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15億佈局的背後,是一個財務謹慎的暴風|話題公司

文|朱曉培

創始人同樣是山西人、還唱過同一首歌《野子》, 公司同樣是視頻起家、還同樣經過了2015年的暴漲和2016年的下跌、同樣做生態佈局……表面看起來,

暴風和樂視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以至於, 當樂視錢荒成為老生常談時, 一些人便把目光放在了它的“鄰居”暴風身上, 斷言“暴風八成會是下一個樂視”了。

“雖然步子有時邁得有點快, 但我們是謹慎得的財務風格。 ”暴風TV CEO劉耀平說, 從產業鏈體系看, 暴風和樂視有非常多的不同。

暴風集團最新發佈的財報顯示, 2017年第二季度, 暴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 同比增長23.9%;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220萬, 同比增長108%。 2017上半年, 暴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8.26億元, 同比增長66.89%。

不是一個燒錢的公司

劉耀平現任暴風TV公司CEO, 加入暴風前曾擔任創維彩電事業部副總裁。 在他看來, 暴風與樂視在業務邏輯和產業鏈的戰略佈局、公司的運營方式和經營策略上都是不同的。

戰略佈局上, 暴風做的一切都沒有超過視頻和DT大娛樂的邊界, 而樂視還做了手機和汽車。 運營上, 暴風的各業務線、產業線都是以獨立的法人和獨立的會計主體來進行運行的。

也就是說, 暴風各業務的財務是獨立的, 協同的只是品牌、技術和戶流量。 至於在經營上, 一直都是在以產品為核心、以效率優先的方式做事, “無效率的燒錢, 不是暴風的風格。 ”

馮鑫一度以少花錢為榮。 “你要是花100萬元開一場發佈會, 我能花20萬元開”。

剛創業時, 曾有機構表示要投資, 但馮鑫心裡想的是:我不缺錢, 要你的錢幹什麼。 拒絕了。

他後來反思, 認為自己犯了錯誤, “沒有意識到錢的作用那麼大。 ”雖然他也多次要表示“改錯”,

但接觸過他的人都知道他待人處事比較“耿直”, 並不擅長融資。

創業十年, 暴風拿到的錢並不多。

根據公開信息, 暴風上市前, 總共只拿到了3輪, 總計2400萬美元(約不到2億元)。 而2015年3月上市後, 暴風相關重要公司通過股權和債權的融資總額為14.86億元。 也就是現在一個大領域裡的創業公司的B輪、C輪的融資水準。

14.86億元中, 11.17億為無需償還的股權融資, 只有3.69億元為需要償還的債權融資。

3.69億元, 相對於暴風上市公司並表總資產25.6億元(2017年半年度業績報告), 以及上市公司市值67.1億元(停牌前)來說, 怎麼看都不是個很大的數字。

必要的多元佈局

這不到15億元的錢, 都被投入到了實實在在的業務佈局中。

暴風的公告顯示, 上市後, 暴風花費了6.5億元做戰略投資,

分別用於設立子公司和參與產業投資基金。 新公司投資用了3.1億元, 其中, 1.35億元用於了暴風TV的原始投資, 1.04億用於暴風魔鏡的原始投資, 這兩項業務是投入的大頭。 暴風體育、金融等項目的投入都在幾百萬至千萬元之間。

站在公司的發展角度看, 投資是必要的。

自2006年中國視頻網站萌芽至今, 就陷入了一個長期的困境:燒錢。

提到視頻網站燒錢大戰, 張朝陽曾無奈地表示:“每次都是說燒兩年視頻就能結束戰爭, 但兩年之後, 又是下一個兩年”。 雖然當前頻寬成本在降低, 但是內容成本卻又居高不下。

不同於其他視頻網站, 暴風選擇了不燒版權的道路。

資料顯示, 暴風影音2015年版權採購金額共計4485萬元, 其中, 上市後(2015年4-12月)採購金額為3324萬元,

2016年版權採購金額共計7118萬元, 還不及市場上一部熱門電視劇的費用。 傳言中,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單集的採購成本接近500萬元。

目前, 暴風影音平臺月活用戶流量突破2億, 峰值日活達5400萬, 也是國內唯一一家不燒錢, 依靠效率實現連續盈利的互聯網視頻平臺。

為了生存, 市場上的視頻網站們紛紛投入大平臺的懷抱。 2016年, 優酷私有化加入阿裡, 也間接證明了單純的視頻業務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馮鑫在2014年的時候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開始做多元化佈局。 暴風這幾年的變化非常明顯。 根據財報數據, 暴風影音單一業務占比從最開始超過90%到今天的不到30%, 暴風影音、暴風TV和暴風魔鏡的業務正在逐步上升。

他在一次採訪中提到:暴風過去占的這塊土地(視頻)不錯, 但真的不夠好。今天不夠好,未來三年也不夠好。暴風想成為一家比較優秀的企業,必須找到其他能夠踩的土地,一定要去找到一些結構紅利。“我們圍繞螢幕出發,上市前做了VR,上市後才有機會做TV,因為做TV的門檻很高。”

暴風業務擴張策略是:堅持圍繞著新的螢幕平臺投資,核心新業務只有TV和VR。對於競爭過於激烈,需要消耗大量資金且沒有盈利的行業不做,例如手機和智慧音箱。對於方向正確,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在5年內沒有產出的行業不做,例如汽車。對於需要消耗大量的版權費用且沒有盈利模式的領域,採取的是不燒版權,依靠技術和創新的方式來做,例如暴風體育。

2015年7月,暴風TV成立,核心股東包括暴風集團、新日日順、奧飛娛樂、三諾聲智聯、寧波航辰等。2016年8月份,暴風TV獲得A輪2億元融資,公司估值20億元。據傳,目前暴風TV正在準備進行新一輪融資。

而VR業務(暴風魔鏡)的啟動時間更早,在暴風上市之前。2015年1月,暴風魔鏡成立,由暴風集團,華誼兄弟,天神互動,天音通信,愛施德,中信資本等股東為暴風魔鏡注入資源。目前累計銷量超過200萬,月活用戶達200萬,用戶使用時長35分鐘,在京東的份額為88%。2016年1月21日,暴風魔鏡獲得第二輪融資2.3億元,估值14.3億。

暴風TV和暴風魔鏡,已經是暴風最“燒錢”的業務了。但從資料上可以看出,這兩個業務花掉的錢並不多,要知道在互聯網的某些人們領域,比如二手車,一家公司的廣告費就有7、8億元。

而且,這些業務都是獨立的法人,獨立的財務,天天動聽的創始人黃曉傑負責暴風魔鏡,劉耀平負責暴風TV業務,各自權利獨立。這也是暴風與樂視在佈局上不同的地方。

在樂視的生態系統藍圖中,樂視網、樂視手機、樂視TV、樂視體育、樂視汽車、樂視智慧硬體、樂視金融七大子生態高度關聯,,在可以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也面臨一損俱損的挑戰。而暴風影音、TV、VR、體育等各個業務相對獨立,為其試錯和騰挪轉移留下了空間。

虧損是階段的客觀需要

“暴風TV在第一個剛入場的階段,其實我們的財務風格也是謹慎的。但虧損,是這個階段的客觀存在。”劉耀平說。

2016年,暴風TV的定價其實是按照成本略有毛利的戰略進行定價的。但作為入場的階段,研發、品牌、終端、人員的以及各種基礎建設都需要投入,導致成本支出較大,這也是任何一個公司、一個行業都避免不了的。

“也確實有一個超出我們預期的影響,就是液晶面板和半導體的漲價。由於我們在入場的初級階段,產品的組合、管道的組合導致的消化上的能力還是有限,所以這塊也增加了一部分虧損。”劉耀平說,原本暴風TV的定價是有一定毛利的,但由於後來面板全面漲價,影響經營的結果。

面板,在所有電視機原料中,占到總成本的40%以上。中怡康資料顯示,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電視機面板價格上漲接近45%,漲幅最大的尺寸像65寸,價格上漲超過60%。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表示,面板價格的上漲,導致中國的電視機企業經歷了非常煎熬的一個半年。

“從入場到現在,我們都一直是沒有那麼貪心,一直是真正想獲取有價值的用戶。”劉耀平說。

2016年5月份,暴風TV果真超過了小米電視,劉耀平跟馮鑫說,要用兩年時間超過樂視當第一名。結果馮鑫回答說:“你們當第一名,我給你們磕頭。但是當第二名、第三名也很好。”馮鑫算過一筆帳,認為5年後,即使暴風只做到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第三名,每年大概也有60億元的毛利。

暴風的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度,暴風TV銷量80萬台,也是天貓雙十一電視品類銷量冠軍。年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644%。其中,日活用戶占了40%,月活用戶達到95%,每個用戶的ARPU值為61元。

在成本控制上,劉耀平表示,暴風一直遠低於行業的平均水準。2015年,行業獲客平均成本是1000元,暴風TV是500元。2016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約為600元,暴風TV獲客成本是400元。今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約為300元,而暴風TV獲客成本則降低到了200元。至今,在廣告費用上,暴風TV大概只用了1.8億元,“這個效率應該是非常驚人的,相對於其他品牌公司的效率是他們的2倍。”

在劉耀平的規劃裡,使用者規模做到200萬的時候,公司就可以進入正規,實現盈虧平衡。這個時間點大概會在2018年底到來。“所以,我們堅定地認為這個賽道一定會引爆,會積極地去面對,去調整我們的策略。” 2017年一季度,暴風TV的銷售金額達到3.3億元。

至於暴風魔鏡,在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資料顯示,暴風魔鏡在VR使用者中的產品認知率和使用者渴望度中都排名第一。

2015年中,A股市場最最瘋狂的時候,廣升創始人孫榮衛感慨說:投資選不選你,結果是天壤之別。你上去以後和沒上去的人比,發現完全不同。武器不一樣了,從原來的筒子槍到後來的小米加步槍,到A股拿到核武器。你不用那麼珍惜子彈,不用瞄準了,咣嚌一掃就行了。

在資本的推動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在進行著大前進,大筆的拿錢,大手大腳的佈局,暴風魔鏡也是在這個時候快速擴張。

暴風從2014年9月開做VR業務(暴風魔鏡),到2016年時,人員擴張到了500多。然而,2016年沒能成為人們預想中的虛擬實境產業爆炸年。當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都慢下來的時候,暴風魔鏡進行了裁員和分流。這一舉動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傳言稱暴風魔鏡裁員40-50%,“聽說要倒閉了?”現在看來,卻是合適節奏。

暴風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Q1,暴風魔鏡累計銷量達到350萬。2017年6月8日,暴風魔鏡入駐三星應用商店之後,19天裡Gear VR定製版下載量就成為第二名,僅次於三星Gallery VR。

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

馮鑫在暴風停牌前也會看股價。作為公司的大股東,他也質押了大部分股權為公司融資。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估算出,馮鑫大概質押了大概6.25億元融資,質押率不到70%。

“對我來說,有一點倒很真實,我確實不怎麼想錢,個人的財富狀況一直變化不大。”馮鑫說,自己的股份從來沒兌現過,股權質押的資金基本用在了公司的新業務上。

暴風在內部搞了一個“聯邦生態”,給各主要業務的創始人分了很高的股權。他花了一些力氣,說服黃曉傑、劉耀平加入暴風,希望他們能像創始人一樣去做佈局。

“今天看暴風很簡單,就看暴風魔鏡和暴風TV,有一個成功我們就成了,兩個都成功我們就是大成,如果都不成,暴風也就一般了。”馮鑫坦言。他進而開玩笑般的說道:“只有把命交給他們(暴風VR、暴風TV、暴風體育)了。

暴風沒有上市前,阿裡曾出價9億美元(不是傳說中的2億美元)收購暴風,馮鑫拒絕了。

實際上,他是一個喜歡把命運住在自己手裡的人。

但真的不夠好。今天不夠好,未來三年也不夠好。暴風想成為一家比較優秀的企業,必須找到其他能夠踩的土地,一定要去找到一些結構紅利。“我們圍繞螢幕出發,上市前做了VR,上市後才有機會做TV,因為做TV的門檻很高。”

暴風業務擴張策略是:堅持圍繞著新的螢幕平臺投資,核心新業務只有TV和VR。對於競爭過於激烈,需要消耗大量資金且沒有盈利的行業不做,例如手機和智慧音箱。對於方向正確,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在5年內沒有產出的行業不做,例如汽車。對於需要消耗大量的版權費用且沒有盈利模式的領域,採取的是不燒版權,依靠技術和創新的方式來做,例如暴風體育。

2015年7月,暴風TV成立,核心股東包括暴風集團、新日日順、奧飛娛樂、三諾聲智聯、寧波航辰等。2016年8月份,暴風TV獲得A輪2億元融資,公司估值20億元。據傳,目前暴風TV正在準備進行新一輪融資。

而VR業務(暴風魔鏡)的啟動時間更早,在暴風上市之前。2015年1月,暴風魔鏡成立,由暴風集團,華誼兄弟,天神互動,天音通信,愛施德,中信資本等股東為暴風魔鏡注入資源。目前累計銷量超過200萬,月活用戶達200萬,用戶使用時長35分鐘,在京東的份額為88%。2016年1月21日,暴風魔鏡獲得第二輪融資2.3億元,估值14.3億。

暴風TV和暴風魔鏡,已經是暴風最“燒錢”的業務了。但從資料上可以看出,這兩個業務花掉的錢並不多,要知道在互聯網的某些人們領域,比如二手車,一家公司的廣告費就有7、8億元。

而且,這些業務都是獨立的法人,獨立的財務,天天動聽的創始人黃曉傑負責暴風魔鏡,劉耀平負責暴風TV業務,各自權利獨立。這也是暴風與樂視在佈局上不同的地方。

在樂視的生態系統藍圖中,樂視網、樂視手機、樂視TV、樂視體育、樂視汽車、樂視智慧硬體、樂視金融七大子生態高度關聯,,在可以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也面臨一損俱損的挑戰。而暴風影音、TV、VR、體育等各個業務相對獨立,為其試錯和騰挪轉移留下了空間。

虧損是階段的客觀需要

“暴風TV在第一個剛入場的階段,其實我們的財務風格也是謹慎的。但虧損,是這個階段的客觀存在。”劉耀平說。

2016年,暴風TV的定價其實是按照成本略有毛利的戰略進行定價的。但作為入場的階段,研發、品牌、終端、人員的以及各種基礎建設都需要投入,導致成本支出較大,這也是任何一個公司、一個行業都避免不了的。

“也確實有一個超出我們預期的影響,就是液晶面板和半導體的漲價。由於我們在入場的初級階段,產品的組合、管道的組合導致的消化上的能力還是有限,所以這塊也增加了一部分虧損。”劉耀平說,原本暴風TV的定價是有一定毛利的,但由於後來面板全面漲價,影響經營的結果。

面板,在所有電視機原料中,占到總成本的40%以上。中怡康資料顯示,從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電視機面板價格上漲接近45%,漲幅最大的尺寸像65寸,價格上漲超過60%。中怡康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表示,面板價格的上漲,導致中國的電視機企業經歷了非常煎熬的一個半年。

“從入場到現在,我們都一直是沒有那麼貪心,一直是真正想獲取有價值的用戶。”劉耀平說。

2016年5月份,暴風TV果真超過了小米電視,劉耀平跟馮鑫說,要用兩年時間超過樂視當第一名。結果馮鑫回答說:“你們當第一名,我給你們磕頭。但是當第二名、第三名也很好。”馮鑫算過一筆帳,認為5年後,即使暴風只做到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第三名,每年大概也有60億元的毛利。

暴風的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度,暴風TV銷量80萬台,也是天貓雙十一電視品類銷量冠軍。年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644%。其中,日活用戶占了40%,月活用戶達到95%,每個用戶的ARPU值為61元。

在成本控制上,劉耀平表示,暴風一直遠低於行業的平均水準。2015年,行業獲客平均成本是1000元,暴風TV是500元。2016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約為600元,暴風TV獲客成本是400元。今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約為300元,而暴風TV獲客成本則降低到了200元。至今,在廣告費用上,暴風TV大概只用了1.8億元,“這個效率應該是非常驚人的,相對於其他品牌公司的效率是他們的2倍。”

在劉耀平的規劃裡,使用者規模做到200萬的時候,公司就可以進入正規,實現盈虧平衡。這個時間點大概會在2018年底到來。“所以,我們堅定地認為這個賽道一定會引爆,會積極地去面對,去調整我們的策略。” 2017年一季度,暴風TV的銷售金額達到3.3億元。

至於暴風魔鏡,在國內市場上幾乎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中國VR用戶行為研究報告》資料顯示,暴風魔鏡在VR使用者中的產品認知率和使用者渴望度中都排名第一。

2015年中,A股市場最最瘋狂的時候,廣升創始人孫榮衛感慨說:投資選不選你,結果是天壤之別。你上去以後和沒上去的人比,發現完全不同。武器不一樣了,從原來的筒子槍到後來的小米加步槍,到A股拿到核武器。你不用那麼珍惜子彈,不用瞄準了,咣嚌一掃就行了。

在資本的推動下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都在進行著大前進,大筆的拿錢,大手大腳的佈局,暴風魔鏡也是在這個時候快速擴張。

暴風從2014年9月開做VR業務(暴風魔鏡),到2016年時,人員擴張到了500多。然而,2016年沒能成為人們預想中的虛擬實境產業爆炸年。當整個行業的發展速度都慢下來的時候,暴風魔鏡進行了裁員和分流。這一舉動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有傳言稱暴風魔鏡裁員40-50%,“聽說要倒閉了?”現在看來,卻是合適節奏。

暴風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Q1,暴風魔鏡累計銷量達到350萬。2017年6月8日,暴風魔鏡入駐三星應用商店之後,19天裡Gear VR定製版下載量就成為第二名,僅次於三星Gallery VR。

把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

馮鑫在暴風停牌前也會看股價。作為公司的大股東,他也質押了大部分股權為公司融資。根據相關的資料可以估算出,馮鑫大概質押了大概6.25億元融資,質押率不到70%。

“對我來說,有一點倒很真實,我確實不怎麼想錢,個人的財富狀況一直變化不大。”馮鑫說,自己的股份從來沒兌現過,股權質押的資金基本用在了公司的新業務上。

暴風在內部搞了一個“聯邦生態”,給各主要業務的創始人分了很高的股權。他花了一些力氣,說服黃曉傑、劉耀平加入暴風,希望他們能像創始人一樣去做佈局。

“今天看暴風很簡單,就看暴風魔鏡和暴風TV,有一個成功我們就成了,兩個都成功我們就是大成,如果都不成,暴風也就一般了。”馮鑫坦言。他進而開玩笑般的說道:“只有把命交給他們(暴風VR、暴風TV、暴風體育)了。

暴風沒有上市前,阿裡曾出價9億美元(不是傳說中的2億美元)收購暴風,馮鑫拒絕了。

實際上,他是一個喜歡把命運住在自己手裡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