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光社與瑪格南圖片社戰略合作系列活動啟動

1923年, 秉承“為己、為興趣、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 攝影藝術團體“光社”在北京成立。 時隔八十年, 收藏家王珺創辦“光社影像中心”(Light Society), 把這一精神予以繼承並延續。 2017年9月9日至9月12日, 光社攜手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 於上海影像博覽會期間, 在複星藝術中心、池社以及西岸開放藝術空間, 以紀錄片放映、講座論壇、瑪格南70周年慶典晚宴、瑪格南大師班授課等一系列活動, 將瑪格南圖片社帶入中國民眾的視野, 也為光社影像中心北京新空間的10月新展預熱。

“北京光社”, 作為中國最早成立的業餘攝影藝術團體, 於上個世紀20年代初舉起攝影藝術的旗幟,

在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 以社員不足三十人的規模,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 開拓了藝術攝影的可能性與路線, 以卓越的創作和理論揭開了藝術攝影發展的帷幕, 把攝影全面推上藝術的舞臺, 做出了開拓者應有的貢獻——批駁了攝影不是藝術, 學習攝影是藝術的低能兒等等陳詞論調, 論證了攝影可以成為藝術, 和如何成為藝術的理論問題。 並且進一步指出, 攝影藝術不僅需要有自我個性的表現和美術上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 要表達中國藝術的色彩, 發揚中國藝術的特點, 闖出攝影藝術創作的道路。

如此輝煌的成績, 體現在劉半農《北京光社年鑒》之《序》的誠懇措辭中:“光社是個非職業的攝影熱愛者所結合的團體……為藝術而藝術。

“這種謙虛且追隨己心的態度, 既是當年“北京光社”沒有半點功利之心的創立初衷, 也是“北京光社”告別歷史舞臺80年後的今天, 由另一位同樣對攝影懷有熱情的收藏家王珺創辦“光社影像中心”的本意。 王珺希望借由 “光社” 這個意義深長、平凡而又非凡的名字, 將這份純粹發揚光大。

“光社影像中心”北京新空間, 是一處精緻、內容豐富的複合藝術空間, 提供展覽、收藏、創作、討論、教學乃至研究等多重藝術實踐。 9月, 上海影像博覽會期間, 作為瑪格南圖片社的戰略合作夥伴“光社影像中心”, 將在上海複星藝術中心舉辦瑪格南歷史紀錄片全球首映會及研討會, 並以晚宴形式慶祝瑪格南圖片社70周年。

同期, 還會有三場瑪格南大師班的授課活動在複星藝術中心、池社與徐匯濱江滑板公園旁的西岸公共開放空間舉行。 10月, 由哈佛大學燕京訪問學者顧錚教授策劃的展覽“觀 . 光”, 將在光社影像中心北京新空間開幕。 而11月, 光社和瑪格南大師班將繼續在京滬兩地開課。

關於光社瑪格南歷史記錄片

2017年9月9日上午10點, 複星藝術中心將放映由著名學者Marco Bischof執導的瑪格南圖片社及攝影師紀錄片。 此片為瑪格南圖片社70周年生日量身打造, 也是這部紀錄片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亮相。 導演Marco Bischof, 是著名新聞攝影師Werner Bischof之子, 從童年起一直與瑪格南圖片社保持長期而密切的聯繫。 Marco Bischof從2007年開始正式為瑪格南基金會工作, 現在已是瑪格南Time 專案的領頭人。

此專案致力於視覺故事的傳播, 用影像講述故事歷史。 在放映影片的過程中, Marco Bischof將與三名瑪格南攝影師Carolyn Drake、Raghu Rai、Matt Stuart一起進行論壇講座, 並與現場觀眾共同交流。

光社影像中心

光社影像中心

關於光社瑪格南70周年慶典

2017年9月9日晚上7點, 外灘花旗銀行大廈大螢幕將閃耀巨幅字幕, 為瑪格南70周年慶典晚宴拉開序幕。 來自攝影、藝術文化及各界人士將齊聚複星藝術中心, 共同見證光社影像中心與瑪格南圖片社戰略合作的正式啟動。

關於光社瑪格南大師班

2017年9月10日至12日, 由光社影像中心與瑪格南圖片社共同發起與主辦的三場以專業性、獨特性著稱的瑪格南大師班, 將同期在複星藝術中心、池社與西岸公共開放空間三處藝術機構同時開課。在三場為期三天的大師班中,三位瑪格南攝影師Carolyn Drake、Raghu Rai、Matt Stuart將分別帶領十名學員,進行親身指導。大師班包括導師講座、自由攝影、作品點評、組圖編輯等多種形式。瑪格南圖片社希望通過這一大師班的形式,讓中國攝影師近距離接觸瑪格南圖片社及攝影師,並以此機會獲得技巧和理念的提升。

關於光社瑪格南大師班導師

Carolyn Drake

1971年出生於美國加州,2015年成為瑪格南攝影師。Carolyn在布朗大學學習期間研究文化與歷史,成為攝影師後發展了數個個人紀錄專案,她善於混用拼貼手法,其攝影作品充滿了當代藝術感。她的作品,標誌了瑪格南圖片社風格的轉向。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1942年出生於印度、巴基斯坦邊境,1977被布列松親自選中成為瑪格南攝影師。Raghu以記錄黑白印度影像而聞名,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曾三次擔任世界新聞攝影評審團的評委,兩次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攝影比賽評委。其作品擁有最有代表性的瑪格南圖片社新聞紀實風格。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1974年出生於英國,以“街拍大師”著稱。Matt特別善於捕捉街頭出現的特殊瞬間,並利用錯軸的位置和強烈對比的色調,使原本平淡無奇的畫面橫生趣味。其作品一反瑪格南圖片社傳統意義上的攝影概念。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關於光社影像中心(Light Society)

由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收藏家王珺于2017年創辦,秉承80年前“北京光社”創立的宗旨,以“為己、為興趣、為藝術而藝術”的態度,提供展覽、收藏、創作、討論、教學乃至研究等多重、精緻與豐富的藝術內容。

關於顧錚(Gu Zheng)

1959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資訊與傳播中心研究員,現為哈佛大學燕京訪問學者,專事攝影理論與實踐、攝影史、視覺傳播。1998年, 獲得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

關於王珺(Wang Jun)

2000年初接觸當代藝術,收藏當代藝術作品並陸續參與一些藝術項目的策劃和實施,其中包括“青年藝術100”等。在成為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贊助理事後,更多地支援非營利藝術組織及相關專案。身為攝影發燒友的他,對於攝影的態度隨著浸淫藝術圈的時間漸長而愈發嚴肅。2017年4月,在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在路上那點事兒:王珺攝影展”。同年,他秉承著“為己、為興趣、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創辦“光社影像中心”,並致力於以機構化、平臺化的思路對當代攝影進行梳理、展覽、研究與推廣。

關於複星藝術中心(Fosun Foundation)

上海複星藝術中心坐落於BFC外灘金融中心,是由複星集團及複星基金會發起並出資建立的非營利機構。複星藝術中心建築由英國建築設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和Heatherwick Studio聯合設計,其建築外三層金色可轉動簾幕格外引人注目。

複星藝術中心旨在推廣當代藝術,致力於中國與國際文化藝術的溝通交流,促進公眾對全球當代藝術的關注、理解和參與。位於複星藝術中心天臺的公共藝術作品“數位空中花園”由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創作,並邀請了三百位上海居民共同參與,由複星基金會永久收藏。與此同時,複星藝術中心還持續關注和支援中國本地藝術家,為優秀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複星藝術中心

關於池社(Pond Society)

“池社”是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聯合創始人薛冰在上海西岸創辦的藝術空間。

<&

將同期在複星藝術中心、池社與西岸公共開放空間三處藝術機構同時開課。在三場為期三天的大師班中,三位瑪格南攝影師Carolyn Drake、Raghu Rai、Matt Stuart將分別帶領十名學員,進行親身指導。大師班包括導師講座、自由攝影、作品點評、組圖編輯等多種形式。瑪格南圖片社希望通過這一大師班的形式,讓中國攝影師近距離接觸瑪格南圖片社及攝影師,並以此機會獲得技巧和理念的提升。

關於光社瑪格南大師班導師

Carolyn Drake

1971年出生於美國加州,2015年成為瑪格南攝影師。Carolyn在布朗大學學習期間研究文化與歷史,成為攝影師後發展了數個個人紀錄專案,她善於混用拼貼手法,其攝影作品充滿了當代藝術感。她的作品,標誌了瑪格南圖片社風格的轉向。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Carolyn Drake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1942年出生於印度、巴基斯坦邊境,1977被布列松親自選中成為瑪格南攝影師。Raghu以記錄黑白印度影像而聞名,並多次獲得國際大獎,曾三次擔任世界新聞攝影評審團的評委,兩次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攝影比賽評委。其作品擁有最有代表性的瑪格南圖片社新聞紀實風格。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Raghu Rai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1974年出生於英國,以“街拍大師”著稱。Matt特別善於捕捉街頭出現的特殊瞬間,並利用錯軸的位置和強烈對比的色調,使原本平淡無奇的畫面橫生趣味。其作品一反瑪格南圖片社傳統意義上的攝影概念。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Matt Stuart / Magnum Photos

關於光社影像中心(Light Society)

由生活和工作在北京的收藏家王珺于2017年創辦,秉承80年前“北京光社”創立的宗旨,以“為己、為興趣、為藝術而藝術”的態度,提供展覽、收藏、創作、討論、教學乃至研究等多重、精緻與豐富的藝術內容。

關於顧錚(Gu Zheng)

1959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資訊與傳播中心研究員,現為哈佛大學燕京訪問學者,專事攝影理論與實踐、攝影史、視覺傳播。1998年, 獲得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文化研究科比較文化研究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

關於王珺(Wang Jun)

2000年初接觸當代藝術,收藏當代藝術作品並陸續參與一些藝術項目的策劃和實施,其中包括“青年藝術100”等。在成為UCCA尤倫斯藝術中心贊助理事後,更多地支援非營利藝術組織及相關專案。身為攝影發燒友的他,對於攝影的態度隨著浸淫藝術圈的時間漸長而愈發嚴肅。2017年4月,在尤倫斯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在路上那點事兒:王珺攝影展”。同年,他秉承著“為己、為興趣、為藝術而藝術”的精神創辦“光社影像中心”,並致力於以機構化、平臺化的思路對當代攝影進行梳理、展覽、研究與推廣。

關於複星藝術中心(Fosun Foundation)

上海複星藝術中心坐落於BFC外灘金融中心,是由複星集團及複星基金會發起並出資建立的非營利機構。複星藝術中心建築由英國建築設計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和Heatherwick Studio聯合設計,其建築外三層金色可轉動簾幕格外引人注目。

複星藝術中心旨在推廣當代藝術,致力於中國與國際文化藝術的溝通交流,促進公眾對全球當代藝術的關注、理解和參與。位於複星藝術中心天臺的公共藝術作品“數位空中花園”由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創作,並邀請了三百位上海居民共同參與,由複星基金會永久收藏。與此同時,複星藝術中心還持續關注和支援中國本地藝術家,為優秀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複星藝術中心

關於池社(Pond Society)

“池社”是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聯合創始人薛冰在上海西岸創辦的藝術空間。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