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刷刷朋友圈,居然就能賣出去那麼多“土貨”?!

朋友圈裡都是關心脫貧的你我他

現如今, 微信“朋友圈”裡越來越多人曬開了土裡土氣、鄉土氣息濃郁的柴雞蛋、蘋果、蜂蜜……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通過互聯網,

實現精准扶貧的廣泛擴散, 以期幫助大山裡的貧困戶用最新鮮、有機、綠色的土特產, 早日擺脫貧困。

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水田鎮中心村貧困戶譚碧衛家的800多隻會飛的綠殼蛋雞進入產蛋期, 一天能產300多個蛋。 原本是好事, 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因為山高路遠, 如今2000多枚蛋銷不出去。 ”

“貧困戶家自產柴雞蛋, 1.5元一個。 ”湘西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盟湘西州委主委劉小剛的資訊剛剛在朋友圈一發佈, 馬上就一呼百應, 雞蛋被一搶而光。 “其實好雞蛋不是噱頭, 大家更多的是因為想要幫助貧困戶。 ”

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十裡坡村生態農產品產業合作社負責人韓登科2006年就承包了200多地, 種出了“羊糞小米”,

腰包從此鼓了起來。

而一人富不算富, 得帶動大家一起富。 韓登科成立了產業合作社, 成為了扶貧帶頭人。 朋友的鄰居、雜糧批發商、種植大戶、小米縣長夫人、到武鄉旅遊的幼稚園老師、大學教授、文化界人士、媒體記者……韓登科的朋友圈裡陸續多了各行各業的人, 只要能把十裡坡的生態農產品推銷出去, 説明村民增收, 他都會將其添加成為自己朋友圈好友。

關注貧困地區的人會注意到一個現象, 那就是“富饒的貧困”。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而一些擁有豐富生態資源的地區, 往往是經濟發展的“窪地”, 當地百姓“捧著金碗要飯吃”。

破解“富饒的貧困”, 要通過某些管道廣而告之, 讓更多的人“知道”。

“這是我們阿昌族村寨,

整個村落都掩映在原生態野生皂角樹之中。 皂角米具有養心通脈、清肝明目、美容養顏的功效……”眼下, 正值新鮮皂莢米上市期, 雲南省德宏州關璋村阿昌族全國人大代表曹紅梅在朋友圈裡大張旗鼓為家鄉土特產做起宣傳, 這就是讓更多人“知道”的好途徑。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駐新鄭具茨山大槐樹村扶貧工作隊員, 瞭解到貧困戶郭喜民家中有20多棵杏樹成熟後, 因為人手不夠, 無法採摘銷售, 並且杏成熟期短, 不能長期存放。 為避免雨天導致滿樹金黃的杏掉落、腐爛, 也為了給貧困戶增加收入, 隊員們紛紛集思廣益, 將這一情況發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 他們身邊的同事好友看到後紛紛打電話來諮詢,

並以市場價格向其訂購, 共幫助貧困戶賣出杏果1300斤, 原本滯銷的杏果很快供不應求。

通過朋友圈等管道, 高品質的農產品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 而隨著這個認識的廣泛傳播, 這種消費扶貧模式會越來越得到大家的認可。 大家享受到了高品質的農產品, 貧困戶得到了實惠, 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不論是主動在朋友圈發出消息的人, 還是他們身邊的同事好友, 無疑是這朋友圈裡關心脫貧事業的你我他。

“朋友圈”是創舉, 但不是結果。 要想取得最終效果, 扶貧“朋友圈”必須要擴容, 吸納基層組織乃至貧困戶加入, 這樣才能掌握第一手資料, 才能精准到戶、到人。

每天成交20筆貧困戶的皮蛋賣出去啦

8月25日, 張道勝來到湖南省瀏陽市小河鄉田心社區, 在村民鐘保才家, 他拿出手機, 給這位貧困老人講起了“私人訂制”。 “你家的土雞賣不出去, 我通過微信幫你找買家, 你只要把雞養好, 會有好價錢的”。 最近一段時間, 田心社區的村民們最津津樂道的, 是張道勝在手機微信上發佈的農產品銷售資訊, 讓不少人知道了田心社區。張道勝在微信群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説明宣傳,並採用少量送貨上門、大量協助自取的方式,發動親朋好友、單位同事進行銷售。通過找張道勝銷售土雞、土豬等農產品,這裡的“土貨”變成了現金。

皮蛋滯銷,微信求助嘗甜頭

張道勝是城管局拆控違二中隊副指導員,去年2月份,他被選派到田心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定點開展精准扶貧。

到村後,張道勝深入走訪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把脈田心社區產業發展情況。去年端午節期間,張道勝瞭解到,田心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製作了一批皮蛋、鹹蛋準備在“百合花節”期間銷售,但因天氣原因,百合花提前凋謝,皮蛋、鹹蛋出現了滯銷。

“如果賣不出去,貧困戶們本就拮据的經濟狀況將雪上加霜。”得知此情況後,張道勝第一時間聯繫城管局單位食堂,解決了一部分。

食堂能解決的畢竟有限。為了説明貧困戶將滯銷的皮蛋、鹹蛋全部變成現金,張道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這一情況發佈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資訊剛一發佈,立即就有微信好友留言諮詢,在兩天時間裡,將貧困戶滯銷的皮蛋、鹹蛋全部銷售出去,為貧困戶挽回了經濟損失。

朋友圈推“私人定制”,為“土貨”找銷路

田心社區位于瀏陽市東南邊陲,毗鄰江西,處羅霄山脈北側余脈,自然條件優越,水土、空氣品質好,傳統養殖的家禽、牲畜天然無污染,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但是由於位置偏遠,距離瀏陽城近80公里,運輸成本很高,優質“土貨”的銷售一直是個問題。

有了利用微信成功銷售貧困戶滯銷農產品的成功經驗,張道勝決定做“微商”,解決一批發展產業種養的貧困戶土貨銷售難的問題。

下定決心後,張道勝根據貧困戶家禽和牲畜出欄、土雞產蛋情況,不定期在微信朋友圈中或微信群中,發佈預售消息,利用每週駐村回城區的機會,把新鮮土貨送到親戚、朋友、同事、戰友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論發佈資訊也好,上門取貨、送貨上門也好,都是無償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張道勝利用自己的微信,已經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代銷土貨價值超過4萬元,“代購生意”越來越紅火。

張道勝做“微商”的事情在田心社區群眾之間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願意把自家種養的“土貨”交給張道勝。在他的朋友圈裡有十幾個交流群。現在,他通過微信朋友圈每天至少能成交20筆生意,平均每天銷售額在2000元以上。

扶貧幹部幫俺家賣柴雞蛋

“俺家今天的雞蛋又都賣出去了,這還都多虧了俺的幫扶幹部韓守才了,咱國土局的幫扶幹部,真中!”前不久,在河南省民權縣花園鄉陳莊村,貧困戶羅臣治一邊數著剛賣的雞蛋錢,一邊高興地說道。而提起自己的幫扶幹部韓守才,更是連豎大拇指,滿意得不得了。

羅臣治是花園鄉陳莊村的一戶普通貧困戶家庭,老兩口今年都70多歲了,目前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一起生活。由於羅臣治老兩口年紀大了,基本沒有其他的勞動能力,同時還要照顧患病的兒子,家裡日子過的比較艱難。2015年春節過後,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羅臣治和老伴兒在自家院子裡開始養起了柴雞,靠賣柴雞蛋增加了收入,2016年底,他們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俺家這可都是真正的柴雞蛋,喂的都是麥麩子、玉米糝子啥的,從來不喂飼料,靠著喂這些雞,俺家年前就脫貧了,你說這是多好的事兒,可打今年年後起,俺家的柴雞蛋就不好賣了,吃雞蛋的人少多了,聽說都是讓禽流感病毒給鬧的。你看眼下又正趕上雞下蛋的旺季,200來隻雞,一天都能下八九十個蛋呢,又不好賣,你說愁人不。”提起前些日子自家雞蛋滯銷的事,羅臣治滿臉的愁容,心裡非常著急。

“其實,能幫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擾,就是扶貧。‘朋友圈’的朋友都說了,雞蛋在哪兒買都是買,何況這還是純綠色、天然的柴雞蛋呢,羅臣治家的柴雞蛋銷售以後應該沒有啥問題了。”幫扶幹部韓守才如是說。

據悉,自該局進駐花園鄉陳莊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按照“讓貧困戶儘快脫貧,讓脫貧戶儘快致富”的工作要求,嚴格落實扶貧政策,科學制定扶貧計畫,精准施策、精准扶貧。他們先後説明該村完成了安全飲水工程、農村電網改造、村內水泥路修建、山羊養殖等專案,扶貧工作受到了該村群眾的稱讚和肯定。

讓不少人知道了田心社區。張道勝在微信群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説明宣傳,並採用少量送貨上門、大量協助自取的方式,發動親朋好友、單位同事進行銷售。通過找張道勝銷售土雞、土豬等農產品,這裡的“土貨”變成了現金。

皮蛋滯銷,微信求助嘗甜頭

張道勝是城管局拆控違二中隊副指導員,去年2月份,他被選派到田心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定點開展精准扶貧。

到村後,張道勝深入走訪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把脈田心社區產業發展情況。去年端午節期間,張道勝瞭解到,田心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製作了一批皮蛋、鹹蛋準備在“百合花節”期間銷售,但因天氣原因,百合花提前凋謝,皮蛋、鹹蛋出現了滯銷。

“如果賣不出去,貧困戶們本就拮据的經濟狀況將雪上加霜。”得知此情況後,張道勝第一時間聯繫城管局單位食堂,解決了一部分。

食堂能解決的畢竟有限。為了説明貧困戶將滯銷的皮蛋、鹹蛋全部變成現金,張道勝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這一情況發佈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資訊剛一發佈,立即就有微信好友留言諮詢,在兩天時間裡,將貧困戶滯銷的皮蛋、鹹蛋全部銷售出去,為貧困戶挽回了經濟損失。

朋友圈推“私人定制”,為“土貨”找銷路

田心社區位于瀏陽市東南邊陲,毗鄰江西,處羅霄山脈北側余脈,自然條件優越,水土、空氣品質好,傳統養殖的家禽、牲畜天然無污染,口感好、營養價值高。但是由於位置偏遠,距離瀏陽城近80公里,運輸成本很高,優質“土貨”的銷售一直是個問題。

有了利用微信成功銷售貧困戶滯銷農產品的成功經驗,張道勝決定做“微商”,解決一批發展產業種養的貧困戶土貨銷售難的問題。

下定決心後,張道勝根據貧困戶家禽和牲畜出欄、土雞產蛋情況,不定期在微信朋友圈中或微信群中,發佈預售消息,利用每週駐村回城區的機會,把新鮮土貨送到親戚、朋友、同事、戰友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論發佈資訊也好,上門取貨、送貨上門也好,都是無償服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底,張道勝利用自己的微信,已經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代銷土貨價值超過4萬元,“代購生意”越來越紅火。

張道勝做“微商”的事情在田心社區群眾之間越傳越廣,越來越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願意把自家種養的“土貨”交給張道勝。在他的朋友圈裡有十幾個交流群。現在,他通過微信朋友圈每天至少能成交20筆生意,平均每天銷售額在2000元以上。

扶貧幹部幫俺家賣柴雞蛋

“俺家今天的雞蛋又都賣出去了,這還都多虧了俺的幫扶幹部韓守才了,咱國土局的幫扶幹部,真中!”前不久,在河南省民權縣花園鄉陳莊村,貧困戶羅臣治一邊數著剛賣的雞蛋錢,一邊高興地說道。而提起自己的幫扶幹部韓守才,更是連豎大拇指,滿意得不得了。

羅臣治是花園鄉陳莊村的一戶普通貧困戶家庭,老兩口今年都70多歲了,目前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一起生活。由於羅臣治老兩口年紀大了,基本沒有其他的勞動能力,同時還要照顧患病的兒子,家裡日子過的比較艱難。2015年春節過後,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羅臣治和老伴兒在自家院子裡開始養起了柴雞,靠賣柴雞蛋增加了收入,2016年底,他們順利摘掉了“貧困帽”。

“俺家這可都是真正的柴雞蛋,喂的都是麥麩子、玉米糝子啥的,從來不喂飼料,靠著喂這些雞,俺家年前就脫貧了,你說這是多好的事兒,可打今年年後起,俺家的柴雞蛋就不好賣了,吃雞蛋的人少多了,聽說都是讓禽流感病毒給鬧的。你看眼下又正趕上雞下蛋的旺季,200來隻雞,一天都能下八九十個蛋呢,又不好賣,你說愁人不。”提起前些日子自家雞蛋滯銷的事,羅臣治滿臉的愁容,心裡非常著急。

“其實,能幫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小困擾,就是扶貧。‘朋友圈’的朋友都說了,雞蛋在哪兒買都是買,何況這還是純綠色、天然的柴雞蛋呢,羅臣治家的柴雞蛋銷售以後應該沒有啥問題了。”幫扶幹部韓守才如是說。

據悉,自該局進駐花園鄉陳莊村開展扶貧工作以來,按照“讓貧困戶儘快脫貧,讓脫貧戶儘快致富”的工作要求,嚴格落實扶貧政策,科學制定扶貧計畫,精准施策、精准扶貧。他們先後説明該村完成了安全飲水工程、農村電網改造、村內水泥路修建、山羊養殖等專案,扶貧工作受到了該村群眾的稱讚和肯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