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葛優說將喜馬拉雅山炸開個長豁口來增加降水,可行麼?不如這樣做

青藏高原強有力地塑造了亞洲的地形, 被稱為“世界屋脊”, 特別是喜馬拉雅山, 這座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更是屋脊上的屋脊, 但是它也從地理上把中國和南亞次大陸從地理和氣候上都分隔開來, 南亞次大陸瀕臨印度洋, 印度洋上的水汽來到喜馬拉雅山這裡之後, 就會被這裡海拔6000米的高山阻擋, 因此就主要把降雨降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這導致山南山北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截然不同, 山南雨量充沛, 造就了世界上面積最大品質極好的水田, 並且也使得印.度的國土雖然只有我國的1/3,

但是耕地卻比我國還多。

也正是由於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阻擋, 印度洋的暖濕氣流無法直接吹入我國內地, 使得我國經常乾旱缺水, 並且廣袤的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區出現大面積的沙漠, 不但無法耕作, 連樹木和草都不長。

對於這件事, 葛優葛大爺也曾費過心思, 並且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就是本文中標題說的事情, 葛大爺在早年主演的一部叫《不見不散》的電影中, 紅口白牙地勾畫過這樣一部炸開喜馬拉雅山改造水汽流向的宏偉藍圖: “如果我們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道口子, 甭多,

五十公里寬就行, 把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引到我們這裡來, 試想一下, 那我們美麗的青藏高原從此摘掉了落後的帽子不算, 還得變出多少個魚米之鄉?”

不過也有人說葛大爺的這個宏偉藍圖最早其實出自早年一位忽悠“牛人”。 不管是誰說的吧, 本篇文章我們只說關於這個宏偉藍圖可不可行?就是這個方法真能解決中國的缺水問題嗎?有沒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呢?

從南亞次大陸的降雨來看, 這裡的確首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很大, 如果把喜馬拉雅山的高度降低的話, 的確是有利於水汽翻過大山向北和向東行進的, 所以這個想法是有道理的, 不過南亞次大陸的氣候分成幹濕兩季, 幹季的時候是指望不上這裡的雨水的, 但是濕季的時候卻有豐沛的降水, 我們的確是可以引流應用的。

高山不會平白無故降低, 所以只能人工去削平它, 不過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為喜馬拉雅山的平均海拔就6000米, 有些地方更是高達8000多米, 按其平均海拔來說, 即使削掉2000米, 還有4000米高,

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則是4000米, 不能再削了, 所對喜馬拉雅山只能去掉兩千米, 但是富含水汽的大氣層一般都在4000米以下, 所以水汽還是不容易過來, 但是從6000米削到4000米, 暖濕氣流進入青藏高原會相對容易很多, 所以還是有作用的, 喜馬拉雅山降低, 青藏高原的降雨量的確會增多。

那麼這個工程好操作嗎?可以說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哪座兩千米高的大山被削平的,何況喜馬拉雅山是群山連綿,一道接著一道呢,你削平了這一道山脈,它旁邊還有另一道山脈又擋住了水汽,這樣一道一道遮擋著,最窄的地方也有上百公里,寬的地方甚至達四五百公里。即便就像葛優說的打開一個寬50公里的缺口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個缺口的通道要至少長達一百公里,這相當於是要把50公里寬,100公里長,而且高達1公里(因為山的高度是上小下大,所以把兩千米對折一下)的大山炸掉並搬走,要知道這可是5000立方公里的土石方啊,是三峽大壩所用土石方的幾萬倍。這麼大的工程,試問怎麼去炸掉呢?如何搬走呢?這麼多的土石方又能放到哪裡去呢?

還有個不好操作的問題是,喜馬拉雅山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印度、不丹交界的地方,是中國同這些國家的界山,所以即便中國要實行這個工程,這些鄰國基本也是不同意的,這個問題也不好解決。

我們再作進一步思考,就是完成了這個工程會怎麼樣呢?要知道到達青藏高原上的水汽會受到西風帶的影響,主要是往東走,經青藏高原向東一路沿長江流域行進,但是這些地方卻並不缺水,是我國富饒的水鄉,我國缺水的地方是西北地方和北方地區,因此即便在喜馬拉雅山上打開個缺口,也無法把水汽引到中國真正缺水的地方。不過現階段我國正在調整全國性的水資源佈局,比如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目的,那麼我們還可以再建造一些水利工程,把降下來的水做引流,比如引到黃河流域,或者向北引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等,不過這樣的大工程也不下於炸開喜馬拉雅山了。

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利用印度洋的水汽了嗎?也不是的,人不能死腦筋,或許我們可以找到巧妙的辦法,比如先去詳細勘察喜馬拉雅山的地形,這種綿延三四千公里的大山脈,總是有它薄弱的地方易於引進水汽的,比如連綿群山間的缺口,高峰間的低谷、河道百萬年沖刷出的峽谷等等,我們可以找找這些薄弱的地方,利用一些大峽谷,適當的降低一些大山的高度、或去掉一些直接阻擋的屏障,巧妙地做些工程,引導暖濕氣流更方便地進入到青藏高原,這樣工程不用做得太大,卻也可以讓降水增多,也就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那麼這個工程好操作嗎?可以說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世界上至今還沒有哪座兩千米高的大山被削平的,何況喜馬拉雅山是群山連綿,一道接著一道呢,你削平了這一道山脈,它旁邊還有另一道山脈又擋住了水汽,這樣一道一道遮擋著,最窄的地方也有上百公里,寬的地方甚至達四五百公里。即便就像葛優說的打開一個寬50公里的缺口也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這個缺口的通道要至少長達一百公里,這相當於是要把50公里寬,100公里長,而且高達1公里(因為山的高度是上小下大,所以把兩千米對折一下)的大山炸掉並搬走,要知道這可是5000立方公里的土石方啊,是三峽大壩所用土石方的幾萬倍。這麼大的工程,試問怎麼去炸掉呢?如何搬走呢?這麼多的土石方又能放到哪裡去呢?

還有個不好操作的問題是,喜馬拉雅山位於中國與尼泊爾、印度、不丹交界的地方,是中國同這些國家的界山,所以即便中國要實行這個工程,這些鄰國基本也是不同意的,這個問題也不好解決。

我們再作進一步思考,就是完成了這個工程會怎麼樣呢?要知道到達青藏高原上的水汽會受到西風帶的影響,主要是往東走,經青藏高原向東一路沿長江流域行進,但是這些地方卻並不缺水,是我國富饒的水鄉,我國缺水的地方是西北地方和北方地區,因此即便在喜馬拉雅山上打開個缺口,也無法把水汽引到中國真正缺水的地方。不過現階段我國正在調整全國性的水資源佈局,比如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目的,那麼我們還可以再建造一些水利工程,把降下來的水做引流,比如引到黃河流域,或者向北引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等,不過這樣的大工程也不下於炸開喜馬拉雅山了。

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利用印度洋的水汽了嗎?也不是的,人不能死腦筋,或許我們可以找到巧妙的辦法,比如先去詳細勘察喜馬拉雅山的地形,這種綿延三四千公里的大山脈,總是有它薄弱的地方易於引進水汽的,比如連綿群山間的缺口,高峰間的低谷、河道百萬年沖刷出的峽谷等等,我們可以找找這些薄弱的地方,利用一些大峽谷,適當的降低一些大山的高度、或去掉一些直接阻擋的屏障,巧妙地做些工程,引導暖濕氣流更方便地進入到青藏高原,這樣工程不用做得太大,卻也可以讓降水增多,也就達到想要的效果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