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露天煤礦複墾:給“雞爪子”礦山披綠衣

哈爾烏素露天煤礦複墾區一隅

載滿煤的運輸車一輛輛駛過, 從地面上卷起的塵土夾雜著轟隆隆的機械作業聲。

這是人們對煤礦區的固有印象。

但在我國兩個最大產量的露天煤礦區——黑岱溝和哈爾烏素煤礦區裡, 都呈現著另一番景色。 連片的白楊、垂柳、格桑花被種在平地上, 風一吹來, 飄起陣陣花香。

這兩處露天煤礦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薛家灣鎮, 原煤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3400萬噸和3500萬噸, 開採權歸屬神華准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華准能集團”)。

上世紀90年代以來, 神華准能集團按照國家規定開始邊採礦邊複墾, 截至去年底, 已完成複墾2320公頃, 植被覆蓋度比過去提高2~3倍。 當地溝壑縱橫的礦區裡漸漸冒出了平地, 一些複墾的地方鮮花遍地、作物茂盛、牛羊成群。

去年, 神華准能集團又和准格爾旗政府合作, 計畫共同出資成立公司,

在已複墾的區域培育畜牧業, 開展工業旅遊, 實施產業化發展。

從“選址排土”到“即采即填”

和炸藥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宋日, 在五個月前, 開始“轉戰”環保。

這位分管環保工作的神華准能集團副總經理, 之前擔任神華准能集團下屬炸藥廠的廠長。 30年前大學一畢業, 宋日就來到這裡工作。

黑岱溝露天煤礦位於准格爾煤田中部, 地下百米處儲藏著大量豐富的煤礦資源。 資料顯示, 當地可采原煤儲量14.98億噸, 服務年限75年。

但這裡的地貌卻不像豐富的煤炭資源令人心喜。 “弓起手背, 伸開五指”, 當地人把這裡的地貌生動地比喻成“雞爪子”形狀。

在一些老員工的記憶裡, 大家對黑岱溝最初的印象, 停留在那高低不平的地貌和稀疏零散的植被,

“一片片土黃色的山, 看不到什麼綠色。 ”當時整個礦山, 植被覆蓋度不足25%。

1989年, 我國開始實施《土地複墾規定》, 作為煤炭生產企業, 神華准能集團和許多企業一樣, 面臨著如何對開採的區域進行複墾。 “公司下決心把開採後的土坑變為平地。 ”

眼前荒蕪、溝壑縱橫的山區, 能變成一馬平川的綠地?

30年前, 站在塵土飛揚的礦區裡, 宋日想都不敢想。

黑岱溝露天煤礦設計可開採範圍42.36平方公里, 在正式開採之前, 神華准能把要開採的區域分成三個采區, 逐一開採。 在靠近第一采區的地方, 選定了一處區域, 作為外排土場。

所謂外排土場是把採礦區開採過程中最早挖出的黃土和爆破的岩石, 覆蓋到其他地區, 一般都會選擇離采區不遠且比較貧瘠的荒地。

黑岱溝露天煤礦目前外排土場共有四塊, 分別為東、西、北和陰灣外排土場。

開採過的區域複墾則採用“即采即填”的方式, 就地取材、就地回填, 整個過程是把正在開採區域的岩石和黃土回填給上一塊剛剛開採完的區域, 最終形成一片片平攤的內排土場。

在每個采區的開採過程中, 按照長2.3公里、寬85米的採煤作業面平行推進開採。 相比外排土場, 內排土場施工更快捷便利。 “運用一台價值5億元人民幣的美國進口吊鬥鏟, 可以快速地把碎石從開採區轉移到內排土場, 時間上能縮短一半。 ” 神華准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生產技術部採礦技術員冀建強告訴記者。

據瞭解, 黑岱溝露天煤礦第一采區從上世紀90年代開採,

用了近30年開採完, 今年剛開始第二采區工程。

過去大部分時間裡, 宋日都在琢磨, 怎麼研製出提高煤礦開採效率的炸藥。 現在, 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採礦區的複墾綠化上, “開採和綠化同等重要。 ”比起開採一塊小區域耗時3個月, 複墾的時間更加漫長。 從回填岩石、黃土, 再到土地自然沉降、熟化, 一般需要3~5年。

目前, 黑岱溝露天煤礦第一采區複墾度達80%, 尚有20%的內排土場正在施工。 2007年, 神華准能集團開始開採哈爾烏素礦區, 其外排土場複墾在2016年完成。 待到兩個礦區最後一塊開採區域完工時, 所形成的土坑由於沒有可回填覆蓋的岩石和黃土, 將會被打造成人工湖。

礦區複墾的難度比想像中大, 表面上看,是把剝離出來的岩石、黃土一層層回填,但因地勢特點,排土場四周的邊坡需要建成一個個15米高的遞增梯形檯面,以防止發生大的山體滑坡。

“這樣可以保證邊坡處有緩衝地帶,即便有滑坡,也不會形成較大影響。”宋日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邊坡穩定,神華准能集團在內外排土場的邊坡四周都設置了GPS系統,即時監測邊坡穩定情況。同時,企業還在排土場梯形檯面的週邊做了擋水牆,讓雨水在平臺上慢慢滲透,不讓它外流和衝擊坡面。在此基礎上,邊坡上還種植了如沙棘、擰條等耐旱固土性較強、根系比較發達的灌木,以穩固坡面。

複墾綠化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

複墾後的黑岱溝露天礦區,植被覆蓋度已經達到80%以上。

有的平地已經種上一排排白楊樹和鮮花,風一吹過來,便能聞見花香。包全民的辦公室就在黑岱溝內排土場的上方,在神華准能集團生產服務中心環衛綠化隊從事複墾一線工作近20年,整個礦區的變化,他盡收眼底。

他對礦區複墾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沙塵天慢慢減少了。包全民告訴記者,因為准格爾旗挨著庫布齊沙漠,十幾年前,北京春季刮起沙塵暴時,准格爾的沙塵暴更嚴重。

“一刮沙塵暴,根本睜不開眼。”缺少植被的黑岱溝難以抵抗沙塵入侵,包全民回憶起沒複墾綠化前的黑岱溝,脫口而出:“huang bo tan”。這是當地一個方言的發音,是荒涼、光禿禿的意思。

但現在什麼是沙塵暴,包全民的女兒都不知道了。

其次是野生動物的意外到來。“野兔、野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礦區的工作人員開始發現複墾區域裡面出現了一些野生動物,“不太清楚它們是從哪兒來的”,但包全民覺得這是動物本能地尋找好的生存環境的結果。

當地很多人也發現了這個現象,有人提議要搞個野生動物園,吸引遊客過來旅遊。整個複墾綠化的過程,在神華集團董事長楊漢宏看來,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包全民告訴記者,神華准能集團最早複墾的思路也是“簡單粗暴”的,只是在填好的排土場上種樹,沒有考慮種植其他農作物。

一片片綠蔥蔥的樹木長起來之後,大家發現,這只是滿足了視覺上的感受。長遠來看,大片的平地不能“只見樹木、不見物種”。包全民所說的問題,一些行業專家也曾提到,他們認為我國礦山土地複墾技術相對落後,一些地區僅憑藉單一的複墾方式開展土地修復工作,沒有與環境、經濟、農業、生活等聯繫在一起,土地資源得不到應有的價值。

隨著一些內排土場形成,企業決定要在內排土場上種些簡單的農作物。2012年開始,企業先後在黑岱溝露天煤礦東、西排土場嘗試種植土豆、玉米、黍子等農作物,番茄、黃瓜、豆角等蔬菜瓜果,年種植面積達500畝。

而後期才開採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除了外排土場種植樹木建防風林帶,內排土場一開始就發展農牧業,種植果樹、花草,“還有人工湖泊,致力於打造良田和農業旅遊。”包全民告訴記者。

種植前,企業環保部門要對內排土場上的土壤進行環境檢測並出具相關報告,瞭解土壤中的成分和性質,以此判斷適合種植何種農作物。

在神華准能集團環境監測站站長時文華看來,黑岱溝、哈爾烏素兩大露天煤礦過去只用於開採煤礦,檢測結果顯示,土壤不存在什麼污染問題。關鍵是如何讓排土場最上面一層黃土的肥力更強,能生長出更好的作物。

神華准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生產技術部採礦技術員冀建強告訴記者,為了確保這點,除了要在最上面種草,讓土地更好地熟化外,施工人員在早期開採煤礦進行挖掘、爆破、剝離的時候,還要把最上面一層較好的黃土和下面的黃土層隔離開,待到最後回填的時候,讓最上面一層的黃土能儘量“完好無損”地覆蓋回去。

准格爾礦區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區,當地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

為了更好地種植作物,黑岱溝露天煤礦充分應用小流域綜合治理經驗,將整個露天礦作為一個整體,在建設用地邊界自然水流出口修建壩體工程,使礦區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礦區範圍的水體不會流向外界。

包全民告訴記者,新的農作物生長出來後,更多用於當地自給自足。“種的土豆、玉米、番茄、黃瓜等農作物供給集團的職工餐廳和下面的子公司,我們內部迴圈,全消化掉了。”

走產業化道路帶動綠色經濟

2014年,黑岱溝露天煤礦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同年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也入圍了“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宋日算了算,黑岱溝露天煤礦還剩下原煤14.98億噸可以開採,哈爾烏素還有17億多噸。“以現在的開採速度,我們計畫30年之後,在兩礦礦區內形成18萬畝良田。”

截至去年底,神華准能集團複墾已投入14億元,“資金不是大問題,我們在銷售中已經計算了複墾成本,每銷售1噸煤炭提取0.45元用來複墾。”楊漢宏說,擺在企業面前的最大困難是如何進一步順利征地。

楊漢巨集告訴記者,神華准能集團已6年未獲得新增用地指標,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因為征地制約已處於停產狀態,如果不能順利推進征地,那麼企業最後也無法把“雞爪子”改造成良田。為了更好地解決征地問題,同時也讓當地人未來的就業機會更多,集團去年開始和准格爾旗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共同出資9987萬元建立生態公司。其中,准格爾旗政府占股51%,神華准能集團占股49%,公司名字初步定為“准格爾礦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接下來即將完成公司註冊。“讓大家一眼就知道這個公司要幹什麼。”

神華准能集團與准格爾旗政府合作,計畫在哈爾烏素外排土場建立現代光伏農牧業示範區,並計畫用3年時間,在哈爾烏素和黑岱溝礦區約4.3萬畝的內外排土場範圍內,建設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景觀大道觀光帶、生態養殖區、果樹種植區、設施農業區、林下休閒區、小雜糧種植區和工業旅遊區。

去年,准格爾旗政府下屬的國企——准格爾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在哈爾烏素複墾好的1萬畝外排土場上進行先期工作,種上了遍地的格桑花,搭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並建蓋了20個農業大棚和1萬平方米的牛羊養殖場。

住在准格爾旗薛家灣鎮上58歲的王根栓目前是養殖場的飼養員,過去,他一直在鎮上打工,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現在能有4000多元。去年,他到哈爾烏素外排土場上的養殖場工作,負責數百頭牛的飼養。“以前確實不知道這裡會變成這樣,礦山裡還能養牛。”

准格爾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戰寬告訴記者,除了公司原有的工作人員,在這片區域他們還招聘了一些當地農民,負責農作物的種植和牛羊飼養。“在飼養方面,年輕人的經驗不如一些老農民。”吳戰寬表示,公司目前共投入4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用於設施農業,3000萬元用於露天肉牛養殖,到2020年的時候,肉牛養殖數量要擴大到兩萬頭。“政府的計畫是把這些複墾區域的經濟形成產業化。我們飼養的都是上等的肉牛,將來要逐步建立加工廠,對接市場進行銷售,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說到產業化,57歲的楊漢宏特別來勁兒,他對這片複墾的土地,有著許多設想。“我們正在建造一個礦山博物館,裡面設立巨幅的電影螢幕,以後要借助VR設備,通過影像和場景還原,向遊客展示煤區是怎麼從溝壑縱橫的山丘地變成現在的平原,怎麼從灰黑的煤區變成綠地的。”楊漢宏計畫以礦山博物館為依託,在煤區最早開採的區域建立一個地標,展示煤炭開採和複墾中用到的大型設備,打造露天印象,開發工業旅遊,帶動這裡的經濟發展。“現在已經有一些旅遊企業和我們對接,想要展開合作。”

楊漢宏表示,企業除了在複墾綠化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在綠色生產上也一直沒有停下腳步。“神華准能集團兩大露天煤礦的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98%以上。”楊漢宏介紹,集團開採煤礦使用的吊鬥鏟拋擲爆破無運輸倒堆工藝,相對于傳統的單鬥卡車開採工藝,具有剝離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優點,整個工藝年節能減排2萬噸標準煤,降低生產成本6000萬元。

在准格爾煤田“高鋁、富鎵”的煤資源優勢上,企業自主研發了“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以堿法的工藝路徑從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對煤中伴生的鋁、鎵等資源進行多元利用,展開了氧化鋁迴圈經濟產業專案建設。“要把煤炭資源‘吃幹榨盡’,減少環境污染。”

責編:賈志強

表面上看,是把剝離出來的岩石、黃土一層層回填,但因地勢特點,排土場四周的邊坡需要建成一個個15米高的遞增梯形檯面,以防止發生大的山體滑坡。

“這樣可以保證邊坡處有緩衝地帶,即便有滑坡,也不會形成較大影響。”宋日告訴記者。為了保證邊坡穩定,神華准能集團在內外排土場的邊坡四周都設置了GPS系統,即時監測邊坡穩定情況。同時,企業還在排土場梯形檯面的週邊做了擋水牆,讓雨水在平臺上慢慢滲透,不讓它外流和衝擊坡面。在此基礎上,邊坡上還種植了如沙棘、擰條等耐旱固土性較強、根系比較發達的灌木,以穩固坡面。

複墾綠化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

複墾後的黑岱溝露天礦區,植被覆蓋度已經達到80%以上。

有的平地已經種上一排排白楊樹和鮮花,風一吹過來,便能聞見花香。包全民的辦公室就在黑岱溝內排土場的上方,在神華准能集團生產服務中心環衛綠化隊從事複墾一線工作近20年,整個礦區的變化,他盡收眼底。

他對礦區複墾後最明顯的感受,就是沙塵天慢慢減少了。包全民告訴記者,因為准格爾旗挨著庫布齊沙漠,十幾年前,北京春季刮起沙塵暴時,准格爾的沙塵暴更嚴重。

“一刮沙塵暴,根本睜不開眼。”缺少植被的黑岱溝難以抵抗沙塵入侵,包全民回憶起沒複墾綠化前的黑岱溝,脫口而出:“huang bo tan”。這是當地一個方言的發音,是荒涼、光禿禿的意思。

但現在什麼是沙塵暴,包全民的女兒都不知道了。

其次是野生動物的意外到來。“野兔、野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礦區的工作人員開始發現複墾區域裡面出現了一些野生動物,“不太清楚它們是從哪兒來的”,但包全民覺得這是動物本能地尋找好的生存環境的結果。

當地很多人也發現了這個現象,有人提議要搞個野生動物園,吸引遊客過來旅遊。整個複墾綠化的過程,在神華集團董事長楊漢宏看來,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包全民告訴記者,神華准能集團最早複墾的思路也是“簡單粗暴”的,只是在填好的排土場上種樹,沒有考慮種植其他農作物。

一片片綠蔥蔥的樹木長起來之後,大家發現,這只是滿足了視覺上的感受。長遠來看,大片的平地不能“只見樹木、不見物種”。包全民所說的問題,一些行業專家也曾提到,他們認為我國礦山土地複墾技術相對落後,一些地區僅憑藉單一的複墾方式開展土地修復工作,沒有與環境、經濟、農業、生活等聯繫在一起,土地資源得不到應有的價值。

隨著一些內排土場形成,企業決定要在內排土場上種些簡單的農作物。2012年開始,企業先後在黑岱溝露天煤礦東、西排土場嘗試種植土豆、玉米、黍子等農作物,番茄、黃瓜、豆角等蔬菜瓜果,年種植面積達500畝。

而後期才開採的哈爾烏素露天煤礦,除了外排土場種植樹木建防風林帶,內排土場一開始就發展農牧業,種植果樹、花草,“還有人工湖泊,致力於打造良田和農業旅遊。”包全民告訴記者。

種植前,企業環保部門要對內排土場上的土壤進行環境檢測並出具相關報告,瞭解土壤中的成分和性質,以此判斷適合種植何種農作物。

在神華准能集團環境監測站站長時文華看來,黑岱溝、哈爾烏素兩大露天煤礦過去只用於開採煤礦,檢測結果顯示,土壤不存在什麼污染問題。關鍵是如何讓排土場最上面一層黃土的肥力更強,能生長出更好的作物。

神華准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生產技術部採礦技術員冀建強告訴記者,為了確保這點,除了要在最上面種草,讓土地更好地熟化外,施工人員在早期開採煤礦進行挖掘、爆破、剝離的時候,還要把最上面一層較好的黃土和下面的黃土層隔離開,待到最後回填的時候,讓最上面一層的黃土能儘量“完好無損”地覆蓋回去。

准格爾礦區位於鄂爾多斯高原區,當地水土流失現象極為嚴重。

為了更好地種植作物,黑岱溝露天煤礦充分應用小流域綜合治理經驗,將整個露天礦作為一個整體,在建設用地邊界自然水流出口修建壩體工程,使礦區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礦區範圍的水體不會流向外界。

包全民告訴記者,新的農作物生長出來後,更多用於當地自給自足。“種的土豆、玉米、番茄、黃瓜等農作物供給集團的職工餐廳和下面的子公司,我們內部迴圈,全消化掉了。”

走產業化道路帶動綠色經濟

2014年,黑岱溝露天煤礦被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同年哈爾烏素露天煤礦也入圍了“第四批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

宋日算了算,黑岱溝露天煤礦還剩下原煤14.98億噸可以開採,哈爾烏素還有17億多噸。“以現在的開採速度,我們計畫30年之後,在兩礦礦區內形成18萬畝良田。”

截至去年底,神華准能集團複墾已投入14億元,“資金不是大問題,我們在銷售中已經計算了複墾成本,每銷售1噸煤炭提取0.45元用來複墾。”楊漢宏說,擺在企業面前的最大困難是如何進一步順利征地。

楊漢巨集告訴記者,神華准能集團已6年未獲得新增用地指標,哈爾烏素露天煤礦因為征地制約已處於停產狀態,如果不能順利推進征地,那麼企業最後也無法把“雞爪子”改造成良田。為了更好地解決征地問題,同時也讓當地人未來的就業機會更多,集團去年開始和准格爾旗政府達成合作意向,共同出資9987萬元建立生態公司。其中,准格爾旗政府占股51%,神華准能集團占股49%,公司名字初步定為“准格爾礦區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接下來即將完成公司註冊。“讓大家一眼就知道這個公司要幹什麼。”

神華准能集團與准格爾旗政府合作,計畫在哈爾烏素外排土場建立現代光伏農牧業示範區,並計畫用3年時間,在哈爾烏素和黑岱溝礦區約4.3萬畝的內外排土場範圍內,建設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景觀大道觀光帶、生態養殖區、果樹種植區、設施農業區、林下休閒區、小雜糧種植區和工業旅遊區。

去年,准格爾旗政府下屬的國企——准格爾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已經在哈爾烏素複墾好的1萬畝外排土場上進行先期工作,種上了遍地的格桑花,搭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蒙古包,並建蓋了20個農業大棚和1萬平方米的牛羊養殖場。

住在准格爾旗薛家灣鎮上58歲的王根栓目前是養殖場的飼養員,過去,他一直在鎮上打工,一個月收入3000多元。現在能有4000多元。去年,他到哈爾烏素外排土場上的養殖場工作,負責數百頭牛的飼養。“以前確實不知道這裡會變成這樣,礦山裡還能養牛。”

准格爾現代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戰寬告訴記者,除了公司原有的工作人員,在這片區域他們還招聘了一些當地農民,負責農作物的種植和牛羊飼養。“在飼養方面,年輕人的經驗不如一些老農民。”吳戰寬表示,公司目前共投入4000萬元,其中,1000萬元用於設施農業,3000萬元用於露天肉牛養殖,到2020年的時候,肉牛養殖數量要擴大到兩萬頭。“政府的計畫是把這些複墾區域的經濟形成產業化。我們飼養的都是上等的肉牛,將來要逐步建立加工廠,對接市場進行銷售,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說到產業化,57歲的楊漢宏特別來勁兒,他對這片複墾的土地,有著許多設想。“我們正在建造一個礦山博物館,裡面設立巨幅的電影螢幕,以後要借助VR設備,通過影像和場景還原,向遊客展示煤區是怎麼從溝壑縱橫的山丘地變成現在的平原,怎麼從灰黑的煤區變成綠地的。”楊漢宏計畫以礦山博物館為依託,在煤區最早開採的區域建立一個地標,展示煤炭開採和複墾中用到的大型設備,打造露天印象,開發工業旅遊,帶動這裡的經濟發展。“現在已經有一些旅遊企業和我們對接,想要展開合作。”

楊漢宏表示,企業除了在複墾綠化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在綠色生產上也一直沒有停下腳步。“神華准能集團兩大露天煤礦的煤炭資源回收率達到98%以上。”楊漢宏介紹,集團開採煤礦使用的吊鬥鏟拋擲爆破無運輸倒堆工藝,相對于傳統的單鬥卡車開採工藝,具有剝離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優點,整個工藝年節能減排2萬噸標準煤,降低生產成本6000萬元。

在准格爾煤田“高鋁、富鎵”的煤資源優勢上,企業自主研發了“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鋁技術,以堿法的工藝路徑從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對煤中伴生的鋁、鎵等資源進行多元利用,展開了氧化鋁迴圈經濟產業專案建設。“要把煤炭資源‘吃幹榨盡’,減少環境污染。”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