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夢想從綠野起航 青春因奮鬥綻放

金秋時節, 涼風送爽, 陽光柔和, 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臨澤縣平川鎮賈家墩村瑞立家庭農場的蔬菜大棚裡, 目光所及之處皆是大片翠綠,

紅豔豔的番茄正從鬱鬱蔥蔥的葉子中間探出頭來, 一位皮膚曬得黝黑的年輕小夥, 神情專注, 正忙著給番茄打葉, 他正是瑞立家庭農場的主人——楊海尉。

“我們的番茄產量很不錯, 今年頭穗果就賣出了十來噸, 眼下第二茬也已經陸續成熟, 我們把新採摘的番茄進行包裝後再裝車銷售, 確保蔬菜新鮮度。 ”楊海尉介紹說。

楊海尉今年29歲, 2010年大專畢業後, 滿清熱血的他去部隊體驗了兩年的軍旅生活, 參軍的日子歷練了他的品格, 鍛造了他的毅力, 更賦予了他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精神。 退役後, 家裡的蔬菜專業合作社缺人手, 大學生就業環境也不容樂觀, 思前想後, 他決定回到家鄉, 幫助父母親打理合作社。 儘管家裡經營的蔬菜合作社規模小, 但是有了創業基礎和環境, 一來二去, 他漸漸摸索出了設施農業的經營管理方式, 積累了蔬菜種植銷售等各方面經驗, 極大地激發了他幹事創業的熱情。 2014年, 他正式投身於發展設施農業, 並於2016年5月投資400余萬元建成5000平米高標準連棟拱棚6座,

高標準大跨度日光溫室9座, 6000噸氣調庫1座, 種植露地高原夏菜50畝, 註冊成立了臨澤縣瑞立家庭農場。

“當初也猶豫過, 畢竟這麼一大筆啟動資金, 自己籌太吃力了, 後來通過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集資了200萬, 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補貼政策,

這樣一來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楊海尉如是說。

萬事開頭難, 就在他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 意外發生了。 去年6月, 由於棚沒有完全建好, 通風口開放不到位, 再加上使用了生糞後沒有及時灌水, 定植的番茄苗60%被熱死、燒死, 每個棚都因為減產而出現了虧損。 辛辛苦苦的付出功虧一簣, 楊海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但他並沒有氣餒, 而是及時更換了新苗, 上網查閱資料, 認真總結分析原因並改進管理方式。 “今年我採用幹壟種植的方法, 先種苗再鋪膜, 然後大水漫灌, 精力總算沒白費, 今年的苗子90%以上都成活了, 產量高, 收入自然差不了。 ”他笑著說道。

致富不忘鄉鄰, 作為一名青年黨員, 楊海尉充分發揮示範帶頭和輻射帶動作用, 吸納周邊精准扶貧戶中勞動力100多人到基地務工, 給他們帶來收益, 改善生活。 他不僅在種植大棚蔬菜方面為全村帶了好頭, 更把自己在蔬菜種植上所摸索出的經驗和學習到的先進技術, 無償傳授給周圍想致富的群眾。 他經常指導群眾, 向他們耐心講解和傳授蔬菜種植技術,教他們如何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如何細心觀察大棚內作物長勢情況,以及怎樣及時發現作物病害和解決問題,為全村農民致富增收探明了路子、指明了方向。

談起這五年來的心路歷程,楊海尉感慨萬千:“這幾年設施農業發展真的太快了,下一步我們要不斷提高種植能力,學習先進栽培技術,打造精品,並且要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訂單農業,完善產業鏈條,積極帶動周邊農戶,讓蔬菜產業更加壯大。”(蔣蕾)

向他們耐心講解和傳授蔬菜種植技術,教他們如何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如何細心觀察大棚內作物長勢情況,以及怎樣及時發現作物病害和解決問題,為全村農民致富增收探明了路子、指明了方向。

談起這五年來的心路歷程,楊海尉感慨萬千:“這幾年設施農業發展真的太快了,下一步我們要不斷提高種植能力,學習先進栽培技術,打造精品,並且要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訂單農業,完善產業鏈條,積極帶動周邊農戶,讓蔬菜產業更加壯大。”(蔣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