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來這幾個典故來自這裡——長知識了

一葉障目

一葉障目的意思是一片葉子擋在眼前會讓人看不到外面的廣闊世界。 比喻被局部或暫時的現象所迷惑。

楚地有一個人, 家境貧寒, 窮困潦倒。 他讀了《淮南子》, 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在捕蟬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 其它小昆蟲就看不見它, 就能用它隱藏自己的身體。 他十分高興, 於是跑到一棵樹下抬頭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蟬時用來遮蔽自己的樹葉。 偶然發現了, 就伸手摘下來。 不料失手, 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 樹下原本就有落葉, (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 於是, 他索性將落葉全部掃起,

收了足足有幾鬥回家。 抱回家後, 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樹葉來遮住自己的眼睛, 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開始, 妻子一直說:“能看見。 ”後來, 折騰了一整天, 妻子於是疲倦不堪, 很不耐煩, 便騙他說:“看不見了!”這人一聽心裡暗暗大喜, 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裡,跑到街上去。 到了鬧市, 他舉著樹葉, 旁若無人, 當面拿別人的東西。 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 押送縣衙。

胸有成竹

文同, 是蘇東坡的表兄弟, 也是有名的畫家, 以善畫竹著稱。 他畫竹注重體驗, 主張“胸有成竹”而後動筆。

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 叫《文與可畫筼簹穀偃竹記》。 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執筆熟視, 乃見其所欲畫者, 急起從之, 振筆直遂,

以追其所見。 如兔起鶻落, 少縱則逝矣。 ”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 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 進入青年時代, 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 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 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 認真學習歷史, 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 認真學習歷史, 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 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 接觸過他的人都說, 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 祖逖24歲的時候, 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 他沒有答應, 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 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 他與劉琨感情深厚, 不僅常常同床而臥, 同被而眠, 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

復興晉國, 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 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 他一腳把劉琨踢醒, 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 我偏不這樣想, 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 劍光飛舞, 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 寒來暑往, 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 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 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 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 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 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 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 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