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攝影:費縣新莊“棗戀女孩”邂逅荒山荷塘 聽美女作家風中百合講述“又見山中雪蓮藕”

最美“棗戀女孩”

當棗戀女孩邂逅荒山荷塘

《又見山中雪蓮藕》

作者:風中百合馮瀟

配圖:沂蒙老杆翟小鋒

自費縣新莊幾輩崖的棗山中回程, 許家崖水庫在左近逶迤如一條玉帶, 田畈、山坡翠色如玉, 天色寧和。 想起幾年前曾在往叢柏庵去的路上, 驚見地瓜地邊開出白蓮, 於是又將那遇見當做奇聞講給同車的人聽。 老杆和阿丹都連聲附和, 費縣的山中真的有一大片荷塘啊!只是現在已過花期,

荷花是不能賞了, 只能去看葉子了。 去看看荷葉也是好的嘛!《紅樓夢》中黛玉曾說, 只喜李商隱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 這辰光, 恰是留得殘荷的時節, 當也是荷塘的另一種風情吧。

車至蔣家圍子, 道邊的莊稼生長著相同的繁茂, 玉米、地瓜、煙草、大豆和各色植物成壟成片。

我們的車開進了一處小小的院落, 阿丹說這裡是掛職的書記們辦公的地方。 據說市地稅局在這兒掛職的第一書記, 組織村民在村子裡的山嶺地上種植了60余畝南斯拉夫雪蓮藕, 書寫了山鄉一個致富的種植神話。

雪蓮藕?感覺好神奇啊!我們的車剛進院子, 陳書記就迎了出來, 並給我們端來了一大箱子蓮蓬頭。 說是塘裡荷花已經謝了, 但荷葉和蓮蓬也很好看。 等過些日子挖藕, 那雪藕可以當水果吃, 很清脆甘甜的。 一下子, 都想馬上到田裡去看看。

車子轉過幾個彎,

開上了上山的路。 阿丹已來過幾次, 認得那荷塘的位置, 早早就提醒我往右手邊看。 果然, 在地瓜田的前面, 出現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塘。 我猶疑著下車, 站在馬路邊愣神兒。 如果在田地邊挖個池子種幾棵荷花來賞玩, 應該是容易辦到的, 但這樣在山嶺上種上成片成片的蓮藕, 是不是有點逆天了哇?不禁再次為當下實施的掛職書記的舉措點贊!這是真正的頭腦風暴、技術扶貧了。

據介紹,南斯拉夫雪蓮藕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產的雪蓮藕,引進於南斯拉夫。其中澱粉和糖份含量均為世界藕類最高,具有皮薄、脆甜、生食不澀、無渣、涼調熱炒不發黑、顏色雪白透亮的特色,另有美名曰“水果蓮”。哇!原來一直以為白沙埠孝河裡的多一孔脆藕已是奇品,如今這雪蓮藕,應屬仙品了吧?

資料上說,蓮藕原產於印度,後來引入中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蓮藕適於在炎熱多雨季節生長,適宜在中國南方諸省栽培,北方少有種植。2000年,南斯拉夫雪藕引入我國。看來,在北方種藕已是創舉,在北方的山中種藕,就是創舉中的創舉了。當時這山中種藕的想法,應該也是飽受爭議和非議的吧。不禁對這帶頭人,再次肅然起敬。

據介紹,雪藕瓜雪白如玉,內外顏色一致,折斷時斷面潔白晶瑩,斷面上有白色牛奶狀乳汁。正常炒菜可以不削皮,用手一搓藕皮就可以掉下。雪藕還有一個優勢是存放時間長,藕瓜不易變黑,所以又被稱為“雪玉蓮藕”。

陳書記介紹雪藕的種植方法如數家珍,但我最納悶的是,這蓮藕還是長在淤泥裡麼?答案是:這藕池選用的是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種藕前,先將池內用雙膜覆蓋,然後再鋪入麥秸、玉米秸或雜草以及粘壤土。

哦,顛覆常識了!素來知道江南可採蓮;知道劃著船兒采紅蓮;知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而此時,我站在費縣的山中,山風起於荷香之畔,俯首見蓮子正清清如水。我又開始迷糊。

阿丹跑來拉著我往荷間去,荷塘間的小道起伏,荷葉田田如蓋,蓮蓬枝枝娉婷,風卷綠波相映成趣。清風兄摘來了兩枝蓮蓬,握在手裡,似乎握住了一段禪意。原來,有些事物真的可以自帶光輝的,就如同這蓮蓬的空靜和荷花的聖潔,無論在天上、水中、山裡。

其實這蓮藕也是很有個性的一種植物,無論是花、葉、蓮蓬,都不願任人輕易攀折。即使只是從中間掐斷一片葉子,那折斷處也不再癒合,只要落入雨水或汙物後,那枝葉下的蓮藕就壞掉了。哦,較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這樣的決絕和剛烈,更加令人起敬。

果然,細細看去,陳書記摘的蓮蓬全是從蓮蓬與莖杆的結節處掐斷的,這樣就可以保護莖杆不受損傷了。剛摘下來的蓮蓬很俏皮可愛,帶著一股淡淡的青麥香氣。小心地剝出一個蓮子,那蓮子飽滿而清潤,碩大的一粒碧玉珠子一樣。剝掉外面的綠皮,裡面的蓮子覆著薄薄的一層淺米色的膜,吹彈可破的嬌嫩。我素來怕苦,正想著怎麼把裡面的蓮芯取出來呢,陳書記卻笑著說,不必取芯,甜的。半信半疑地嘗一個,果然一點都不苦,那蓮子似是在糖水中泡過的,清脆香甜!

望著滿坡的荷塘,期待著收藕的時節,期待著見它雪樣容顏,期待著品它果樣清甜,期待著,捧出滿塘雪蓮藕,換來鄉親笑開顏。

出鏡女孩:費縣“棗戀女孩”

拍攝地點:臨沂費縣梁邱第一書記幫扶專案“荒山荷塘”

攝影指導:陳東

模特指導:趙冬俠

攝影:沂蒙老杆翟小鋒

衷心感謝

攝影後記:

近期一直用定焦頭,28--300放在防潮箱很久不曾出閣了,因近期要拍攝“河東葡萄節”、“河東稻花節”、“費縣新莊脆棗節”等活動,28---300成了掛機頭,在“荒山荷塘”拍攝時,受環境制約,只好用這個頭拍攝女孩。

這個女孩是趙冬俠女士臨時幫我找來的費縣女孩,女孩第一次參加外拍,多少有點緊張,當然也沒有怎麼化妝,在趙冬俠女士、許芳女士的幫助下,順利完成這次拍攝。

感謝第一書記陳東,是他們的辛勤付出讓荒山變成小江南!

感謝許芳、趙冬俠為拍攝忙前忙後!

其他攝影作品請點擊:

攝影

沂蒙老杆翟小鋒

據介紹,南斯拉夫雪蓮藕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產的雪蓮藕,引進於南斯拉夫。其中澱粉和糖份含量均為世界藕類最高,具有皮薄、脆甜、生食不澀、無渣、涼調熱炒不發黑、顏色雪白透亮的特色,另有美名曰“水果蓮”。哇!原來一直以為白沙埠孝河裡的多一孔脆藕已是奇品,如今這雪蓮藕,應屬仙品了吧?

資料上說,蓮藕原產於印度,後來引入中國。在南北朝時代,蓮藕的種植就已相當普遍,蓮藕適於在炎熱多雨季節生長,適宜在中國南方諸省栽培,北方少有種植。2000年,南斯拉夫雪藕引入我國。看來,在北方種藕已是創舉,在北方的山中種藕,就是創舉中的創舉了。當時這山中種藕的想法,應該也是飽受爭議和非議的吧。不禁對這帶頭人,再次肅然起敬。

據介紹,雪藕瓜雪白如玉,內外顏色一致,折斷時斷面潔白晶瑩,斷面上有白色牛奶狀乳汁。正常炒菜可以不削皮,用手一搓藕皮就可以掉下。雪藕還有一個優勢是存放時間長,藕瓜不易變黑,所以又被稱為“雪玉蓮藕”。

陳書記介紹雪藕的種植方法如數家珍,但我最納悶的是,這蓮藕還是長在淤泥裡麼?答案是:這藕池選用的是富含有機質的粘壤土。種藕前,先將池內用雙膜覆蓋,然後再鋪入麥秸、玉米秸或雜草以及粘壤土。

哦,顛覆常識了!素來知道江南可採蓮;知道劃著船兒采紅蓮;知道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而此時,我站在費縣的山中,山風起於荷香之畔,俯首見蓮子正清清如水。我又開始迷糊。

阿丹跑來拉著我往荷間去,荷塘間的小道起伏,荷葉田田如蓋,蓮蓬枝枝娉婷,風卷綠波相映成趣。清風兄摘來了兩枝蓮蓬,握在手裡,似乎握住了一段禪意。原來,有些事物真的可以自帶光輝的,就如同這蓮蓬的空靜和荷花的聖潔,無論在天上、水中、山裡。

其實這蓮藕也是很有個性的一種植物,無論是花、葉、蓮蓬,都不願任人輕易攀折。即使只是從中間掐斷一片葉子,那折斷處也不再癒合,只要落入雨水或汙物後,那枝葉下的蓮藕就壞掉了。哦,較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這樣的決絕和剛烈,更加令人起敬。

果然,細細看去,陳書記摘的蓮蓬全是從蓮蓬與莖杆的結節處掐斷的,這樣就可以保護莖杆不受損傷了。剛摘下來的蓮蓬很俏皮可愛,帶著一股淡淡的青麥香氣。小心地剝出一個蓮子,那蓮子飽滿而清潤,碩大的一粒碧玉珠子一樣。剝掉外面的綠皮,裡面的蓮子覆著薄薄的一層淺米色的膜,吹彈可破的嬌嫩。我素來怕苦,正想著怎麼把裡面的蓮芯取出來呢,陳書記卻笑著說,不必取芯,甜的。半信半疑地嘗一個,果然一點都不苦,那蓮子似是在糖水中泡過的,清脆香甜!

望著滿坡的荷塘,期待著收藕的時節,期待著見它雪樣容顏,期待著品它果樣清甜,期待著,捧出滿塘雪蓮藕,換來鄉親笑開顏。

出鏡女孩:費縣“棗戀女孩”

拍攝地點:臨沂費縣梁邱第一書記幫扶專案“荒山荷塘”

攝影指導:陳東

模特指導:趙冬俠

攝影:沂蒙老杆翟小鋒

衷心感謝

攝影後記:

近期一直用定焦頭,28--300放在防潮箱很久不曾出閣了,因近期要拍攝“河東葡萄節”、“河東稻花節”、“費縣新莊脆棗節”等活動,28---300成了掛機頭,在“荒山荷塘”拍攝時,受環境制約,只好用這個頭拍攝女孩。

這個女孩是趙冬俠女士臨時幫我找來的費縣女孩,女孩第一次參加外拍,多少有點緊張,當然也沒有怎麼化妝,在趙冬俠女士、許芳女士的幫助下,順利完成這次拍攝。

感謝第一書記陳東,是他們的辛勤付出讓荒山變成小江南!

感謝許芳、趙冬俠為拍攝忙前忙後!

其他攝影作品請點擊:

攝影

沂蒙老杆翟小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