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兩學一做」“書香附三讀書年”黨員閱讀心得展(十七)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暖醫》讀後感

門診三支部組織委員于晶晶

工作了許多年自認為瞭解醫生、熟悉醫院、尊重患者,

可《暖醫》讓我對三者有了重新的認知。

我是在醫院黨委組織開展的讀書年活動中瞭解到《暖醫》這本書, 並被它深深的吸引。 《暖醫》是白劍峰先生近十年時間創作的“醫學人文三部曲”之一, 另外兩本分別是《誰在妖魔化醫生》和《中國式醫患關係》。 書中通俗的語言, 親近的話語展現了作者敏銳的洞察力, 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求實態度。 它是藝術, 源於生活, 而又折射生活。 書中分別從醫心、醫道、醫霾、醫改、醫國、醫者等角度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的醫患故事, 透人心扉、既感動又感慨。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 對能讀到此書而感到慶倖, 感謝醫院黨委組織的“書香附三·讀書年”的活動。 希望每一名醫務工作者、每一名與醫藥人員有交集的人都能讀到這本書。

下面我主要介紹我對此書內容的感受:

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說:“我當過醫生, 有辛酸感受;我做過病人, 有痛苦體會。 當我決心成為醫生那一刻, 我的身上就已經掛上了一條看不見的鎖鏈, 讓我背負一生。 ”是的, 我相信每一位醫生都曾體驗過疾病的痛苦, 但極少部分患者能體會到醫生的心路歷程和處境。 他們並不瞭解這個圈子, 不能想像醫生的艱辛與巨大的責任。

中國傳統講究尊師重道, 而在如今“尊師重道”應更上一層含義:尊醫重藥。 尊重醫生就是尊重生命。 我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呢?我覺得醫生這個稱呼至少有兩層含義:對於醫務工作者本人, 醫生是一項社會職業, 以醫術謀生存, 以醫為生;對於患者而言,

醫生之醫, 醫治病患, 醫生之生, 拯救生命, 兩者相輔相成, 不可分離。 那麼尊重醫生就不僅僅是尊重一份社會職業, 更深層次的含義是尊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垂危的生命。 所以尊重醫生, 創造良好的醫患環境就是為自己的生命保駕護航。 救死扶傷乃醫者天職, 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就同時選擇忙碌、辛勞和高風險!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暖醫”二字, 它重新指引了醫務工作者的方向, 為創建良好的醫患環境指明了方向。 醫鬧、醫療糾紛的出現令我們不得不反思當今的醫患相處模式。 患者多, 顧不過來, 時間有限, 沒空談理解, 忙是我們聽到最多的理由。 患者從來沒有奢望醫生噓寒問暖, 只想儘快把病治好,

矛盾的源頭都出自要麼沒治好, 要麼是費用問題。 對於醫生而言, 能做的就是不因為忙碌變得麻木, 不因為忙碌變得機械化, 時時提醒自己, 醫者仁心。 醫生, 把畢生的精力花費在醫院裡, 而醫院既是生命起點的豔陽, 也是生命終點的晚霞;既是最安全的地方, 也是最危險的地方;既是最溫暖的地方, 也是最冷漠的地方;既是最令人心懷希望的地方, 也是最令人絕望的地方。 然而, 醫院似乎永遠是冰冷的:冰冷的機器, 冰冷的面孔, 冰冷的房間, 冰冷的手術。 在這樣一個冰冷的地方, 患者需要的是人心的溫暖, 是此刻給他生命希望的寄託著的溫暖, 他就是“暖醫”, 一類敬重生命的人。 暖醫, 應該是一個懂得謙卑的人。 謙卑, 就是謙虛,
不自高自大。 他不是把病人當病例, 而是把病人當恩人。 他不一定有超群的醫術, 但必定有顆柔軟的心。 他不一定有高智商, 但一定有高情商。 他未必體現在疑難手術上, 而是體現在細微之處。 內科醫生在聽診前總是花一分鐘的時間, 用手將聽診器暖熱。 一舉一動, 深情如斯。 這樣的暖醫, 我們有沒有?我們有, 但不是很多!相信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明白其中的道理, 《暖醫》值得思考和重新拾回自己當初的夢想。

最後, 以醫學生宣言警示我自己, 也提醒醫務工作者勿忘初心:

“我志願獻身醫學, 熱愛祖國, 忠於人民, 恪守醫德, 尊師守紀, 刻苦鑽研,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全面發展。 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 助健康之完美, 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 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