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城事|爭做雙創人才,菁蓉鎮來了群東北大學“探訪小分隊”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 , 也是“富民之道 公平之計 強國之策”。 那麼如何從理論和現實層面理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怎樣從實踐層面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為了深入探索這個問題, 利用暑假時間,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赴成都市菁蓉鎮社會實踐團成員分別從不同地方聚集到成都展開調查。 本次實踐旨在通過對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菁蓉鎮的實地考察, 瞭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開展情況, 瞭解當地菁蓉鎮中眾多創客空間和孵化器的運作情況, 感受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感受創客精神, 瞭解創新型企業對於人才的需求, 從而為個人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東北振興等提供有效的建議和經驗。

8月14日, 團隊成員順利到達菁蓉鎮, 參觀瞭解了菁蓉鎮的整體風貌。 菁蓉鎮為廣大創業者量身打造逾75萬平方米的雙創載體。 這裡生態良好, 交通便利, 更有完善的政務服務、文化娛樂、體育健身、醫療衛生和餐飲購物等生活服務設施, 再加上房租減免、稅收優惠、融資擔保、資金獎勵扶持等系列政策, 讓人創業無憂。 為創新創業而打造的菁蓉鎮, 吸引著全球創新創業的有志之士。

做雙創人才促校區攜手

此次社會實踐的第一站, 是國家資訊中心大資料創新創業(成都)基地。 接待人從制度、技術、產業和學科建設等層面對中國大資料的發展做了深刻分析, 也指出其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比如大資料安全問題、資料權屬法律問題、人才匱乏問題等。 不過這也說明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資料產業在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之後, 在會議室裡, 團隊成員有機會與該基地三名工作人員進行面對面交流。 談到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時, 他們都主張大學生要把自身天賦與社會需求點相結合才更有可能創業成功, 同時著重強調了我國大資料發展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人才匱乏,

就未來與東北大學相關專業合作方面也初步達成共識。

據瞭解, 郫都區與電子科大、西南交大、成都工業學院等大專院校達成在“菁蓉鎮”共建產業園的協定, 電子科大將與郫都區在“菁蓉鎮”共同建立電子科技大學“一校一帶”創新創業學院專案孵化基地、孵化器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園區;成都工業學院則將與郫都區在“菁蓉鎮”共同建立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內一流的集無人機展會、賽事、培訓、研發、設計、生產、檢測、行業應用開發的無人機創新創業基地。

東北大學雖距菁蓉鎮較遠, 但相關專業人才眾多, 不少學生畢業後志在奔赴西南地區, 此次實踐將為東北大學與菁蓉鎮未來就創新創業專案合作方面的牽線搭橋。

觀創新成果尋創客文化

在之後一周時間內, 團隊成員分別來到創新展覽中心、創客公園、光谷創業咖啡、無人機創新創業基地、創夢空間等地, 對菁蓉鎮整體風貌及現狀有了進一步瞭解。

這裡有無數高端的創新科技成果及相關應用,令人流連忘返,團隊成員切身感受到菁蓉鎮濃厚的創業氛圍。成都菁蓉鎮,正著力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創新創業基地,向著比肩中關村、直追矽谷目標前行。據悉,預計到今年,菁蓉鎮將建成創新創業園區120萬平方米,引進創業企業2000家以上,吸引500家以上基金及投資機構,聚集創新創業人才3至4萬人,孵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企業超過100家,上市企業10家。

探菁蓉全貌感實踐意義

菁蓉鎮緊跟科技創新模式嬗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回應克強總理提出的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和網路化的“眾創空間”發展思路,以“搭建創新與創業的舞臺、鋪設機遇與成功的道路、架築科技與經濟的橋樑”為使命,顛覆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而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使用者參與的創新2.0模式,重點鼓勵和支援發展電子商務、軟體設計、資訊服務、大資料、雲計算等互聯網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和技術(工程)服務的企業,為大眾創業創新構建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共用空間。這一切無疑引人深思,瞭解學習“菁蓉模式”,為解決“空心鎮”問題尋找良劑,對於東北振興問題而言何不是一條新的思路?

這次赴成都社會實踐的經歷讓人刻骨銘心。團隊成員不僅領略了天府之國——成都的魅力,更折服於成都市菁蓉鎮的眾創文化。產業發展已瀕臨“空心鎮”的德源新城能夠華麗變身為遠近聞名的“創客天堂”——菁蓉鎮,創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創新的背後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這也提醒著我們大學生要精于學業、深入實踐、勇於創新,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潮!

這裡有無數高端的創新科技成果及相關應用,令人流連忘返,團隊成員切身感受到菁蓉鎮濃厚的創業氛圍。成都菁蓉鎮,正著力打造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創新創業基地,向著比肩中關村、直追矽谷目標前行。據悉,預計到今年,菁蓉鎮將建成創新創業園區120萬平方米,引進創業企業2000家以上,吸引500家以上基金及投資機構,聚集創新創業人才3至4萬人,孵化培育規模以上科技企業超過100家,上市企業10家。

探菁蓉全貌感實踐意義

菁蓉鎮緊跟科技創新模式嬗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回應克強總理提出的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和網路化的“眾創空間”發展思路,以“搭建創新與創業的舞臺、鋪設機遇與成功的道路、架築科技與經濟的橋樑”為使命,顛覆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科技創新活動,而轉向以用戶為中心、以社會實踐為舞臺、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使用者參與的創新2.0模式,重點鼓勵和支援發展電子商務、軟體設計、資訊服務、大資料、雲計算等互聯網相關領域產品研發、生產、經營和技術(工程)服務的企業,為大眾創業創新構建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共用空間。這一切無疑引人深思,瞭解學習“菁蓉模式”,為解決“空心鎮”問題尋找良劑,對於東北振興問題而言何不是一條新的思路?

這次赴成都社會實踐的經歷讓人刻骨銘心。團隊成員不僅領略了天府之國——成都的魅力,更折服於成都市菁蓉鎮的眾創文化。產業發展已瀕臨“空心鎮”的德源新城能夠華麗變身為遠近聞名的“創客天堂”——菁蓉鎮,創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創新的背後人才是至關重要的,所以這也提醒著我們大學生要精于學業、深入實踐、勇於創新,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高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