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技部部長萬鋼去北極幹什麼?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北歐四國正在逐步加深與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合作, 這些領域包含但不止于清潔能源、智慧城市、氣候變化、北極研究。

9月1-3日, 科技部部長萬鋼率團赴北極, 並考察了中國北極黃河科考站。

中國科技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為何要帶團趕赴北極?原因在於在8月39日-9月1日萬鋼應邀相繼趕赴挪威、瑞典出席了中挪、中瑞兩次科技合作聯委會。

按照目前此前新華社、大使館等管道發佈的資訊顯示, 中國與挪威在環境保護、北極研究、航海運輸、資訊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已經開展了持久的合作, 在未來三年, 雙方還會就其中的重點議題進行更為深入的合作。 中國與瑞典在基礎研究、生命科學、可再生能源、新一代通信技術等領域已經有過持久的合作, 下一步的重點合作領域是雙方重點圍繞北極科研、生命科學、交通安全、氣候變化、智慧城市等未來合作優先領域深入交換意見。

此前時常被忽視的兩個事實是:

一.北歐地區是世界新科技的重要發源地, 在多個前沿科學領域擁有充足的技術儲備。 以瑞典為例, 根據歐洲專利局公佈的統計資料, 2016年瑞典企業在歐洲獲得專利數2661個, 同比增長37%, 從人均申請專利數來看, 瑞典僅次於瑞士、荷蘭, 居第三位。 瑞典僅有80萬人的首都斯德歌爾摩吸引了歐洲技術領域15%的海外投資。

二.中國與北歐間的科學技術合作時間已久 。 2017年, 中國與芬蘭的科技合作聯委會已經舉辦了第17年;與挪威的聯委會舉辦第2年;與瑞典的聯委會已經舉辦第4年;與丹麥的科技聯委會已經舉辦第20年。

這種緊密的技術合作正呈現逐步加深的跡象,

6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中再次分別會見了瑞典首相和芬蘭總理。 其中, 在會見瑞典首相時, 習近平提出要將中國“十三五”規劃、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製造2025”同瑞典“智慧工業”戰略對接,加強在清潔能源、智慧城市、生命科學、綠色金融、高鐵、航太等領域合作。 在會見芬蘭總理時, 習近平提出雙方要重點推進中國“十三五”規劃同“芬蘭2025發展願景”對接,在電子通信、智慧製造、生物經濟、環保技術、節能建築、清潔能源等領域打造更多示範性合作專案。

在高層交流頻繁的背景下, 中國與北歐四國在包含但不止于的清潔能源、智慧城市、氣候變化、北極研究等科研領域的進一步交流合作可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