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154萬“紅馬甲”溫暖著一座城

市民說法

人前人後投身志願服務

在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的深圳市兒童醫院內, 順著住院部的方向走過去, 位於服務台邊的健康U站, 十分顯眼。 星期一到星期日, 早上7時45分到下午6時, 這裡都有“紅馬甲”們的身影。 記者採訪時, 當天值班的義工楊玉傑, 是一家企業的電工。 自2012年該U站成立後, 他業餘時間就一直在這裡提供志願服務。

門診大廳十分繁忙, 就診的孩子多, 哭鬧聲不斷, 志願者們的主要工作是指引患者到各個診室就診, 幫助患者提行李、看東西等。 他還記得, 2013年, 一位帶著兩個小孩的年輕媽媽匆匆從外地趕來深圳就診,

拖著行李、拉著孩子的她十分著急。 當時的兒童醫院護工很少, 於是U站派志願者輪班去幫助她, 出院的時候都是志願者幫忙送上車的。

當天, 帶孩子來看病的李女士曾向“紅馬甲”們問路, “找不到科室的時候問他們就好了, 態度特別好。 ”李女士說, 因為自己是外地人, 需要指引的時候特別多, “馬路邊、地鐵站裡、中心書城等地都有他們的身影, 很熱情, 讓我對深圳印象很好。 ”

另一位帶孩子看病的王先生也感受到, 深圳志願服務的氣氛十分濃厚, “志願者特別多, 在很多公共場合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維護秩序、指引方向等。 ”王先生認為, 從某種程度而言, 義工服務帶動了整個城市文明的建設。 他還表示, 雖然自己平時工作很忙,

但是有機會也想做做義工。 “義工是深圳文明的形象嘛!”王先生笑著說。

深圳義工們不僅出現在客流量大、市民常常可見的公共場合, 還活躍在更多幕後的一線工作中。 8月28日, 兩次颱風過後, 深圳市“河小二”護水騎兵志願服務隊組織10位元義工, 到深圳水庫河道和綠道邊開展巡騎活動, 開展風災後環境清理工作。 另外, 颱風導致海岸線與河道積塞較多垃圾, 大鵬新區各志願者隊伍針對災後情況進行垃圾清理、淨灘工作, 分別針對西湧、較場尾、官湖海灘等海灘開展海岸垃圾、淺海灘漂浮垃圾清理。

“河小二”們的工作並非無人知曉。 家住萬科麓城的陳先生, 就在颱風天過後, 看到志願者在三聯水庫河道旁和兩側清理垃圾。

“這對我們來說, 感受特別直觀。 河道乾淨了, 和家人散步走綠道更舒服了。 ”他還對記者說, 有一次去深圳灣公園玩, 也看到有志願者在打撈河道裡的漂浮垃圾。 “深圳環境好, 青山綠水裡有一份志願者的功勞。 ”

深圳做法

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目前, 深圳市共有註冊志願者人數154萬, 占常住人口總數比例達到13%。 平均每年開展超過12萬場次的志願服務活動, 服務覆蓋影響人數超過1000萬。

近年來, 團市委在醫院、法院、國稅局等視窗行業和民生服務行業大力建設特色U站, 在全市30個視窗行業、民生服務領域, 及330個志願服務U站實行常態化志願服務。 鼓勵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加入U站的志願者隊伍, 提供專業的志願服務, 並由他們對非專業志願者進行培訓,

組建專業的志願者隊伍。 現已建有醫療健康U站、法律U站、禁毒U站和稅務U站等多類特色U站。

除此之外, 深圳的志願活動跟隨時代發展, 也不斷創新服務方式。 團市委實施“互聯網+志願服務”戰略, 借助騰訊、阿裡兩大平臺, 在全國率先同時在“騰訊微信”“阿裡支付寶”兩大平臺開通線上志願服務, 發佈專案, 招募志願者。 保持每天線上可供市民參與的志願服務專案達1200項, 每天超過7萬人次市民點擊報名參與志願服務和瞭解志願資訊, 活躍志願者人年均服務時間達到40小時。

線上上, 團市委還以“志願深圳”“深圳義工”兩個微信公眾號為抓手, 聯合120個志願服務公眾號, 建立志願服務新媒體集群, 拼接形成宣傳矩陣,

不斷完善“志願深圳”資訊化平臺功能, 提高平臺活躍度。 目前“志願深圳”資訊化平臺日均網路訪問量突破7萬人次, 預計全年宣傳覆蓋人群超過3000萬人次。

記者點評

從1989年的一根電話服務熱線起家, 到後來的紙質志願者證書, 再到今天可通過互聯網參與、接受志願服務, 深圳的志願服務也經歷了時代的變遷。 但無論服務形式如何變化, 處處可見的“紅馬甲”們始終活躍在台前幕後, 給深圳人帶來莫大的溫暖。

154萬義工組成的志願服務隊,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創建活動, 已成為街頭巷尾一道道靚麗的文明風景線, 感染更多人加入到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志願服務是與政府服務、市場服務相銜接的社會服務的重要環節, 也是深圳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和國際化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也是深圳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和國際化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