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全民直播進入收割期 映客將帶走誰的蛋糕?

只有在退潮的時候, 才會發現誰在裸泳。 隨著直播行業的野蠻生長期結束以及大家普遍認可的下半場開始, 那些企圖渾水摸魚的不具備競爭力的公司, 正在收拾行李黯然離場。 而具備了行業壁壘和資本實力的優質基因公司, 則可以掃清行業障礙, 重寫市場格局。

9月4日映客交出的最新一份靚麗財報, 以超出預期的利潤率再次論證了這一命題。 直播的下半場誰能收割最大的蛋糕, 答案已經越來越清晰。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 請加QQ:6991084

野蠻生長的後遺症

2017年上半年, 各大直播行業協會相應成立, 行業平臺自我規範的同時, 網信辦、文化部等國家部門對於直播行業監管也越發嚴格, 幾乎所有知名的直播平臺均被有關部門點名查處過。 尤其自今年4月以來, 行業監管力度與頻次開始提高, 行業抽檢已成常態。 直播開始告別野蠻生長,

行業門檻在不斷提高, 讓想通過擦邊球生存的直播平臺開始寸步難行, 行業走向成熟與規範。

公開資料顯示, 僅僅2017年上半年, 直播行業就有73家平臺因為各種原因被清理或者關閉。 之前過度增長無序發展所醞釀的危機面也被不斷放大, 進而觸發監管機制。 與此同時, 內容高度同質化、平臺定位模糊和盈利模式不明等弊病, 也讓絕大多數直播平臺無法享受到紅利就開始面臨倒閉。

一時之間, 直播行業有些人心惶惶, 甚至有聲音指出, 這個行業的紅利期已經消失殆盡, 之前圈地成功的映客、YY等早早地確立了江湖地位, 其他公司很難再有機會超越。 與之相符合的事實是, 今年2月, 因A輪融資不力, 估值5億元的光圈直播平臺宣佈倒閉;同月,

因樂視資金短缺, 章魚TV遭主播討薪;隨後鬥魚直播又被業界爆出巨虧7億的驚人消息……但與此同時, 中國最大的網紅經濟平臺今日網紅發佈的一份《2017直播行業半年報》中的資料卻可以看出, 排名第一的映客流水則依然高達21.88億, 排名次席的花椒流水則為12.147億。 值得注意的是, 排名前五的平臺合計半年流水高達42.373億, 據此可以推斷, 直播行業前五名全年流水依然有望突破百億。 資料顯示, 整個行業出現了涇渭分明的格局, 強者越強, 大者恒大的“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紅利消失洗牌加劇

直播行業格局既然基本確定, 行業則徹底進入洗牌和收割期。 那麼必須具備哪些要素的才能生存下來?有業內人士總結出幾大規律:資本助推, 社交屬性等作為堅實基礎必不可少, 而網紅主播、打賞土豪數量, 用戶活躍度, 賞金機制, 成本控制能力等, 則是考驗每一家直播平臺的不同維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7)》指出, 直播使用者規模上, 至2016年12月, 達3.44億, 占線民總體的47.1%,

月活躍用戶高達1億。 在市場規模方面, 網路直播生長空間巨大, 預計2020年將長成千億級大產業。 此外, 直播的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約90億漲至2016年的約150億, 增幅高達67%。

一直播負責人雷濤認為, 未來直播會成為所有平臺的標配, 不管是報紙、電臺、應用, 都會提供直播內容。 直播未來最大的前景在於和所有垂直領域的結合。 在他看來, 如今要想成為直播大平臺, 有兩個必要條件必須滿足:第一是大的流量能夠解決, 第二是必須自帶社交關係。

而在來瘋直播總裁張宏濤看來, 單純做直播的模式去年8月份已經見頂了。 2017年是把直播工具運用於各行各業的開始, 也就是做“直播+”模式, 用於教育、醫療、娛樂等各個行業, 用直播去完善其他行業的業務和服務, 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生存。

旗下擁有多家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天鴿互動公司CEO傅政軍指出,直播行業開始整合與兼併應該是大勢所趨,中小平臺現在難自己獨立實現IPO,趨勢就是合併。與出行領域類似的是,直播、短視頻行業其實都是巨頭混戰,但最終市場只能容下2-3家盈利品牌。

或許正是英雄所見略同,直播行業的領軍企業映客決定提早進行資本運作,將自己48.25%的股權出讓給業內最大的諮詢公司之一宣亞國際。映客的舉動曾經一度被業界看不太懂,但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為了提早建立行業壁壘,映客需要更多的戰略佈局,進而實現更多的行業野心,或許下一個舉措就是收購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掃清稱霸道路上的障礙。

映客的模式一開始讓人看不懂,是因為其始終保持獨立的直播app,面對來勢洶洶的挑戰者,映客絲毫不落下風,映客有著自己趨於閉環的商業模式,不依附流量巨頭,卻可以實現百萬日活,映客的獨立APP在業內長期排在榜首位置,自身造血能力遠遠超過依靠流量導入支撐的同行競品。相對來說,映客的用戶都是自己直奔映客品牌而來,粘性非常之強,很難被其他平臺搶走,而依靠流量導入的直播平臺用戶群體則不夠穩定,非常容易出現斷崖式下跌。

而正是因為始終保持獨立,映客具備了更大的戰略價值和變現能力。此外,映客堅持不簽公會,“我們永遠用的是素人主播,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策略,讓一批人真正的以社交,以文化為目的的高端使用者人群,才會在我們這邊待下來,才會形成映客的一個氛圍,既保證了平臺的公平性,實際上也保障了更多的利潤。”

僅僅今年第一季度,映客的淨利潤就有2.4億之多,映客為什麼這麼能賺錢?這是因為映客率先突破了單靠打賞變現的直播平臺模式——“直播+”。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直播+旅遊,直播+體育...一場“直播+”而引發的跨界聯合儼然成為移動直播行業轉型發展的契機。梅花天使創投合夥人吳世春曾說,今年直播會更加深入到互聯網的各個領域,繼續成為各個平臺創收、變現、造血的一種標配方式。直播是內容變現的“利器”,只要這個屬性存在,資本就會持續進入。

當一個行業的風口出現,諸多公司紛紛殺入之時,恰恰是醞釀風險的時候。當資本陣營集體出手,中小玩家便不再有任何翻身可能。在映客對未來形勢作出精准判斷,並且閃電進行了資本運作後,騰訊也對外宣稱,將拿出10億元專項資金支援直播內容生產者。騰訊原有的QQ、騰訊視頻、天天快報等騰訊旗下平臺原有的直播版塊將全部接入NOW直播。

BAT行業大佬開始收割和建立各自的直播小山頭,顯示出已經對整個市場覬覦多時按捺不住的心情。一旦在巨頭們的支持下,直播行業上演共用單車、出行行業那樣的補貼大戰,則是市場收割期完成,江湖座次排定的標誌。

誰將一統直播江湖

直播行業格局初定,高牆難入,那麼最後哪家能夠最後勝出一統江湖?

由於網路直播牽涉面廣,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混亂不堪的直播市場,行業深度洗牌過後依然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定是那些規範經營、同時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平臺。

在拼流量、拼補貼的秀場時代,直播行業過得風生水起,映客都對此樂此不疲,並且也充分享受到了第一波直播行業的紅利,而YY和陌陌做的是娛樂直播,鬥魚、虎牙等平臺做的是遊戲直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娛樂使用者的付費習慣比遊戲用戶要強得多。但即便是娛樂用戶,哪家平臺的粘性更大,更加具有生態鏈和圈層特徵,也是涇渭分明的態勢。

2017年上半年,直播行業獨立APP的使用者規模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同短視頻行業類似,很多超級APP如淘寶、優酷、陌陌、今日頭條等也新增了直播功能或者獨立出直播產品來拓展和吸納直播類的用戶,這也變相加劇了直播賽道的市場競爭。

在今日網紅公佈的調查資料中,直播平臺前三強,映客、花椒的賺錢能力遠遠領先於其他平臺。在上半年各自平臺的前10000名打賞土豪資料中,映客平臺的土豪總打賞金額為驚人的33.67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平臺,甚至超過了第二名花椒和第三名一直播的總和。

而隨後映客宣佈推出自行開發的“直播開放平臺”,也可讓所有APP在一周內接入直播功能,這標誌著直播平臺工具化。從封閉到開放,從獨享到共用,直播行業的生產力或許將得到再次提升和解放,這也引起了一直播、六間房等也紛紛跟進推出“開放平臺戰略”。

映客直播創始人、CEO 奉佑生認為,直播行業的未來應該會向三個方向發展。一是社交立體化,更具社交功能的產品會持續獲得關注;二是內容多元化;三是垂直細分化。而映客已經提早在這三大領域做了佈局和探索,隨著資本的助陣,相關部門越來越完善的監管下,渾水摸魚的公司逐漸退出了市場競爭行列,而細分內容融合與創新,模式領先並且賺錢能力一流,同時獲得資本助推的公司已成為整個直播市場良性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不僅如此,直播行業的生態創新、商業模式的變現、企業社會責任展現等,都需要領先者自我摸索和嘗試,不斷試錯實驗,付出相應的代價和成本,但一旦驗證成功,將會給整個行業做出表述,推動直播市場在優勝略汰、洗盡鉛華後能更加健康理性的發展,這也是映客們帶來的最大價值和意義。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生存。

旗下擁有多家短視頻、直播平臺的天鴿互動公司CEO傅政軍指出,直播行業開始整合與兼併應該是大勢所趨,中小平臺現在難自己獨立實現IPO,趨勢就是合併。與出行領域類似的是,直播、短視頻行業其實都是巨頭混戰,但最終市場只能容下2-3家盈利品牌。

或許正是英雄所見略同,直播行業的領軍企業映客決定提早進行資本運作,將自己48.25%的股權出讓給業內最大的諮詢公司之一宣亞國際。映客的舉動曾經一度被業界看不太懂,但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為了提早建立行業壁壘,映客需要更多的戰略佈局,進而實現更多的行業野心,或許下一個舉措就是收購同行業的競爭對手,掃清稱霸道路上的障礙。

映客的模式一開始讓人看不懂,是因為其始終保持獨立的直播app,面對來勢洶洶的挑戰者,映客絲毫不落下風,映客有著自己趨於閉環的商業模式,不依附流量巨頭,卻可以實現百萬日活,映客的獨立APP在業內長期排在榜首位置,自身造血能力遠遠超過依靠流量導入支撐的同行競品。相對來說,映客的用戶都是自己直奔映客品牌而來,粘性非常之強,很難被其他平臺搶走,而依靠流量導入的直播平臺用戶群體則不夠穩定,非常容易出現斷崖式下跌。

而正是因為始終保持獨立,映客具備了更大的戰略價值和變現能力。此外,映客堅持不簽公會,“我們永遠用的是素人主播,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策略,讓一批人真正的以社交,以文化為目的的高端使用者人群,才會在我們這邊待下來,才會形成映客的一個氛圍,既保證了平臺的公平性,實際上也保障了更多的利潤。”

僅僅今年第一季度,映客的淨利潤就有2.4億之多,映客為什麼這麼能賺錢?這是因為映客率先突破了單靠打賞變現的直播平臺模式——“直播+”。直播+公益,直播+教育,直播+旅遊,直播+體育...一場“直播+”而引發的跨界聯合儼然成為移動直播行業轉型發展的契機。梅花天使創投合夥人吳世春曾說,今年直播會更加深入到互聯網的各個領域,繼續成為各個平臺創收、變現、造血的一種標配方式。直播是內容變現的“利器”,只要這個屬性存在,資本就會持續進入。

當一個行業的風口出現,諸多公司紛紛殺入之時,恰恰是醞釀風險的時候。當資本陣營集體出手,中小玩家便不再有任何翻身可能。在映客對未來形勢作出精准判斷,並且閃電進行了資本運作後,騰訊也對外宣稱,將拿出10億元專項資金支援直播內容生產者。騰訊原有的QQ、騰訊視頻、天天快報等騰訊旗下平臺原有的直播版塊將全部接入NOW直播。

BAT行業大佬開始收割和建立各自的直播小山頭,顯示出已經對整個市場覬覦多時按捺不住的心情。一旦在巨頭們的支持下,直播行業上演共用單車、出行行業那樣的補貼大戰,則是市場收割期完成,江湖座次排定的標誌。

誰將一統直播江湖

直播行業格局初定,高牆難入,那麼最後哪家能夠最後勝出一統江湖?

由於網路直播牽涉面廣,相關的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混亂不堪的直播市場,行業深度洗牌過後依然能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定是那些規範經營、同時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平臺。

在拼流量、拼補貼的秀場時代,直播行業過得風生水起,映客都對此樂此不疲,並且也充分享受到了第一波直播行業的紅利,而YY和陌陌做的是娛樂直播,鬥魚、虎牙等平臺做的是遊戲直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娛樂使用者的付費習慣比遊戲用戶要強得多。但即便是娛樂用戶,哪家平臺的粘性更大,更加具有生態鏈和圈層特徵,也是涇渭分明的態勢。

2017年上半年,直播行業獨立APP的使用者規模呈現出持續下滑的趨勢,同短視頻行業類似,很多超級APP如淘寶、優酷、陌陌、今日頭條等也新增了直播功能或者獨立出直播產品來拓展和吸納直播類的用戶,這也變相加劇了直播賽道的市場競爭。

在今日網紅公佈的調查資料中,直播平臺前三強,映客、花椒的賺錢能力遠遠領先於其他平臺。在上半年各自平臺的前10000名打賞土豪資料中,映客平臺的土豪總打賞金額為驚人的33.67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平臺,甚至超過了第二名花椒和第三名一直播的總和。

而隨後映客宣佈推出自行開發的“直播開放平臺”,也可讓所有APP在一周內接入直播功能,這標誌著直播平臺工具化。從封閉到開放,從獨享到共用,直播行業的生產力或許將得到再次提升和解放,這也引起了一直播、六間房等也紛紛跟進推出“開放平臺戰略”。

映客直播創始人、CEO 奉佑生認為,直播行業的未來應該會向三個方向發展。一是社交立體化,更具社交功能的產品會持續獲得關注;二是內容多元化;三是垂直細分化。而映客已經提早在這三大領域做了佈局和探索,隨著資本的助陣,相關部門越來越完善的監管下,渾水摸魚的公司逐漸退出了市場競爭行列,而細分內容融合與創新,模式領先並且賺錢能力一流,同時獲得資本助推的公司已成為整個直播市場良性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不僅如此,直播行業的生態創新、商業模式的變現、企業社會責任展現等,都需要領先者自我摸索和嘗試,不斷試錯實驗,付出相應的代價和成本,但一旦驗證成功,將會給整個行業做出表述,推動直播市場在優勝略汰、洗盡鉛華後能更加健康理性的發展,這也是映客們帶來的最大價值和意義。

文/楚楚(熊出墨請注意)

商務合作、約稿等,請加QQ:699108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