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曾是中國最有才的風流富二代,38歲卻跑去當和尚成一代高僧!

有這麼一個富二代:

從小家財萬貫;

年少時風流不羈, 和名妓上演一齣愛戀戲碼;

中年時當演員、搞音樂, 輕斷食;

晚年卻看破紅塵, 遁入空門。

前半生浪跡燕市, 廝磨金粉;後半生晨鐘暮鼓, 青燈古佛度流年。 李叔同的一生, 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1880年,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故居李宅, 李家世代經商, 到李叔同已經是名門望族, 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 李叔同早早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8歲讀四書五經,

13歲攻歷朝書法, 15歲那年驚才絕豔, 名噪一時。

自古少年多風流, 李叔同也不例外。 一次花間酒肆的消遣, 他對名伶楊翠喜一見傾心。

看你濃妝豔抹, 顧盼流轉, 與你花前月下, 賞月談情。 年少時的愛戀總是很簡單。

可命運總愛開玩笑, 楊翠喜後來無奈嫁作商人婦,

一段青澀美好的愛戀從此煙消雲散。

18歲時, 母親為他做主, 迎娶商戶之女。

只是僅憑父母之命的婚姻怎會幸福, 苦悶的李叔同把自己紮進藝術的海洋裡。

恰逢國家遭難, 年輕氣盛的李叔同參加維新變法, 一腔熱血的他還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師”的印章以表心意。

李叔同書法篆刻造詣頗深

歷史驗證了這場變法的慘敗, 李叔同倉皇下奉母攜眷逃往上海。

上海燈紅酒綠, 無處發洩的李叔同沉迷于柳巷花間, 交友宴飲, 賭書潑墨, 揮金如土的他還在上海灘粉墨登場, 表演京劇。

戲裡演繹悲歡離合, 戲外感受凡塵俗世的荒唐、絢爛與黯敗, 在一副寄情聲色的皮囊下暗藏著一顆尋找歸宿的靈魂。

就在這年少意氣,滾滾紅塵路上彷徨迷茫時,25歲的李叔同又遭遇變故:

年僅46歲的生母辭世。

匆匆把母親送回故居安葬,一向大膽的他不顧世俗眼光在四百多來賓面前自彈鋼琴,省掉一切繁文縟節,引起轟動。

李叔同自畫像

理想失意,生母離世,反思過去種種輕頹之舉悔恨不已,他隻身一人,遠赴日本。

一去就是六年。

在日本,他考進了東京美術學院,學習西洋油畫與劇本創作,將滿腔的悲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與跳動的音符之間 。

本就天資聰穎,加上後天嚴格自律,李叔同藝術造詣頗深,名氣漸長的他還吸引報紙採訪。

他已無暇顧及其他,因為他正忙著排練《茶花女》,而他扮演的正是女主角茶花女。

不出意料,李叔同又火了,因為不落窠臼的男扮女裝,因為驚為天人的演藝天分。

那時,李叔同等同于火的代名詞,但對這個桀驁的天才大家敬之亦遠之,唯獨一位日本女子走進他心裡。

兩人因為繪畫相識,不久結髮為夫妻,1911年4月,李叔同學成攜妻回國。

闊別祖國的六年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迷茫了三十年,李叔同找到了自己用武之地,他任教於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投身教育事業。

浮華幾十載,李叔同對人生有了新的見識。

李叔同畫作

他本精通文墨,各種藝術學科,更深知美育的重要性。

每次提前備好板書,耐心而溫和的教導學生。如今著名的漫畫家豐子愷當初是個調皮小孩,當年差點被退學。

但李叔同站了出來,力挺學生,誇獎豐子愷天資無限,是個可育的苗子。

豐子愷

他不但帶學生領略藝術的美妙,還貼心地幫他們解決生活的困難。學生劉質平想去日本留學,經濟拮据就是李叔同解囊相助。

教書育人,也許可以換來內心的平和,但身世沉浮,朋友一個個遠離,深感世事空幻無常卻又無能為力,他含淚寫下《送別》。

豐子愷手抄曲譜

寂寥惆悵,深遠綿長,這正是他的心境,孤寂的他性情變得越發孤僻,常常一個人掩門伏案,自顧寫詩作畫,或學習佛經,漸有所悟。

1916年,夏丏尊躲到涼亭裡吃茶,一句“像我們這種人,出家當和尚倒是挺好的”徹底擊中李叔同。

他去虎跑寺斷食20天。晨鐘暮鼓,青燈佛卷,遠離浮華塵囂,靈魂漂浮四十年,他似乎找到最終歸宿。

回校後,他開始食素,念經,頌佛。

慢慢的,出家的念頭在他心裡萌發,直至成長為蒼天大樹。

三年後,李叔同正式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此舉一出,驚動世人。

面對無數人的爭議,他只是低頭誦佛,一座山門,卻隔出了兩個世界。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僅有的不過是弘一法師罷了。

剃度之後,他芒鞋布衲、苦修律宗,於寺內,洗衣縫補,全都自己動手;外出雲遊,也不過一席一被而已。

朋友夏丏尊曾在路中偶遇,看見他用破了一半的毛巾擦臉,要幫他換,他斷然拒絕了:

還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遁入空門,外物于他於浮雲,但不變的是那悲天憫人的情懷。

伴隨一盞青燈,弘一法師編繪出《護生畫集》,勸人們從善、戒殺、愛惜生命。

日寇侵襲時,他沒有獨善其身,而是集眾演講,盡一己之力,渡劫眾生。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師走完了他不尋常的人生。江山笑,煙雨遙,歷經滄桑世事之後,終究一笑絕塵,告別人世。

前半生風花雪月,交友宴飲,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文化和藝術,是舉世矚目的天才;後半生嘗盡人間悲歡,篤志苦修,成德高望重的高僧。

人生短短能有幾何,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他是一個傳奇,就連張愛玲所言:

我從來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謙卑。

就在這年少意氣,滾滾紅塵路上彷徨迷茫時,25歲的李叔同又遭遇變故:

年僅46歲的生母辭世。

匆匆把母親送回故居安葬,一向大膽的他不顧世俗眼光在四百多來賓面前自彈鋼琴,省掉一切繁文縟節,引起轟動。

李叔同自畫像

理想失意,生母離世,反思過去種種輕頹之舉悔恨不已,他隻身一人,遠赴日本。

一去就是六年。

在日本,他考進了東京美術學院,學習西洋油畫與劇本創作,將滿腔的悲憤和一身的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與跳動的音符之間 。

本就天資聰穎,加上後天嚴格自律,李叔同藝術造詣頗深,名氣漸長的他還吸引報紙採訪。

他已無暇顧及其他,因為他正忙著排練《茶花女》,而他扮演的正是女主角茶花女。

不出意料,李叔同又火了,因為不落窠臼的男扮女裝,因為驚為天人的演藝天分。

那時,李叔同等同于火的代名詞,但對這個桀驁的天才大家敬之亦遠之,唯獨一位日本女子走進他心裡。

兩人因為繪畫相識,不久結髮為夫妻,1911年4月,李叔同學成攜妻回國。

闊別祖國的六年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迷茫了三十年,李叔同找到了自己用武之地,他任教於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投身教育事業。

浮華幾十載,李叔同對人生有了新的見識。

李叔同畫作

他本精通文墨,各種藝術學科,更深知美育的重要性。

每次提前備好板書,耐心而溫和的教導學生。如今著名的漫畫家豐子愷當初是個調皮小孩,當年差點被退學。

但李叔同站了出來,力挺學生,誇獎豐子愷天資無限,是個可育的苗子。

豐子愷

他不但帶學生領略藝術的美妙,還貼心地幫他們解決生活的困難。學生劉質平想去日本留學,經濟拮据就是李叔同解囊相助。

教書育人,也許可以換來內心的平和,但身世沉浮,朋友一個個遠離,深感世事空幻無常卻又無能為力,他含淚寫下《送別》。

豐子愷手抄曲譜

寂寥惆悵,深遠綿長,這正是他的心境,孤寂的他性情變得越發孤僻,常常一個人掩門伏案,自顧寫詩作畫,或學習佛經,漸有所悟。

1916年,夏丏尊躲到涼亭裡吃茶,一句“像我們這種人,出家當和尚倒是挺好的”徹底擊中李叔同。

他去虎跑寺斷食20天。晨鐘暮鼓,青燈佛卷,遠離浮華塵囂,靈魂漂浮四十年,他似乎找到最終歸宿。

回校後,他開始食素,念經,頌佛。

慢慢的,出家的念頭在他心裡萌發,直至成長為蒼天大樹。

三年後,李叔同正式在虎跑定慧寺出家。此舉一出,驚動世人。

面對無數人的爭議,他只是低頭誦佛,一座山門,卻隔出了兩個世界。

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僅有的不過是弘一法師罷了。

剃度之後,他芒鞋布衲、苦修律宗,於寺內,洗衣縫補,全都自己動手;外出雲遊,也不過一席一被而已。

朋友夏丏尊曾在路中偶遇,看見他用破了一半的毛巾擦臉,要幫他換,他斷然拒絕了:

還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

遁入空門,外物于他於浮雲,但不變的是那悲天憫人的情懷。

伴隨一盞青燈,弘一法師編繪出《護生畫集》,勸人們從善、戒殺、愛惜生命。

日寇侵襲時,他沒有獨善其身,而是集眾演講,盡一己之力,渡劫眾生。

1942年10月13日晚,弘一法師走完了他不尋常的人生。江山笑,煙雨遙,歷經滄桑世事之後,終究一笑絕塵,告別人世。

前半生風花雪月,交友宴飲,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文化和藝術,是舉世矚目的天才;後半生嘗盡人間悲歡,篤志苦修,成德高望重的高僧。

人生短短能有幾何,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他是一個傳奇,就連張愛玲所言:

我從來不是高傲的人,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外面,我是如此謙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