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河北省人社廳廳長王亮:只要心系百姓,扎實改革,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導 語

黨的十八大以來, 河北省人社人在各種挑戰和風險面前, 奮發作為、改革進取, 實施多項改革措施, 著力破解了一批制約工作開展的難題, 改革紅利持續釋放, 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他們的改革思路與創新措施著力於何處?就此, 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河北省人社廳廳長王亮。

記者

從河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形勢來看, 黨的十八大以來, 河北省人社工作處於一種什麼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六次來到河北, 對河北提出了扶貧攻堅、去產能、辦好冬奧會等幾項重大任務, 並對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提出了重要部署。 5年來, 河北省強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工作扎實開展,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應該說, 當前河北正處於重大歷史機遇最為集中的時期,

同時也是挑戰和風險最為突出的階段。

人社事業同樣肩負著重要使命, 面臨著重大挑戰和風險。 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我們人社部門的工作來實現的。 特別是在扶貧攻堅、去產能職工安置等艱巨任務中, 人社部門承擔了重要責任。

王亮

記者

人社工作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最大的挑戰突出體現在去產能職工安置任務艱巨。 產能要去, 職工飯碗不能丟!2016年, 去產能職工安置涉及擬分流職工6.75萬人, 2017年預計涉及近7萬人!今後兩年職工安置任務將更加繁重。

此外, 各項關係民生的人社工作也都面臨著重大挑戰:

高校畢業生畢業數量處於歷史高位, 就業總量壓力較大,

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社會保障制度在增強公平性、 適應流動性、 保證可持續性方面仍存在不少突出問題;經濟領域的風險可能進一步向勞動關係領域傳導, 欠薪降薪、 斷保欠保等問題引發的矛盾多發; 基層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許多薄弱環節; 深化放管服改革對人社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等等。

王亮

記者

面對上述歷史任務, 河北省在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勞動關係、收入分配等方面形成了怎樣的工作思路和佈局?有哪些方面的創新?

我們認識到, 要迎接挑戰、 化解風險, 必須圍繞深化改革這一主題, 堅持 “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站位元, 更加注重服務轉型發展, 統籌做好各項工作。

我們堅持把服務民生大局作為重要政治責任。

我們把去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分類精准施策, 出臺了14部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相關檔, 用好用足一系列援企穩崗、就業創業政策。

我們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出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檔,

推動設立省級大學生創業引導基金;實施就業創業精准脫貧工程, 將就業困難人群納入公益性崗位進行就業兜底、 完善社保關係轉接、 優先推介勞動崗位。

同時, 加快完善雄安新區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和就業創業、 收入分配、社會保險、 人事管理等政策; 推動與京津就業創業合作、 社保制度銜接、人才一體化發展、 勞動關係協作, 加快縮小公共服務梯度差。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推動改革創新。

按照 “待遇就高不就低、 目錄就寬不就窄” 的原則, 整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做到了 “走得早、 走得快、走得穩”。

建立貧困人口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 三重保障制度, 解決了貧困家庭和農村人口因病返貧致貧問題。

同時, 改革完善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完善擴面征繳、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基數等政策措施。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取得突破,各統籌區職工醫保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平臺。

我們注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健全完善治理欠薪 “三金” “三機制” “一入罪” 制度, 依法嚴厲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 積極推進實施集體合同攻堅計畫專項行動, 開展 “清積案、 消重案、 化新案”集中攻堅行動。

我們進一步推進 “放管服” 改革。 開展職業資格改革措施不到位問題專項清理行動, 並對職業資格證書、 上崗證、 資質證等實施清單管理。 截至目前, 國務院取消的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和省政府取消的27項職業資格事項, 全部銜接落實到位。

我們大力建設公共實訓基地、 大學生創業基地、 農民工返鄉創業園、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創業園; 並加強對貧困縣平臺建設的支持, 將我們的服務平臺向社區和鄉鎮延伸。

全面啟動 “互聯網+人社” 行動計畫, 實現省集中、 一體化、 大資料、一卡通。

要將人社工作推向新高度, 下一步河北省將在哪些方面不斷深化和創新?

下一步, 我們將聚焦轉型升級、 改革創新、 脫貧攻堅三大任務,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強力推動重點工作落實落地。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 去產能職工安置、 貧困家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全面落實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措施, 全面推進貧困人口醫保救助政策落實兌現, 全力做好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社領域工作。

進一步深化 “放管服” 改革。繼續做好國務院職業資格取消事項銜接落實工作,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加快推進 “互聯網+人社” 建設, 加強就業、 社保、 勞動關係等業務協同和多險合一公共業務系統建設, 建設一點登錄、 全網通辦的服務平臺。 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視窗單位作風建設, 大力推廣綜合櫃員制和網上經辦、 掌上辦事等服務模式。

切實抓好風險防控。認真實施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行動計畫, 及時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 堅決防範規模性群體性事件發生。

任務仍然很多, 但我相信, 只要心系百姓, 扎實推進改革, 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王亮

以改革引路 以發展破題

河北:讓群眾得到

更多實實在在獲得感

本報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 對於河北省人社事業來說, 是奮發作為、 改革進取的五年, 更是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的五年。 五年來, 河北省共實施58項改革, 涉及就業、社會保障、 人事人才、 收入分配等各個方面, 著力破解了一批制約工作開展的難題,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僅2016年,河北人社工作就得到了3次中央領導專門批示,21項工作受到國家部委表彰,13個視窗受到人社部表彰。

促就業、 助創業, 築牢民生之本。河北省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統籌重點群體就業創業。2012年以來, 連續五年超額完成全年就業工作目標。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68%的較低水準。 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從2014年開始穩步保持在94%以上,2016年達到95.3%。積極主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全國率先出臺去產能職工安置18項政策,2016年, 去產能職工安置率達到99%。 扎實開展就業創業精准脫貧工程,將55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納入台賬管理, 開展精准幫扶,累計為31萬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強保障、 補短板, 兜住民生底線。 河北省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 建立基金缺口省、 市、 縣三級分擔機制和考核機制。今年上半年,基金征繳比去年同期增長19.2%。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改革全面落實,調整完善藥品、診療、服務設施目錄,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進在總額控制下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 有效確保基金安全。 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310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省、市三級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858.2萬人、 6843.9萬人、 520.4萬人、851.1萬人和707萬人, 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社保卡持卡人數達5355萬人。

調標準、 提待遇, 助力群眾增收。河北省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3年連續增長, 由2012年的月人均1417元提高到2750元,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90元。 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380元, 失業保險金由月人均608元提高到1010元,1-4級工傷職工“三項待遇”提高了70%。

改體制、 引人才, 為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全省加快實施人才興冀工程, 全面啟動 “人力資源提升行動計畫”, 抓好 “百人計畫”“特殊津貼專家”等重點人才培養選拔專案。 籌備設立河北省博士後創新創業基金, 大力推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建設。 人才總量成倍增長, 目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00多萬人, 高技能人才160萬人,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建機制、 重調處,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河北省加強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建設, 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7%, 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 勞動保障 “兩網化” 管理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 “三金”“三機制” “一入罪” 制度, 扎實開展治理農民工欠薪、 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全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省市縣全部建立仲裁院, 爭議調解組織達到3.5萬個, 專兼職調解員13萬人, 形成比較完備的勞動爭議調解網路。

更多相關報導,見8月30日《中國勞動保障報》四版。

記者: 李彥秋 孟曉蕊 趙 為

編輯:李明宇

同時, 改革完善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完善擴面征繳、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基數等政策措施。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取得突破,各統籌區職工醫保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平臺。

我們注重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

健全完善治理欠薪 “三金” “三機制” “一入罪” 制度, 依法嚴厲打擊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行為。 積極推進實施集體合同攻堅計畫專項行動, 開展 “清積案、 消重案、 化新案”集中攻堅行動。

我們進一步推進 “放管服” 改革。 開展職業資格改革措施不到位問題專項清理行動, 並對職業資格證書、 上崗證、 資質證等實施清單管理。 截至目前, 國務院取消的434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和省政府取消的27項職業資格事項, 全部銜接落實到位。

我們大力建設公共實訓基地、 大學生創業基地、 農民工返鄉創業園、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創業園; 並加強對貧困縣平臺建設的支持, 將我們的服務平臺向社區和鄉鎮延伸。

全面啟動 “互聯網+人社” 行動計畫, 實現省集中、 一體化、 大資料、一卡通。

要將人社工作推向新高度, 下一步河北省將在哪些方面不斷深化和創新?

下一步, 我們將聚焦轉型升級、 改革創新、 脫貧攻堅三大任務,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強力推動重點工作落實落地。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 去產能職工安置、 貧困家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全面落實企業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措施, 全面推進貧困人口醫保救助政策落實兌現, 全力做好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人社領域工作。

進一步深化 “放管服” 改革。繼續做好國務院職業資格取消事項銜接落實工作,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加快推進 “互聯網+人社” 建設, 加強就業、 社保、 勞動關係等業務協同和多險合一公共業務系統建設, 建設一點登錄、 全網通辦的服務平臺。 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和視窗單位作風建設, 大力推廣綜合櫃員制和網上經辦、 掌上辦事等服務模式。

切實抓好風險防控。認真實施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行動計畫, 及時化解各類不穩定因素, 堅決防範規模性群體性事件發生。

任務仍然很多, 但我相信, 只要心系百姓, 扎實推進改革, 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

王亮

以改革引路 以發展破題

河北:讓群眾得到

更多實實在在獲得感

本報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 對於河北省人社事業來說, 是奮發作為、 改革進取的五年, 更是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的五年。 五年來, 河北省共實施58項改革, 涉及就業、社會保障、 人事人才、 收入分配等各個方面, 著力破解了一批制約工作開展的難題,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僅2016年,河北人社工作就得到了3次中央領導專門批示,21項工作受到國家部委表彰,13個視窗受到人社部表彰。

促就業、 助創業, 築牢民生之本。河北省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統籌重點群體就業創業。2012年以來, 連續五年超額完成全年就業工作目標。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達到7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68%的較低水準。 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 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從2014年開始穩步保持在94%以上,2016年達到95.3%。積極主動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全國率先出臺去產能職工安置18項政策,2016年, 去產能職工安置率達到99%。 扎實開展就業創業精准脫貧工程,將55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者納入台賬管理, 開展精准幫扶,累計為31萬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強保障、 補短板, 兜住民生底線。 河北省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改革, 建立基金缺口省、 市、 縣三級分擔機制和考核機制。今年上半年,基金征繳比去年同期增長19.2%。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改革全面落實,調整完善藥品、診療、服務設施目錄,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進在總額控制下按病種分值付費方式, 有效確保基金安全。 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310萬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省、市三級醫院住院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858.2萬人、 6843.9萬人、 520.4萬人、851.1萬人和707萬人, 均保持持續增長態勢。社保卡持卡人數達5355萬人。

調標準、 提待遇, 助力群眾增收。河北省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3年連續增長, 由2012年的月人均1417元提高到2750元,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由月人均55元提高到90元。 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380元, 失業保險金由月人均608元提高到1010元,1-4級工傷職工“三項待遇”提高了70%。

改體制、 引人才, 為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 全省加快實施人才興冀工程, 全面啟動 “人力資源提升行動計畫”, 抓好 “百人計畫”“特殊津貼專家”等重點人才培養選拔專案。 籌備設立河北省博士後創新創業基金, 大力推進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建設。 人才總量成倍增長, 目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達到200多萬人, 高技能人才160萬人,為全省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

建機制、 重調處,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河北省加強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建設, 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7%, 集體合同簽訂率達到90%以上。 勞動保障 “兩網化” 管理實現省市縣三級全覆蓋。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 “三金”“三機制” “一入罪” 制度, 扎實開展治理農民工欠薪、 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全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省市縣全部建立仲裁院, 爭議調解組織達到3.5萬個, 專兼職調解員13萬人, 形成比較完備的勞動爭議調解網路。

更多相關報導,見8月30日《中國勞動保障報》四版。

記者: 李彥秋 孟曉蕊 趙 為

編輯:李明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