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誰還敢說俄羅斯對中國不真心?俄剛給中國蘇35這一核心機密技術

近日,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 中國已向俄國訂購了30套價值5千4百萬美元的L-265 "希比內(Khibiny-M)" 電子戰吊艙。 該型電戰吊艙將被安裝在新進口的蘇-35S戰鬥機翼尖上。

"希比內-M" 系列電戰吊艙是俄羅斯卡魯加無線電科技公司研製的新一代電戰吊艙, 這種吊艙被掛載在戰鬥機主翼兩側, 由於其粗大的棒狀結構顯的特別醒目。 2013年開始裝備俄空軍蘇-30SM, 蘇-34和蘇-35S, 這種戰鬥機電子戰吊艙被認為是俄羅斯現役最先進的電子戰系統之一, 它與裝備T-50戰機的“喜馬拉雅”電子對抗系統一統構成了俄空天軍戰機的電子戰核心裝備, 是俄羅斯空軍機密中的機密。

軍事專家雷澤告訴記者, 目前, 俄羅斯電子戰科技與西方國家比較, 可謂各有千秋。 電子戰強國不只是美國, 英、法、以色列、義大利等也都有特長, 他們各自有專精的領域, 例如以色列在引導頭干擾技術方面是佼佼者。 俄羅斯的優越性是產品在實戰中獲得驗證,

許多外國客戶在使用其電子戰設備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據瞭解, 戰鬥機的電子吊艙按其功能可分為ESM吊艙和ECM吊艙。 所謂的ESM吊艙主要用於戰場上戰略、戰術情報的收集, 而ECM吊艙主要用於產生壓制雜訊或欺騙干擾信號, 用於干擾敵方電子系統、信號雷達和脈衝信號雷達, 一般由雜訊產生模組、欺騙信號產生模組、功率控制模組、發射機等組成。

軍事專家告訴記者, 類似像"希比內-M" 系列電戰吊艙這類自衛干擾系統, 是目前世界各國機載電子戰裝備和發展的重點, 幾乎所有的先進作戰飛機均裝有這種系統設備。 機載電子干擾吊艙是因某些飛機內部沒有留空間, 只能將電子自衛干擾系統的設備外掛在吊艙上或者機身的其他部位, 而不影響飛機對武器和燃料的攜帶, 同時根據各種飛機的性能和作戰要求, 很方便地更換不同用途的電子自衛干擾系統的模組化設備。

典型的俄軍電子干擾吊艙由電子偵察及信號形成吊艙和發射吊艙組成,

電子偵察可採用暫態測頻加超外差體制, 信號形成有壓制干擾模組和欺騙干擾模組, 這些模組和信號壓制方式一般都是各國嚴格保密的核心機密之一, 俄羅斯此次出口給中國的"希比內-M" 系列電戰吊艙可是俄軍的戰場明星, 據悉, 自2013年開始, 俄羅斯空軍的蘇-30SM和蘇-34戰機就開始使用該型電子戰系統, 據悉, "希比內-M" 電子戰系統是早先問世的L-175系統的改型, 這套系統近期名聲大噪的原因是傳聞其癱瘓了美軍“唐納德庫克”神盾艦的電子戰管系統。 2014年4月12日, 蘇-24戰機在黑海飛過美軍神盾艦附近12次, 有報導指出當時蘇-24戰機與神盾艦發生一段暗鬥, 期間, 蘇-24上的"希比內-M" 電子戰系統干擾了美軍的神盾系統。

對此, 俄羅斯軍事觀察節目親自造訪電子戰系統的研製單位一探究竟。 記者被帶去參觀量測電磁相容的無回聲室, 這種腔室本來就要隔絕外來的電磁波, 記者打開手機沒有任何信號, 工廠的人員意有所指地說:“這就是美國軍艦上的雷達所看到的樣子。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