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流水的東家鐵打的高曉松,《曉說》又回來了 | 36氪評論

世界依然很大, 大到可以曉說。 海報上, 這句話的旁邊站著雙手插兜的高曉松, 他又帶著他的《曉說》回來了, 4月7日播出, 連節目slogan都沒變。

互聯網世界又實在太小, 小到高曉松沒有第三個選項, 只能在兩個平臺之間反復, 從優酷跳到愛奇藝, 又從愛奇藝跳回優酷。

第一次變換旗幟, 把《曉說》變成《曉松奇談》時, 高曉松就明說自己的人生理想是當門客。 何謂門客?“做門客有個好處, 就是獻言不獻身, 盡力不盡義。 ”

2014年的高曉松說這話的時候, 正在北京郊區一個錄影棚裡, 大汗淋漓地為《曉松奇談》錄製新片頭, “歷史不是鏡子,

歷史是精子, 犧牲億萬, 才有一個活到今天……”高曉松還是搖著扇子談古論今的高曉松, 看他節目的大概也還是同一批人, 但是換了個東家, 節目名和片頭都得重新再來一遍。

門客貢獻智慧, 但從來不跟哪個平臺綁定。 當初愛奇藝CEO龔宇借著清華校友的交情, 以及愛奇藝正處於上升期的實力, 將高曉松挖到愛奇藝來時, 除了做《曉松奇談》, 還有個名義是做高曉松工作室。 那時候馬東還是愛奇藝的首席內容官, 也打算做個馬東工作室。 兩者的內核都指向製作, 一個《曉松奇談》, 一個《奇葩說》, 直到今天仍然是互聯網綜藝節目的代表。 愛奇藝的計畫是, 也許能夠放大這兩人的生產力, 製造出下一個爆款。

3年過去, 結果如大家所見,

馬東拉起了一支隊伍, 自立門戶成了米未傳媒創始人。 高曉松倒是踐行他的門客理想, 工作室形同虛設, 他並沒有真正地組織起什麼製作上的團隊, 核心資產還是他一個人。

高曉松毫無疑問是這個時代最搶手的門客, 如今僅僅靠金錢還是誠意都無法打動他。 2015年, 馬雲將他和多年搭檔宋柯從恒大挖到阿裡時, 分別委以阿裡音樂董事長和CEO的重任。 坊間就有傳言, 高曉松也許會回到優酷做節目, 畢竟阿裡是優酷的股東。 之後阿裡全資收購優酷, 將優酷土豆併入阿裡文娛版塊, 身為阿裡高管的高曉松回到優酷做節目, 就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當管理者從來不是高曉松擅長的事情, 儘管有的是大平臺垂青於他。 人們需要的那個高曉松是讀書人,

雜書館創始人, 寫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與遠方”的音樂人。 只有直接面向大眾, 高曉松才是不可替代的。

至於那個委身於大體系之內, 扮演互聯網公司高管角色的高曉松幾乎是隱形的。 阿裡音樂多一個還是少一個董事長, 對大眾來說沒有影響。 入職阿裡一年多, 沒有取得太多成績的高曉松“榮升”阿裡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 這條消息引起的波瀾遠不如《曉松奇談》停播帶來的關注度高。

無論是寫在組織架構裡的“提供戰略”職能, 還是實際上的內容輸出者和平台風向標的作用, 高曉松在阿裡體系裡都盡到了一個門客的職責和義務。

沒有人比聰明的高曉松更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價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