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希臘“聖山”——阿索斯山(Athos)之行

阿索斯山(Mount Athos)全稱阿索斯山自治修道院州(下稱聖山), 希臘北部馬其頓地區的一座半島山, 1000 多年來, 這個世界遺產中居住著特殊居民——修士和隱士,

故而被東正教認為是聖山, 20家東正教修道院坐落於此山中。

關於這個半島, 有一個神話傳說:很久以前, 這個半島上住著一位名叫阿索斯的大力士, 與海神波塞冬在這兒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搏鬥, 阿索斯將一塊巨大的石頭丟向海神波塞冬,

使他跌入愛琴海, 變成了阿索斯山半島。 根據另一個版本, 波塞冬用此山埋葬了戰敗的巨人。 不管是出於哪個版本, 阿索斯山的命名都是為了紀念與神搏鬥的英雄。

聖山雖然是個半島, 與陸地相連, 但是陸路不許通行, 遊客只能從水陸乘船進入。

既然是“修士之山”, 聖山自然是不接待女客的。 通往聖山的惟一碼頭烏拉諾波利斯(Ouranoupoli)的上方始終高懸著一條巨幅標語, “聖山特區, 女性禁入”。 女性亦可乘船從愛琴海仰視聖山, 但是必須在離岸500米以外的海面上行駛。

對於男性來說, 想要登山, 必須年滿18歲, 且東正教信徒優先。 由於島上能夠接待的人員有限, 所以想要登上阿索斯必須提前預約, 而且需要持有有效申根簽證先入境希臘。 有兩種途徑:

1、到聖山修道院所屬國家的東正教教會申請入境許可。 因為聖山上的修道院大部分是“希臘籍”, 也有一些是“俄羅斯籍”、“保加利亞籍”、“塞爾維亞籍”等等。

2、向聖山上的某所修道院申請入境許可。 從以下網站可以查詢到各個修道院的聯絡方式。

http://www.athosfriends.org/PilgrimsGuide/information/。

然而, 進山之路並不是“一馬平川”(以第二種方式為例)。

用Email向修道院提出申請後, 可能由於在你訪問的日期修道院滿員, 或修道院暫不接待非東正教信徒, 或其他原因被拒。 幸運的情況下, 會收到修道院的回信批准你於幾號到幾號可以登陸聖山,

如何乘船, 乘哪一班船, 到哪個站下船等等。 不過回信全是用本國語言, 如我訪問的是西蘭達爾修道院(Hilandar塞), 回信用的都是塞語。

接下來要按照回信的指導預定船票, 船運公司在聖山腳下小鎮烏拉諾波利斯(Ouranoupoli), 通過Email告知對方你的行程, 預定哪一班。 三番周折後, 對方終於給我發來了確認郵件, 票價6.2歐元。

從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落地後,我原本是打算租車前往聖山的,不過通過CarTrawler網站,從GreenMotion租車公司的過程並不順利。原因是對方的pos機刷不了中國的信用卡(光大、交通、中行都不行),所以沒法支付保證金,租車失敗。不過我是提前在網站付了款,退款問題現在還在糾纏。

只能選擇坐大巴,在機場到市區中間的位置有一個大巴車站,忘了名字,那裡有去往烏拉諾波利斯的大巴,全程三個小時。到小鎮時已經是下午4點了,先找人問哪兒可以取簽證,被告知4點下班~~~OMG

找到住處,房東老太太很和藹,給我煮咖啡,摘桔子,給我講了她兒子和一個塞爾維亞名模的故事。聊到盡興處,覓食的時間到了。

鑒於經營這家餐館(下圖)的大叔非常好心的帶我找到住處,我決定在他家蹭上一頓,好在也不貴。碳烤大章魚+啤酒,7歐。

大叔有兩個雙胞胎孫兒,會說一點英語,問我從哪裡來的,我說中國,他們的“WOW~~”讓我意識到可能有很少的中國人曾踏足聖山,事實也是如此。飯後,我送他們一個來自澳門的禮物(眼尖的可能已經發現了)。

聖山腳下的夜是那樣靜謐,時而能夠聽到貓咪的叫聲、桔子掉落到地面上的聲音夾雜著浪花拍打礁石的聲音。

一早醒來,匆匆收拾行囊,前往“聖山朝拜管理辦公室(如圖)”,生怕別人說我是一個“不積極的非東正教信徒”。人沒有想像的多,5分鐘後,拿到了“聖山通行證”(如圖),欣喜若狂。

一溜小跑,沿海邊小道找人多的地方,很容易就找到取船票的地方。在人群中,幾進幾出,聽到很多人歎息,“沒票了”。我心想,“不都是要預定的嗎?”合理的解釋可能是這些人從本國教會獲得了許可,但是沒有被告知需要提前訂票。當然,與我同行的有很多塞爾維亞人也是第一次拜訪聖山。拿到船票以後,聽聞旁邊的餐館老闆說的是塞語,於是用僅剩的10分鐘坐下吃了早餐,聽到我說塞語,周圍的小夥伴也驚呆了。

上船,中學課本中美妙的愛琴海海水在身邊翻滾;靠岸,塞人嘴裡神聖的阿索斯離我只差一層鞋底(哈哈,是不是特別煞風景)。坐上西蘭達爾修道院的專車,大家七嘴八舌開始問好。山路崎嶇且多泥濘,一條黃土路蜿蜒20公里,終於抵達我們的目的地,11:30。

接待的修士先給每人奉上白酒一盅,初入嘴,有點像塞爾維亞的Rakija(果酒),再後來,濃重的八角味道湧上舌尖。舔了舔,便作罷了。還是嘗嘗“希臘軟糖”吧,其實跟“土耳其軟糖”很像,裡面包裹著核桃、花生等食材。隨後,修士把規矩一一告知:教堂內不許拍照(修道院內其他部分可以拍照),下午三點教堂集合祈禱,四點吃晚飯。

宿舍是六人間,非常整潔,設施也不錯。只需自備拖鞋和洗漱用品。

閒逛途中,碰到了老修士,他是負責種地的,也沒問名字,只知他是塞國來的,至此何年他也記不得了,只問我“Mao Zedong”是否還在,我說很遺憾,他又問,“現在是何人主政?”答曰,“說了恐怕您也不知道。”兩人一同哈哈大笑。老人小心翼翼的取出了自家釀的紅酒,和一盒杏脯,我卻實在不忍多吃,道別老人,即到祈禱時間了。

晚飯時間,眾人進入餐堂,像“哈利波特”裡面的用餐大廳,壁畫異彩紛呈,但是沒有那麼高大那麼富麗堂皇。禱告完畢,開始用餐,是一盤土豆泥之類的東西,絕不是“雞汁土豆泥”,因為是沒有肉味的,有的只是麵粉的味道,還有每人一片乳酪和一杯紅酒。沒有人做聲,除了一位一直在禱告的修士,從頭至尾。這是他的功課。除此,滿堂是清脆的勺子叉子碰到盤子的聲音、咕咚咕咚喝酒的聲音和吧嗒吧嗒吃飯的聲音,好像誰都不願意最後一個吃完,又好像都生怕在一旁禱告的修士念得太累,聲音戛然而止。起立,魚貫而出。

下午5點,夜幕已然降臨。約好了一位元新認識的朋友,他雖不是修士,但在此20餘年,常年游走於塞爾維亞和聖山之間,一心修復修道院內的磚木器具,同時也擔任監督,如塞國大主教到訪修道院時,他負責安排儀式,法器的使用,餐具等的安放等等,等等。他向我展示了12世紀的木雕,18世紀的主教法杖,19世紀的釘子,還很自豪的告訴我,貝爾格勒聖馬可教堂內壁的木材和木椅都出自他之手。可能就因為我是中國人,才得到了如此殊榮。晚上9點回到宿舍的時候,其他人早就睡了兩個小時了。

淩晨兩點,早課開始。原來,修士們每天勞作8小時、修行8小時、休息8小時,2-7點是早課,不過到訪的信徒是不必2點起的,只要參加6點的就可以了。教堂共分三階,非東正教信徒在祈禱的時候,必須必比其他信徒低一階,如眾信徒在中殿祈禱的時候,非信徒只能在外殿,他們到內殿的時候,非信徒才可至中殿。

7點的早餐味道倒是不錯,像是塞爾維亞傳統的Pasulj,豆子羹,鹹的,至少吃起來有點味道。跟前日下午一樣的如此這般。

9點左右,秉燭夜聊的老監督答應帶我到“人骨教堂”走一遭,這裡已經不是什麼教堂,卻著實有不少人骨。不過架子上的只是頭骨,從建院到今天的修士,死後都被帶到這裡。據說,修士死後三年的時間,他們的骸骨被安置在棺木中,等肉身腐盡,取來頭骨,做上標記,姓甚名誰,生卒年代等,頸部以下則放入地窖。陰森卻不恐怖。

山上一直沒有信號,也沒有WiFi。為了一格信號,大家需要“跋涉”20分鐘到海邊,途中遇到一位修士,操一口極流利的美式英語,果不其然。此君在美國學過塞語,後來隻身一人到科索沃的修道院修行,再後來輾轉到了西蘭達爾修道院。他們不拿一分錢,也不需要交一分錢,各自出力,各自修行。不過他到海邊是想給家人發個郵件。

據他說,海邊這座修道院的主人只有一個,是位塞爾維亞修士,18歲進山,至今已經20多年了。扣門無人應,曰“雲遊去了”。

從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落地後,我原本是打算租車前往聖山的,不過通過CarTrawler網站,從GreenMotion租車公司的過程並不順利。原因是對方的pos機刷不了中國的信用卡(光大、交通、中行都不行),所以沒法支付保證金,租車失敗。不過我是提前在網站付了款,退款問題現在還在糾纏。

只能選擇坐大巴,在機場到市區中間的位置有一個大巴車站,忘了名字,那裡有去往烏拉諾波利斯的大巴,全程三個小時。到小鎮時已經是下午4點了,先找人問哪兒可以取簽證,被告知4點下班~~~OMG

找到住處,房東老太太很和藹,給我煮咖啡,摘桔子,給我講了她兒子和一個塞爾維亞名模的故事。聊到盡興處,覓食的時間到了。

鑒於經營這家餐館(下圖)的大叔非常好心的帶我找到住處,我決定在他家蹭上一頓,好在也不貴。碳烤大章魚+啤酒,7歐。

大叔有兩個雙胞胎孫兒,會說一點英語,問我從哪裡來的,我說中國,他們的“WOW~~”讓我意識到可能有很少的中國人曾踏足聖山,事實也是如此。飯後,我送他們一個來自澳門的禮物(眼尖的可能已經發現了)。

聖山腳下的夜是那樣靜謐,時而能夠聽到貓咪的叫聲、桔子掉落到地面上的聲音夾雜著浪花拍打礁石的聲音。

一早醒來,匆匆收拾行囊,前往“聖山朝拜管理辦公室(如圖)”,生怕別人說我是一個“不積極的非東正教信徒”。人沒有想像的多,5分鐘後,拿到了“聖山通行證”(如圖),欣喜若狂。

一溜小跑,沿海邊小道找人多的地方,很容易就找到取船票的地方。在人群中,幾進幾出,聽到很多人歎息,“沒票了”。我心想,“不都是要預定的嗎?”合理的解釋可能是這些人從本國教會獲得了許可,但是沒有被告知需要提前訂票。當然,與我同行的有很多塞爾維亞人也是第一次拜訪聖山。拿到船票以後,聽聞旁邊的餐館老闆說的是塞語,於是用僅剩的10分鐘坐下吃了早餐,聽到我說塞語,周圍的小夥伴也驚呆了。

上船,中學課本中美妙的愛琴海海水在身邊翻滾;靠岸,塞人嘴裡神聖的阿索斯離我只差一層鞋底(哈哈,是不是特別煞風景)。坐上西蘭達爾修道院的專車,大家七嘴八舌開始問好。山路崎嶇且多泥濘,一條黃土路蜿蜒20公里,終於抵達我們的目的地,11:30。

接待的修士先給每人奉上白酒一盅,初入嘴,有點像塞爾維亞的Rakija(果酒),再後來,濃重的八角味道湧上舌尖。舔了舔,便作罷了。還是嘗嘗“希臘軟糖”吧,其實跟“土耳其軟糖”很像,裡面包裹著核桃、花生等食材。隨後,修士把規矩一一告知:教堂內不許拍照(修道院內其他部分可以拍照),下午三點教堂集合祈禱,四點吃晚飯。

宿舍是六人間,非常整潔,設施也不錯。只需自備拖鞋和洗漱用品。

閒逛途中,碰到了老修士,他是負責種地的,也沒問名字,只知他是塞國來的,至此何年他也記不得了,只問我“Mao Zedong”是否還在,我說很遺憾,他又問,“現在是何人主政?”答曰,“說了恐怕您也不知道。”兩人一同哈哈大笑。老人小心翼翼的取出了自家釀的紅酒,和一盒杏脯,我卻實在不忍多吃,道別老人,即到祈禱時間了。

晚飯時間,眾人進入餐堂,像“哈利波特”裡面的用餐大廳,壁畫異彩紛呈,但是沒有那麼高大那麼富麗堂皇。禱告完畢,開始用餐,是一盤土豆泥之類的東西,絕不是“雞汁土豆泥”,因為是沒有肉味的,有的只是麵粉的味道,還有每人一片乳酪和一杯紅酒。沒有人做聲,除了一位一直在禱告的修士,從頭至尾。這是他的功課。除此,滿堂是清脆的勺子叉子碰到盤子的聲音、咕咚咕咚喝酒的聲音和吧嗒吧嗒吃飯的聲音,好像誰都不願意最後一個吃完,又好像都生怕在一旁禱告的修士念得太累,聲音戛然而止。起立,魚貫而出。

下午5點,夜幕已然降臨。約好了一位元新認識的朋友,他雖不是修士,但在此20餘年,常年游走於塞爾維亞和聖山之間,一心修復修道院內的磚木器具,同時也擔任監督,如塞國大主教到訪修道院時,他負責安排儀式,法器的使用,餐具等的安放等等,等等。他向我展示了12世紀的木雕,18世紀的主教法杖,19世紀的釘子,還很自豪的告訴我,貝爾格勒聖馬可教堂內壁的木材和木椅都出自他之手。可能就因為我是中國人,才得到了如此殊榮。晚上9點回到宿舍的時候,其他人早就睡了兩個小時了。

淩晨兩點,早課開始。原來,修士們每天勞作8小時、修行8小時、休息8小時,2-7點是早課,不過到訪的信徒是不必2點起的,只要參加6點的就可以了。教堂共分三階,非東正教信徒在祈禱的時候,必須必比其他信徒低一階,如眾信徒在中殿祈禱的時候,非信徒只能在外殿,他們到內殿的時候,非信徒才可至中殿。

7點的早餐味道倒是不錯,像是塞爾維亞傳統的Pasulj,豆子羹,鹹的,至少吃起來有點味道。跟前日下午一樣的如此這般。

9點左右,秉燭夜聊的老監督答應帶我到“人骨教堂”走一遭,這裡已經不是什麼教堂,卻著實有不少人骨。不過架子上的只是頭骨,從建院到今天的修士,死後都被帶到這裡。據說,修士死後三年的時間,他們的骸骨被安置在棺木中,等肉身腐盡,取來頭骨,做上標記,姓甚名誰,生卒年代等,頸部以下則放入地窖。陰森卻不恐怖。

山上一直沒有信號,也沒有WiFi。為了一格信號,大家需要“跋涉”20分鐘到海邊,途中遇到一位修士,操一口極流利的美式英語,果不其然。此君在美國學過塞語,後來隻身一人到科索沃的修道院修行,再後來輾轉到了西蘭達爾修道院。他們不拿一分錢,也不需要交一分錢,各自出力,各自修行。不過他到海邊是想給家人發個郵件。

據他說,海邊這座修道院的主人只有一個,是位塞爾維亞修士,18歲進山,至今已經20多年了。扣門無人應,曰“雲遊去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