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你總說不知道怎麼陪伴孩子,其實是你懶得像這位媽媽這樣做!

文/小妖精

1

杭州一位男孩叫辛巴, 今年4歲了。 爸爸媽媽酷愛旅行, 在他2歲時, 帶他去北極看熊。 今年又帶著他去南極看企鵝, 為此, 他也成了目前為止抵達南極圈年齡最小的中國人。

或許看到這裡, 你心裡會想, 他肯定有一位很有錢的爸爸, 但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做一件事, 真的並不在於你有多少錢, 而在於你是否有心。

這次辛巴和爸爸媽媽去南極, 他們是越過了南極圈的, 南極圈是南緯66°34′緯線圈, 從地理和科學意義上講, 只有越過南極圈, 才是真正到了南極。 據辛巴的爸爸老極介紹, 目前, 全球只有幾家有能力的探險船在運營越過南極圈的探險線路,

但這幾家公司和保險公司都有一個規定:不接待10歲以下孩子, 原因出於安全。

所以, 這次辛巴得以能順利去南極, 也是因為老極從帶辛巴旅行的第一天開始, 就堅持拍紀錄片。 當其中的一家探險船運營公司得知他們要拍一個紀錄片,

才破例讓4歲的辛巴登上了探險船, 所以很多時候有些事不是光有錢能辦成的, 還在於有心與堅持。

陪伴孩子更好地成長, 這已經成了現代父母都非常認同的理念。 在老極看來, 條件允許, 陪著辛巴到處旅行, 走走看看, 就是他所能踐行的最好陪伴。

2

“世界是無邊無際的教室, 旅行就是最好的陪伴教育方式。 ”這個觀點被我身邊喜歡帶著孩子出遊的朋友們一一驗證著。

我其中的一位朋友, 她生活在北京, 是兩位男孩的全職媽媽。 在老大一歲多時, 就試著帶他去旅行。

那時她發現每次旅行回來, 兒子的運動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會上一個臺階, 比身邊同齡那些沒去旅行過的孩子超前一些,

這種變化會很明顯。 另外兒子在一次次的旅行中, 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會有相應提升。

當大兒子上了幼稚園和小學後, 她繼續帶著孩子旅行, 發現孩子的觀察力在慢慢提升。 比如每次出遊, 兒子會對看到的景致做一些細微的觀察, 回來後用畫筆畫下來, 或者用寫日記的形式記下來。

今年春節她和兒子一起跟團去了斯里蘭卡, 回來後兒子很有興趣的與她一起畫了一個遊記, 遊記畫得還挺不錯的。 她驚歎于兒子在畫畫方面的天賦, 之前也沒特別培養過, 畫畫的興趣是在日常旅行中潛移默化的。

3

還有一位朋友, 她生活在杭州, 是一位上班族媽媽。 除了一年中計畫的常規旅行, 每個週末她都會帶女兒去周邊小遊。

朋友說, 帶女兒旅行, 沒考慮過會對她的未來有多大影響, 但覺得去不同的地方, 可以讓她體會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感覺。 在一次又一次旅行中, 她發現女兒性格很熱情開朗, 喜歡微笑面對任何人。

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聽著朋友們說的一個個親子旅行的故事,

我對於她們都是很佩服的。 因為她們都是我眼中有心的媽媽, 她們願意為了孩子付出時間和精力, 也是對生活抱有超高熱情的媽媽。

聯想到自己, 我總是對旅行這件事抱有比較繁瑣的心情, 給自己設定了很多旅遊目的地, 國外想去日本、美國等等, 國內想去成都、重慶、青島等等。一直以來,這些旅遊目的地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但還沒有付諸行動,因為我總覺得無論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除了必要的旅費準備,去一個地方要先起個興,然後還得提前做一些功課。

4

對於我這種旅行的懶癌症患者,看各種各樣的旅行書比出遊會更有興趣,近期我又看了一本關於旅行的書——《用旅行創投孩子的未來》,作者叫林靜宜,臺灣一位愛好自助旅行的老師,也是一位女孩的媽媽。

她帶著一家子,從紐西蘭一路玩遍英國、德國、捷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和法國,總計一百五十八天的四趟長途旅行。在旅行中,她發現自己和女兒都有一些未開發的旅行潛能、攝影美感……旅行更是讓她發現了女兒不容小覷的國際視野。

“旅行能帶給我什麼?在我只有五歲的時候就去了紐西蘭,當時的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林靜宜的女兒現在已經是10多歲的大姑娘了,回憶媽媽帶著自己的自助旅行,她漸漸明白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自己的世界遠比很多同齡人寬廣許多,旅行的範圍之廣,甚至讓她將地理課本上的每張照片都仔細看過,因為這些地方自己曾經也踏入過;旅行讓她學會用一雙有情的眼睛詮釋風景,她會更珍惜每一瞬的動人光景……她覺得自己媽媽給的旅行的這筆贈禮太豐厚了,也太過慷慨了。

5

在每一次旅行中,林靜宜都會給女兒準備很多當地的故事,每次在景點前敘述這些帶有歷史和神話色彩的故事時,這些故事都能深深吸引到女兒,帶著她進入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有次她們造訪了英國的湖區,湖區是彼得兔的故鄉,也是作家畢翠克絲·波特(《彼得兔》的作者,英國一位著名的童話作家)靈感之地。在這個美麗的湖區,林靜宜與女兒講了這個故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旅行的見聞,讓女兒對現代與過往的人事物,有了深刻的認識及解讀,這些很多都是無法從書中獲得的珍貴體驗。旅行多了,林靜宜感知到女兒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大。因為旅行中的視野給了她創作的靈感。旅行為寫作提供了很多養分,美景所激發的想像力、對風土民情的感受和旅行中發生的趣事等等,都讓女兒從這些養分中鍛煉出了獨具風格的文筆。

在女兒十六歲那年,考上了北一女校(臺灣的名校,全臺北女生都嚮往的學校),成了一名資優生時。林靜宜很實在感歎,如果不是帶著女兒旅行,平庸的她估計教不出這樣的資優生。

國內想去成都、重慶、青島等等。一直以來,這些旅遊目的地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但還沒有付諸行動,因為我總覺得無論是自助遊還是跟團遊,除了必要的旅費準備,去一個地方要先起個興,然後還得提前做一些功課。

4

對於我這種旅行的懶癌症患者,看各種各樣的旅行書比出遊會更有興趣,近期我又看了一本關於旅行的書——《用旅行創投孩子的未來》,作者叫林靜宜,臺灣一位愛好自助旅行的老師,也是一位女孩的媽媽。

她帶著一家子,從紐西蘭一路玩遍英國、德國、捷克、奧地利、義大利、瑞士和法國,總計一百五十八天的四趟長途旅行。在旅行中,她發現自己和女兒都有一些未開發的旅行潛能、攝影美感……旅行更是讓她發現了女兒不容小覷的國際視野。

“旅行能帶給我什麼?在我只有五歲的時候就去了紐西蘭,當時的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林靜宜的女兒現在已經是10多歲的大姑娘了,回憶媽媽帶著自己的自助旅行,她漸漸明白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自己的世界遠比很多同齡人寬廣許多,旅行的範圍之廣,甚至讓她將地理課本上的每張照片都仔細看過,因為這些地方自己曾經也踏入過;旅行讓她學會用一雙有情的眼睛詮釋風景,她會更珍惜每一瞬的動人光景……她覺得自己媽媽給的旅行的這筆贈禮太豐厚了,也太過慷慨了。

5

在每一次旅行中,林靜宜都會給女兒準備很多當地的故事,每次在景點前敘述這些帶有歷史和神話色彩的故事時,這些故事都能深深吸引到女兒,帶著她進入一個個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有次她們造訪了英國的湖區,湖區是彼得兔的故鄉,也是作家畢翠克絲·波特(《彼得兔》的作者,英國一位著名的童話作家)靈感之地。在這個美麗的湖區,林靜宜與女兒講了這個故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透過旅行的見聞,讓女兒對現代與過往的人事物,有了深刻的認識及解讀,這些很多都是無法從書中獲得的珍貴體驗。旅行多了,林靜宜感知到女兒對寫作的興趣越來越大。因為旅行中的視野給了她創作的靈感。旅行為寫作提供了很多養分,美景所激發的想像力、對風土民情的感受和旅行中發生的趣事等等,都讓女兒從這些養分中鍛煉出了獨具風格的文筆。

在女兒十六歲那年,考上了北一女校(臺灣的名校,全臺北女生都嚮往的學校),成了一名資優生時。林靜宜很實在感歎,如果不是帶著女兒旅行,平庸的她估計教不出這樣的資優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