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碧山訪友,譜寫唐風宋學千年

丁酉夏日, 閒居湖畔的弟弟在漁村拍到了一隻錦鳥, 仔細辨識, 是只白鷳。 說到白鷳, 不禁讓我想起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鷳》這首詩。

詩中的“白鷳”乃碧山胡公所養, 在黃山東麓, 位於黃山區譚家橋鎮的羅村, 於是便有了踏覓詩仙蹤跡的想法, 去看那畫意般的碧山, 探訪那詩韻流芳的地方。

盛夏的週末, 趁孩子休假, 按朋友的指點, 驅車向103省道譚家橋進發。 原以為碧山在高山深谷中, 從迄溪橋進入後, 迎面便豁然開朗, 綠野平疇處, 兩邊青山拱秀, 草木蒼翠。 田園裡莊稼繁茂, 民舍農房, 點綴其間。 遠處黃山黛峰突兀,

時隱時現。 巧雲朵朵, 嬉游蕩漾在蔚藍如洗的天空間。

山裡的路沒有指示牌, 便一路向村民打聽, 沿著蜿蜒的村村通公路, 溯溪流而上。 穿過長源村, 在龍溪和鳳溪交匯處, 村路交錯貫通——羅村到了!黃山峰巒像一個巨大的綠色屏障, 近在咫尺, 真是一塊原始的福地洞天。

溪畔路口, 有仿古涼亭一座, 停車賞景, 見前方村頭溪上林叢間, 有一高聳拱起的古橋亭。

這就是當年李白打聽胡琿住處的“問餘亭”。 亭下的石拱橋, 是“綠柳橋”。 一次尋訪, 邂逅了千年的時光。

綠柳橋建在碧山胡家村口, 紅砂岩砌築, 單拱的水口橋, 橋長八米多, 寬五米, 高離溪溝約六米多。 橋南北走向, 橫跨源出黃山夫子峰且縱貫村內的鳳溪河上。 橋中拱券石上,

刻有“綠柳礄”(礄此處的含義是石頭橋)三個陽文楷體大字。 歷代, 鳳溪兩岸, 桃柳皆成蔭一片, 是水口林, 橋也因此得名。

歲月如歌, 溪流歡唱, 山川在盛夏的田野中沉默, 綠柳橋一直是靜寂的, 現已不是進村的通道了。 橋西柏木高聳, 是幾戶民房, 進村繞戶的水泥路和跨溪小平橋, 從低處把橋緊緊圈圍襯托了起來。 橋藤蘿繚繞, 在碧山的來龍山嘴, 守望在進村的上坡路邊溪上。 綠樹濃蔭中, 古橋斑駁的高拱與溪谷合成了一輪圓月, 仿佛把唐朝的歲月, 凝固了起來。

一千二百多年來, 綠柳橋多次修繕或重建。 當年李白訪胡琿, 過羅村, 從橋北到南頭向人打聽胡琿。 後來村人就在橋南頭來龍山嘴, 騎路蓋了問餘亭。 亭內, 曾供有韋陀護法神,

聯曰:“三眼能觀天下事, 一鞭驚醒世上人。 ”古亭後被拆。 甲午年冬日, 黃山區政府對綠柳橋進行了修繕, 把“問餘亭”建於橋中, 恢復了古跡舊貌。 區領導還勒碑題記了《重建問餘亭記》, 立於橋西北。

重建在綠柳橋頂上的問餘亭, 若珠聯璧合後的錦上添花, 又似古鏡重磨後的光澤可鑒, 讓這“無邊光景一時新”了。 問余亭為四方仿唐木構亭, 下半部為白牆, 圍橋頂平臺四周築起, 有一米多高。 南北為橋門過道, 門上皆懸掛藍底金字“問餘亭”匾額。 臨溪兩邊牆上, 設大直欞木窗, 柱下設置長條欄凳。

憑窗臨溪, 或立或坐, 小橋流水, 奇峰秀出, 粉牆黛瓦, 風光無限。 鳳溪河曲水環繞, 源遠流長, 潺潺不息。 西遠處高聳雲端的黃山夫子峰, 拔地而起,峻峭嵯峨,

像一幅懸掛著的巨大山水墨畫。

前朝往事如煙去, 唯有詩魂芬芳。 世外桃源般的山水佳境, 讓前來訪友的詩仙李白不由歎道:“溪水流聲, 十裡笙歌從地出。 山峰拱秀, 千年圖畫自天開。 ”嘉慶《甯國府志》記載了李白贈胡琿的這首詩, 此詩也被刻記在問餘亭南邊的楹聯上了。

一路奔波來, 騎馬立于綠柳橋上的青蓮居士, 被碧山美麗的景色迷住了。 他鄉遇故交, 又是格外地親切。 詩仙乘興作詩的情景, 被胡琿寫了下來, 作為答聯, 刻在橋南的楹聯上:“綠柳橋邊山徑, 青蓮馬上詩機。 ”

高山流水般的詩意情懷, 山徑古橋上的相見相知, 變成了文人間高雅的以詩唱和, 大唐學士的閒情逸致永遠迴響在山間。

問余亭古樹掩映, 飛簷挑棟,

幽雅古樸。 亭為四柱抬梁式屋架, 柱頭有鬥三升上承梁枋, 板頂, 單挑簷, 歇山頂灰筒瓦屋面, 正脊兩端為鴟尾。 亭門邊的斜方格透窗, 讓四方景色通透。 橋亭華美纖巧, 莊重大方, 樸素無華, 充分體現了唐朝建築的遺風餘韻。

胡琿是何許人也?為何引得“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 不遠千里進山尋訪呢?

除了民間的流傳, 在太平仙源《城南胡氏家譜》裡, 我們能找到它的記載。 胡氏家族“世居咸陽”, 始祖媯滿公傳至五十八代孫之一的胡樂陵時已是隋朝。 樂陵公的次子胡裕是隋煬帝的兵部尚書, 大業年間避居在今黃山區三口鎮尚書裡, 成為太平胡姓始祖。 其居住地尚書裡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家譜在胡裕名下注有“隋尚書, 隋亡遁黃山”一語。胡裕單傳一子,名胡仁;單傳一孫,名胡松。松生二子,次子即胡琿,為唐學士。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責令全國各地士族進呈譜牒,修訂《氏族志》,以此作為記錄家族門第高貴的憑籍。而太平建縣在唐天寶四年(西元745),天寶六年唐玄宗敕封天下名山,改“黟山”名為“黃山”。作為顯門旺族,在建縣初期,修譜自然是家族的大事,胡琿因是唐玄宗時的翰林院學士,可見到胡樂陵公修的《胡氏統譜》和皇家修的《氏族志》。適逢安史之亂爆發,琿公退隱家鄉碧山,這就為他重修家譜提供了條件。

詩仙李白的造訪恰逢其時,胡琿請他為家譜作序,再好不過了。

(上)

隋亡遁黃山”一語。胡裕單傳一子,名胡仁;單傳一孫,名胡松。松生二子,次子即胡琿,為唐學士。

唐貞觀年間,唐太宗責令全國各地士族進呈譜牒,修訂《氏族志》,以此作為記錄家族門第高貴的憑籍。而太平建縣在唐天寶四年(西元745),天寶六年唐玄宗敕封天下名山,改“黟山”名為“黃山”。作為顯門旺族,在建縣初期,修譜自然是家族的大事,胡琿因是唐玄宗時的翰林院學士,可見到胡樂陵公修的《胡氏統譜》和皇家修的《氏族志》。適逢安史之亂爆發,琿公退隱家鄉碧山,這就為他重修家譜提供了條件。

詩仙李白的造訪恰逢其時,胡琿請他為家譜作序,再好不過了。

(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