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機保護殼背後的大生意

手機設計“千機一面”的現狀已經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和個性需求。 所以小小的手機殼, 很可能會成為各大配件廠“火拼”的導火索。

就是這樣小小的一個木紋手機殼, 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隨著對這種個性化手機殼的逐步溯源, 我們最終來到了華南地區最大的手機配件集散中心——華強北。

“今天沒有了, 等明天再來吧。 ”在廣州萬寇里集市上, 一家賣木紋手機殼的攤位前人頭簇擁、異常火爆。 攤主劉老闆告訴記者, 他過去一直在各大集市上賣手機殼, 但是近來這種木紋質感的手機殼賣瘋了, 所以他現在只銷售這類設計風格不同的“俏貨”。

一位店家告訴我們:“今年暑假期間定制化的、特殊材質風格的手機殼最好賣。 ”

撥開表像, 我們看到的現象是, 手機設計“千機一面”的現狀已經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審美和個性需求。 所以小小的手機殼, 很可能會成為各大配件廠“火拼”的導火索。

但更重要的是, 這個無需資料採擷、人工智慧分析就可以得到的市場回饋, 在向手機廠家和線下管道商提示著什麼?

性能為王時代已成過去時, 創新瓶頸困擾手機廠商

小夥伴們的無奈, 已經無法阻擋這些年來手機市場的平庸了。

儘管在過去兩年裡智慧手機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 尤其是關注配置、堆料、跑分, 強調性能為王的注意力都逐漸飄散, 但眾多手品牌仍舊離不開“一塊玻璃一個眼、兩塊鐵皮貼成面”的怪圈。 各種通用的設計思路和公模甚至讓不同品牌的手機頻頻“撞臉”。 即便廠家絞盡腦汁的造詞, 無外乎也就是金屬外殼、玻璃外殼、2.5D屏、全面屏……

這種手機毫無新意的“撞臉”, 甚至讓部分網友高呼懷念“功能機”的時代——僅僅在產品形態上就包括直板、翻蓋、滑蓋三種設計形式,

可以玩出許多花樣。

手機廠商在外形設計上進入了創意瓶頸期的時候, 手機的造型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當下消費群體時尚化、個性化的需求。 用戶為了彰顯個性不得不將此訴求寄望於手機殼, 試圖通過手機殼的創意來彌補手機外形同質化所帶來的遺憾。

正因為被消費者寄予“創意”的厚望, 所以這個不起眼的市場總在不斷創新, 各式各樣的手機殼就像衣服一樣頻繁地更迭, 以滿足主流年輕用戶群體對於手機外形個性化的追求。

“火拼”創意不足引倒閉潮, 專屬化手機殼成功逆襲

最近一年來, 部分配件大廠瞄準了手機市場個性化缺失的商機,

不斷推出各具創意特點的手機殼產品, 試圖在這個領域掀起一場“火拼”, 並通過新穎的設計彌補部分極具自我個性需求的用戶群體的心理落差。

但隨著市場經歷了一輪一輪火爆之後, 很多個性化再次輪為同質化, 手機殼製造企業也集休遭遇了創新瓶頸期。

“許多創意推到市場之後, 就被大量抄襲, 如果維權成本又很高, 這導致現在手機殼市場上同質化的產品非常多。 ”在龍勝批發手機殼的賣家李先生告訴記者, 以前零售商來批發手機殼都是看哪一家的產品新穎, 自從同質化產品越來越多之後, 後來零售商批發手機殼都只會選擇便宜的產品。

“一個批發價兩、三塊錢的手機殼, 利潤空間能有多少,

還要打‘價格戰’, 實在吃不消啊。 ”李先生說, 僅僅龍勝已經就有不少家批發手機殼的店家因為經營艱難退出了。

“很多手機型號外觀其實差不多, 尤其是蘋果, 談不上個性。 我感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用個性化外殼來區分彼此的不同, 但是各種同質化的手機殼, 再次讓消費者陷入‘選擇困難’。 ”一直專注於手機殼創業產品的稻香文化負責人李春曉, 談到這個話題也是滿臉愁容。

他告訴懂懂筆記, 因為市場同質化嚴重, 所以兩年前團隊就開始著手設計木紋手機殼, 今年初開始開始在低迷的手機殼市場逐漸走俏。

現在的年輕人喜歡彰顯獨特的個性, 追求與眾不同, 手機本身近似的外表, 相同的材質質感已經無法滿足這一部分群體的需求。 這類木紋手機殼產品之所有頻頻賣斷貨,是因為每一款的花紋都不相同。

“因為天然木材的自然生長紋理千變萬化,所以木紋貼皮的手機殼手機殼的女生竟然這麼多。”

在店家自己的淘寶店上,這一款毛織系列的手機殼一個月就賣掉了將近兩萬個。“雖然這一類手工的殼要比普通產品貴一些,但因為每一個都有差異,所以許多年小女生都很喜歡,有些人會一次買了兩三個換著用。”

另外,有部分商家雖然沒有在花紋和手藝上做到“自然”的個性化,卻在手機殼的材質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打開了腦洞。

“就像這款‘阿波羅’手機殼,雖然圖案設計是一樣的,但每個機型可以選擇的材質卻不一樣。”據另一家批發店的負責人陳經理介紹,同一型號同一圖案的手機保護殼按質地劃分有PC料、皮革、矽膠、硬塑、PU皮和金屬鋼化等等,能提供近十種材質供消費者選擇。不同的材質價格不一樣。即便同樣圖案的手機殼,也會因為材質不同呈現不同的效果。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年輕用戶群體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個性化材質。

“相比以前相同手機殼一大堆難以挑選的問題,我們採用的是一個型號的手機只做幾款受歡迎的圖案設計,更多的是材質的多樣選擇上下功夫。圖案少了,消費者自然就沒有‘選擇困難症’;而材質是可以感知的,各有優勢和特性,多樣選擇並不會造成困擾。”陳經理說。

在記者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專屬化手機殼受到熱捧,小小的手機殼已經從“保護”手機的角色演變成了用戶彰顯個性、風格的時尚裝飾品。如今,為迎合消費者對特立獨行的追求,手機殼從業者也從批量化同質化製造的“苦力”活逐漸蛻變,成為需要策劃、設計的“腦力”活。

這個背後的小小產業鏈,同樣不容小覷。

專屬化,我的手機殼我做主

造型創新,材質創新,似乎小小的創意手機殼已經無法滿足部分高標準嚴要求的時尚用戶,對於獨立個性的追求了。

“許多買家都希望除了材質的個性之外,能夠添加專屬的元素。”李春曉告訴記者,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於專屬元素的追求,他們的木紋手機殼也可以接受自來圖案和文字的定制。“通過鐳射或者鐳射,用戶可以將自己希望篆刻的名字、座右銘甚至任務頭像圖案刻在手機殼上。”他說。

相比現成由材質和工藝決定的專屬化手機殼,可定制的手機殼價格稍微會貴一些,而且定制也需要一定的週期。但許多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畢竟這樣一個定制之後,這個手機殼將更加“專屬”了,除了材質個性之外,還擁有自獨特的元素在上面,更加彰顯個人風格和品位。

“一些上了年紀的買家,通常不會選擇很花俏的手機殼,但他們也需要個性化的定制。”一位批發商商家表示,一些商務型的顧客相對傾向于透明色或者純色的手機殼,並要求篆刻自己提供的內容。對於手機殼個性專屬的追求,其實已經從年輕人逐漸滲透到部分相對成熟的商務型用戶群體了。

“像這種手機殼,我們一天要賣出好幾百個。”一家做塗鴉手機殼的工作室負責人覃先生告訴我們,去年七月份從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他索性在華強北配件市場租了個小檔口,做起了塗鴉手機殼的生意。

一開始,他只是單打獨特,但是隨著創意理念被用戶接受,生意突然火爆到無法想像。因為生意實在太好,家人果斷從貴港老家來到深圳“支援”他,兩位同學也辭職加入他的團隊,小檔口如今換成了鋪面,工作室也逐漸走上正軌。

所謂塗鴉手機殼,就是創作者通過專門的色彩顏料,在白色或者純色外殼的基礎殼上自己用戶畫上想要的圖案(也經常有使用者自己親自動手),最後等待一定時間的凝固或者“定型”之後,擁有完全屬於自己“創作理念”的個性化外殼。

“對於有些美術功底弱的到店顧客,我都會提供專業的説明,他們更喜歡這種模式。”覃先生說,在淘寶上他們也有銷售類似的塗鴉套裝,賣得很好,唯一不足就是消費者買回家之後很難跟在店裡一樣得到直觀的美術指導,許多“曬殼”的買家秀看了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實際上,手機殼的“私人訂制”不僅僅局限于覃先生工作室的這種“顏料塗鴉”,由於市場需求的存在,在深圳已經出現了不少類似的工作室,他們在材質、材料、工藝方面的創新,正在恰巧滿足年輕群體千奇百怪的個性化訴求。

我們在部分交流過的創意工作室裡,看到了很多定制化手機殼,這些創意幫助用戶自由、充分地發揮了個性,腦洞大開,創造了專屬自己的無限多種可能。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我們,國內約有1000多家個性化手機殼製造廠家,多數是在深圳和義烏兩地。而隨著大浪淘沙,這個總量反而有所增加,“實際上生產廠有一定減少,相關專業的創意工作室、轉型的電子配件企業、新材料加工企業卻有所增長。”

他同時指出,這個市場的增長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國內,東南亞地區的需求也開始出現“爆發”。

專注創意,搶佔東南亞“殼”市場

幾年前曾有一篇“知乎”問答,調侃了一番東南亞人民手機不“戴殼”的現象。隨著近兩年大量中國品牌手機湧入東南亞市場,東南亞人民無疑渡過了審美平庸的年代。而今,小小的手機殼,在東南亞的需求量也開始增長,用戶對於款式和設計的追求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模樣。

這個情勢,令國內手機殼產業鏈中的玩家為之興奮。

“華為、三星、OPPO、VIVO(的手機殼)我們都有做,東南亞對於個性化專屬化的追求也在提升。”一位深圳中型手機殼廠家的負責人陳經理告訴我們,他們生產線上有一半的訂單都是來自於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尼與泰國。

隨著中國手機在東南亞的普及,也帶去了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短短的幾年內,東南亞對於手機殼的需求已經從耐磨、耐摔變成了造型新穎、設計獨特。

“類似於這種個性化的手機殼,在那邊很受歡迎”。在工廠恰逢一位正在採購手機殼的採購商,他向我們介紹,“最近豔色的設計更好賣。東南亞那邊的人膚色較深,所以他們更喜歡色彩花哨的手機殼。”

這種花俏的手機殼採用的是“線性”噴塗的技術,陳經理表示,“雖然顏色很花,但是每一款的圖案都是隨機的,這種產品在國內的技術也很獨特。”

在賽格三樓的一家配件批發商那裡,我們看到了一款閃著金光的手機殼。店家表示,這些產品都是專門針對緬甸人的需求開發的。因為緬甸是一個熱愛金色的國度,之前傳統的手機殼在那邊幾乎沒有市場。

在委託一家設計團隊進行創作後,他們委託製造廠嘗試生產了金色甚至帶有手繪佛像拓印的手機殼。“我們也不怕麻煩,在當地市場推出了圖案和文字定制化服務,沒想到迎合了這個國家很多消費者的文化習慣,在緬甸大受歡迎。”

記得曾經有一份調研報告,統計出目前中國市場約有17億台手機保有量,而協力廠商手機殼市場總量大約在60億元。或許,這個數字會因為亞洲市場的新變化,呈現出更大價值。

結束語:

手機廠商的創新目前遭遇瓶頸,特別是手機的外型,全部都是直板,儘管廠商在顏色上有所創新,但依舊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新興起的手機殼產業鏈玩家,已經洞察到市場用戶對於個性的需求。專屬化、定制化的手機殼的誕生,除了解決用戶“撞機”的尷尬之外,也滿足了每個人心中的小個性、小創意甚至小虛榮。

相信未來消費者將會提出越來越多的審美主張和個性需求,手機殼廠商,甚至是品牌手機廠商的生存與發展,或許會因此產生更大的變化。無論是手機還是手機殼,它們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或許,本就該以用戶需求為生。

這類木紋手機殼產品之所有頻頻賣斷貨,是因為每一款的花紋都不相同。

“因為天然木材的自然生長紋理千變萬化,所以木紋貼皮的手機殼手機殼的女生竟然這麼多。”

在店家自己的淘寶店上,這一款毛織系列的手機殼一個月就賣掉了將近兩萬個。“雖然這一類手工的殼要比普通產品貴一些,但因為每一個都有差異,所以許多年小女生都很喜歡,有些人會一次買了兩三個換著用。”

另外,有部分商家雖然沒有在花紋和手藝上做到“自然”的個性化,卻在手機殼的材質方面下足了功夫,充分打開了腦洞。

“就像這款‘阿波羅’手機殼,雖然圖案設計是一樣的,但每個機型可以選擇的材質卻不一樣。”據另一家批發店的負責人陳經理介紹,同一型號同一圖案的手機保護殼按質地劃分有PC料、皮革、矽膠、硬塑、PU皮和金屬鋼化等等,能提供近十種材質供消費者選擇。不同的材質價格不一樣。即便同樣圖案的手機殼,也會因為材質不同呈現不同的效果。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年輕用戶群體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個性化材質。

“相比以前相同手機殼一大堆難以挑選的問題,我們採用的是一個型號的手機只做幾款受歡迎的圖案設計,更多的是材質的多樣選擇上下功夫。圖案少了,消費者自然就沒有‘選擇困難症’;而材質是可以感知的,各有優勢和特性,多樣選擇並不會造成困擾。”陳經理說。

在記者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個性化、專屬化手機殼受到熱捧,小小的手機殼已經從“保護”手機的角色演變成了用戶彰顯個性、風格的時尚裝飾品。如今,為迎合消費者對特立獨行的追求,手機殼從業者也從批量化同質化製造的“苦力”活逐漸蛻變,成為需要策劃、設計的“腦力”活。

這個背後的小小產業鏈,同樣不容小覷。

專屬化,我的手機殼我做主

造型創新,材質創新,似乎小小的創意手機殼已經無法滿足部分高標準嚴要求的時尚用戶,對於獨立個性的追求了。

“許多買家都希望除了材質的個性之外,能夠添加專屬的元素。”李春曉告訴記者,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於專屬元素的追求,他們的木紋手機殼也可以接受自來圖案和文字的定制。“通過鐳射或者鐳射,用戶可以將自己希望篆刻的名字、座右銘甚至任務頭像圖案刻在手機殼上。”他說。

相比現成由材質和工藝決定的專屬化手機殼,可定制的手機殼價格稍微會貴一些,而且定制也需要一定的週期。但許多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畢竟這樣一個定制之後,這個手機殼將更加“專屬”了,除了材質個性之外,還擁有自獨特的元素在上面,更加彰顯個人風格和品位。

“一些上了年紀的買家,通常不會選擇很花俏的手機殼,但他們也需要個性化的定制。”一位批發商商家表示,一些商務型的顧客相對傾向于透明色或者純色的手機殼,並要求篆刻自己提供的內容。對於手機殼個性專屬的追求,其實已經從年輕人逐漸滲透到部分相對成熟的商務型用戶群體了。

“像這種手機殼,我們一天要賣出好幾百個。”一家做塗鴉手機殼的工作室負責人覃先生告訴我們,去年七月份從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後,他索性在華強北配件市場租了個小檔口,做起了塗鴉手機殼的生意。

一開始,他只是單打獨特,但是隨著創意理念被用戶接受,生意突然火爆到無法想像。因為生意實在太好,家人果斷從貴港老家來到深圳“支援”他,兩位同學也辭職加入他的團隊,小檔口如今換成了鋪面,工作室也逐漸走上正軌。

所謂塗鴉手機殼,就是創作者通過專門的色彩顏料,在白色或者純色外殼的基礎殼上自己用戶畫上想要的圖案(也經常有使用者自己親自動手),最後等待一定時間的凝固或者“定型”之後,擁有完全屬於自己“創作理念”的個性化外殼。

“對於有些美術功底弱的到店顧客,我都會提供專業的説明,他們更喜歡這種模式。”覃先生說,在淘寶上他們也有銷售類似的塗鴉套裝,賣得很好,唯一不足就是消費者買回家之後很難跟在店裡一樣得到直觀的美術指導,許多“曬殼”的買家秀看了實在讓人忍俊不禁。

實際上,手機殼的“私人訂制”不僅僅局限于覃先生工作室的這種“顏料塗鴉”,由於市場需求的存在,在深圳已經出現了不少類似的工作室,他們在材質、材料、工藝方面的創新,正在恰巧滿足年輕群體千奇百怪的個性化訴求。

我們在部分交流過的創意工作室裡,看到了很多定制化手機殼,這些創意幫助用戶自由、充分地發揮了個性,腦洞大開,創造了專屬自己的無限多種可能。

一位手機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告訴我們,國內約有1000多家個性化手機殼製造廠家,多數是在深圳和義烏兩地。而隨著大浪淘沙,這個總量反而有所增加,“實際上生產廠有一定減少,相關專業的創意工作室、轉型的電子配件企業、新材料加工企業卻有所增長。”

他同時指出,這個市場的增長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國內,東南亞地區的需求也開始出現“爆發”。

專注創意,搶佔東南亞“殼”市場

幾年前曾有一篇“知乎”問答,調侃了一番東南亞人民手機不“戴殼”的現象。隨著近兩年大量中國品牌手機湧入東南亞市場,東南亞人民無疑渡過了審美平庸的年代。而今,小小的手機殼,在東南亞的需求量也開始增長,用戶對於款式和設計的追求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模樣。

這個情勢,令國內手機殼產業鏈中的玩家為之興奮。

“華為、三星、OPPO、VIVO(的手機殼)我們都有做,東南亞對於個性化專屬化的追求也在提升。”一位深圳中型手機殼廠家的負責人陳經理告訴我們,他們生產線上有一半的訂單都是來自於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尼與泰國。

隨著中國手機在東南亞的普及,也帶去了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短短的幾年內,東南亞對於手機殼的需求已經從耐磨、耐摔變成了造型新穎、設計獨特。

“類似於這種個性化的手機殼,在那邊很受歡迎”。在工廠恰逢一位正在採購手機殼的採購商,他向我們介紹,“最近豔色的設計更好賣。東南亞那邊的人膚色較深,所以他們更喜歡色彩花哨的手機殼。”

這種花俏的手機殼採用的是“線性”噴塗的技術,陳經理表示,“雖然顏色很花,但是每一款的圖案都是隨機的,這種產品在國內的技術也很獨特。”

在賽格三樓的一家配件批發商那裡,我們看到了一款閃著金光的手機殼。店家表示,這些產品都是專門針對緬甸人的需求開發的。因為緬甸是一個熱愛金色的國度,之前傳統的手機殼在那邊幾乎沒有市場。

在委託一家設計團隊進行創作後,他們委託製造廠嘗試生產了金色甚至帶有手繪佛像拓印的手機殼。“我們也不怕麻煩,在當地市場推出了圖案和文字定制化服務,沒想到迎合了這個國家很多消費者的文化習慣,在緬甸大受歡迎。”

記得曾經有一份調研報告,統計出目前中國市場約有17億台手機保有量,而協力廠商手機殼市場總量大約在60億元。或許,這個數字會因為亞洲市場的新變化,呈現出更大價值。

結束語:

手機廠商的創新目前遭遇瓶頸,特別是手機的外型,全部都是直板,儘管廠商在顏色上有所創新,但依舊不能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新興起的手機殼產業鏈玩家,已經洞察到市場用戶對於個性的需求。專屬化、定制化的手機殼的誕生,除了解決用戶“撞機”的尷尬之外,也滿足了每個人心中的小個性、小創意甚至小虛榮。

相信未來消費者將會提出越來越多的審美主張和個性需求,手機殼廠商,甚至是品牌手機廠商的生存與發展,或許會因此產生更大的變化。無論是手機還是手機殼,它們都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或許,本就該以用戶需求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