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明虎爸虎媽請收藏|學歷真的不重要嗎?一組數據讓你看清真相

近日, 有關“學歷/文憑是否重要?”的話題再次引起爭議。

“大叔/大媽靠賣燒餅買幾套房”

“大媽賣煎餅月入3萬!”

...

這些新聞經常出現在熱門話題上,

引發了人們對於學歷重要性的思

考。 人們不禁會問:“學歷和經歷哪個更重要?”、“學歷和薪酬能成正比嗎?”

先不論誰對誰錯, 我們用資料說話。

用資料看, 高學歷能不能帶來高工資?

2017中報剛剛披露完畢, 21資料新聞實驗室通過統計3347家A股上市公司的人員構成和薪酬分佈發現, 作為人均月薪最高的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 其碩士及以上學歷員工人數占比也位居TOP3。

值得一提的是, 在人均月薪TOP10的上市公司中, 有4家來自非銀金融, 其中, 渤海金控和安信信託人均月薪達10萬元以上, 渤海金控更是高達19.55萬元!

碩士、博士紮堆行業人均月薪過萬

哪些行業高學歷人才最多?

該項統計發現, 國防軍工行業碩士/博士學歷員工占比最高,

共9.3%。 緊接著的是銀行、非銀金融(包括券商、保險、信託等), 均在7%以上。

不過, 如果要算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最高的行業是哪個的話, 那就要數銀行了, 高達71.69%, 其次是電腦、傳媒, 分別占57.13%、49.13%。

就整體學歷水準而言, 銀行是最高的——本科學歷及以上員工最多, 而且碩士/博士占比排名第二。

根據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 這些行業的人均月薪均達到萬元以上, 其中, 非銀金融和銀行的人均月薪位居前兩位, 分別為3.38萬元、2.79萬元。

這幾家公司, 碩博員工占半數以上

該項統計同時顯示, 在3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 有12家碩士/博士學歷員工占比超過40%,

3家超過50%——陝國投A、中國衛星、航太工程。

陝國投A(000563.SZ)是A股公司中, 碩士/博士學歷員工占比最高的, 達56.67%。 名列第二的是中國衛星(600118.SH), 占比50.25%, 不過就人數而言, 它是這12家公司中人數最多的, 有2500多名碩士/博士學歷的員工。

那麼, 本科及以上學歷員工占比最高的是哪些公司?

那就多了!數了一下, 有22家上市公司90%以上的員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 並且有4家公司100%都是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申通地鐵、亞通股份、長白山、大商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 在人均月薪TOP10的上市公司中, 有4家來自非銀金融, 其中, 渤海金控達到19.55萬元, 安信信託的人均月薪也在10萬元以上。

注:計算方式為上半年員工平均薪酬=(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員工數量,再計算出各家上市公司的人均月薪。

附表:

僅僅按人數來算,以下這些公司博士或碩士學歷員工人數最多,當然,員工基數比較大,占比也就比較小。

看了那麼多資料,回到開頭的問題:學歷到底重不重要呢?

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謬論1:誰誰誰不讀書也成功了

鼓吹學歷不重要的人,最常見的就是拿身邊的人舉例子。比如有一對外地夫婦,兩個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擺燒烤,一天純利潤高達2000元,在市區買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學畢業生一出來,工資才幾千塊錢,誰說學歷就一定重要了。

他說的是不是事實?的確是事實。但他忽視的至關重要一點是,概率。他陷入了一個邏輯學上的謬論,叫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他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什麼意思呢?這樣的“外地夫婦”的另一個稱呼叫農民工,全國農民工那麼多。像這樣日進千元的人,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謬論2:誰誰誰輟學了也成功了

這一謬論的邏輯錯誤也是類似的。與之不同的是,持這一謬論的人,最喜歡拿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舉例子:你看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輟學卻如此成功,一個長期是世界首富,一個創建的臉書正改變著世界。學歷還有用嗎?

首先,這樣想到人一定得先照照鏡子:自己是否有資格與這群牛人相提並論。他們是從哪裡輟學的?哈佛!

也就是說,在輟學之前,他們是能夠考上哈佛這樣世界最頂級名校的,跟從二三流學校混不下去輟學有本質區別。

他們選擇輟學是因為相較於學歷,手頭正在研發的程式和軟體更迫切,也就是說,人家在學生期間已經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創造了。

如果你有足夠的本事考上清華北大,並且在校期間已經開始創造性的工作,那麼你有底氣輟學——因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為凡夫俗子,就請不要眼高手低了。

謬論3:經歷比學歷更重要

在某乎的問答或者各種職場攻略裡,都有連篇累牘的文章告訴你,進入了職場就一切歸零,學歷什麼都是浮雲,你的工作經歷、能力、情商,比你的學歷重要多了。

這個說法對不對?對的。但前提是,進入職場後,而且是一個好的職場。

比如在世界500強企業,你一旦有幸進入其中,學歷因素的確不那麼重要了,你跟所有員工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個時候經歷等因素更重要。

很多二三流高校畢業生看到這個說法,會有一種心理安慰:沒關係,我雖然學習成績差,學校也差,但以後職場看的是我的能力和情商,我不一定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

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可以說在接近100%的情況下,他們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華的學生進入同一個職場,因為在篩選簡歷的時候,他們早就篩選掉了。

那些鼓吹經歷比學歷更重要的大企業,HR在篩選簡歷時定的最低標準可能就是985高校,甚至有的只認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名校,他們所謂的“經歷比學歷更重要”,是在進入他們的單位後。進入單位前,他們對學歷的選擇比誰都嚴苛。

謬論4:看學歷是歧視

前三個謬論被駁倒了,有人就開始打道德牌了:你們招聘時先看學歷,是對學生的歧視。我們雖然學校不出名,但我們勤懇努力,怎麼可以只看學歷。

當社會上的人越來越注重個體的權利,自然是好事。但時下的輿論似乎走向了過猶不及的傾向,動不動就給人扣上歧視的大帽子。

我們再來做一個假設,一個HR準備招聘5名員工,有100人投簡歷。這意味著他必須篩掉95人,篩人得有一個標準。

他先看學歷,這時三流高校的學生反對,你這是學歷歧視。

好的,他放棄學歷標準,他以性別為標準,男性優先,女性肯定會反對,這是性別歧視。

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經歷為標準,這時工作經歷為零的應屆畢業生也跳出來說,你們這是歧視應屆生。

他無可奈何,以能力為標準,這時能力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來說,你這是歧視弱者,你應該給我們機會,應該看到我們有進步空間……

發現沒有,這個時候HR就沒有辦法選人了。因為我們已經把“選人的標準”泛化為,“對不符合標準的人的歧視”,可實際上,選人的標準,僅僅是競爭語境下的一種擇優。

當然有人會說,以學歷來擇優,太過武斷,不夠科學云云。的確,以學歷論人才可能會錯過一部分人才,但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這個概率,要遠低於他選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學歷選人才,可能是他最不壞的選擇,是他效率最高的選擇——不然HR都得累死。

作為用人單位,這是他的權利。我們可以不贊同,但只要企業不違反法律,我們也無權進行道德綁架。

你可能無法一下子獲得與北大清華學子同樣的競爭機會,但也許工作幾年之後,當你累積了一定資本,你的二次就業機會就更開闊了。

通過貶低他人來達到自我安慰,絲毫改變不了結果,請少些抱怨,多一些努力。

當然,無論職場還是人生之路,都是馬拉松,有個好學歷僅僅是出發時更容易些,不一定意味著笑到最後。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

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如涉及版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

注:計算方式為上半年員工平均薪酬=(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期初應付職工薪酬+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員工數量,再計算出各家上市公司的人均月薪。

附表:

僅僅按人數來算,以下這些公司博士或碩士學歷員工人數最多,當然,員工基數比較大,占比也就比較小。

看了那麼多資料,回到開頭的問題:學歷到底重不重要呢?

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謬論1:誰誰誰不讀書也成功了

鼓吹學歷不重要的人,最常見的就是拿身邊的人舉例子。比如有一對外地夫婦,兩個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擺燒烤,一天純利潤高達2000元,在市區買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學畢業生一出來,工資才幾千塊錢,誰說學歷就一定重要了。

他說的是不是事實?的確是事實。但他忽視的至關重要一點是,概率。他陷入了一個邏輯學上的謬論,叫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他們只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

什麼意思呢?這樣的“外地夫婦”的另一個稱呼叫農民工,全國農民工那麼多。像這樣日進千元的人,只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謬論2:誰誰誰輟學了也成功了

這一謬論的邏輯錯誤也是類似的。與之不同的是,持這一謬論的人,最喜歡拿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舉例子:你看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輟學卻如此成功,一個長期是世界首富,一個創建的臉書正改變著世界。學歷還有用嗎?

首先,這樣想到人一定得先照照鏡子:自己是否有資格與這群牛人相提並論。他們是從哪裡輟學的?哈佛!

也就是說,在輟學之前,他們是能夠考上哈佛這樣世界最頂級名校的,跟從二三流學校混不下去輟學有本質區別。

他們選擇輟學是因為相較於學歷,手頭正在研發的程式和軟體更迫切,也就是說,人家在學生期間已經在進行前所未有的創造了。

如果你有足夠的本事考上清華北大,並且在校期間已經開始創造性的工作,那麼你有底氣輟學——因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為凡夫俗子,就請不要眼高手低了。

謬論3:經歷比學歷更重要

在某乎的問答或者各種職場攻略裡,都有連篇累牘的文章告訴你,進入了職場就一切歸零,學歷什麼都是浮雲,你的工作經歷、能力、情商,比你的學歷重要多了。

這個說法對不對?對的。但前提是,進入職場後,而且是一個好的職場。

比如在世界500強企業,你一旦有幸進入其中,學歷因素的確不那麼重要了,你跟所有員工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個時候經歷等因素更重要。

很多二三流高校畢業生看到這個說法,會有一種心理安慰:沒關係,我雖然學習成績差,學校也差,但以後職場看的是我的能力和情商,我不一定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

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可以說在接近100%的情況下,他們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華的學生進入同一個職場,因為在篩選簡歷的時候,他們早就篩選掉了。

那些鼓吹經歷比學歷更重要的大企業,HR在篩選簡歷時定的最低標準可能就是985高校,甚至有的只認北大清華復旦上海交大等名校,他們所謂的“經歷比學歷更重要”,是在進入他們的單位後。進入單位前,他們對學歷的選擇比誰都嚴苛。

謬論4:看學歷是歧視

前三個謬論被駁倒了,有人就開始打道德牌了:你們招聘時先看學歷,是對學生的歧視。我們雖然學校不出名,但我們勤懇努力,怎麼可以只看學歷。

當社會上的人越來越注重個體的權利,自然是好事。但時下的輿論似乎走向了過猶不及的傾向,動不動就給人扣上歧視的大帽子。

我們再來做一個假設,一個HR準備招聘5名員工,有100人投簡歷。這意味著他必須篩掉95人,篩人得有一個標準。

他先看學歷,這時三流高校的學生反對,你這是學歷歧視。

好的,他放棄學歷標準,他以性別為標準,男性優先,女性肯定會反對,這是性別歧視。

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經歷為標準,這時工作經歷為零的應屆畢業生也跳出來說,你們這是歧視應屆生。

他無可奈何,以能力為標準,這時能力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來說,你這是歧視弱者,你應該給我們機會,應該看到我們有進步空間……

發現沒有,這個時候HR就沒有辦法選人了。因為我們已經把“選人的標準”泛化為,“對不符合標準的人的歧視”,可實際上,選人的標準,僅僅是競爭語境下的一種擇優。

當然有人會說,以學歷來擇優,太過武斷,不夠科學云云。的確,以學歷論人才可能會錯過一部分人才,但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這個概率,要遠低於他選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學歷選人才,可能是他最不壞的選擇,是他效率最高的選擇——不然HR都得累死。

作為用人單位,這是他的權利。我們可以不贊同,但只要企業不違反法律,我們也無權進行道德綁架。

你可能無法一下子獲得與北大清華學子同樣的競爭機會,但也許工作幾年之後,當你累積了一定資本,你的二次就業機會就更開闊了。

通過貶低他人來達到自我安慰,絲毫改變不了結果,請少些抱怨,多一些努力。

當然,無論職場還是人生之路,都是馬拉松,有個好學歷僅僅是出發時更容易些,不一定意味著笑到最後。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

部分作品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如涉及版權,請直接聯繫小編刪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