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美國武器瓶頸凸顯,中俄武器裝備對其形成巨大壓力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指出, 為了贏取武器裝備上的代差優勢, 美國投入鉅資研發製造了大量高新武器裝備, 帶來大量優勢同時, 眾多困惑也隨之而來, 美軍常常面臨諸如“大炮”打螞蟻之類的尷尬。 這種美國武器的瓶頸, 或許正應該是解放軍武器應當避免的, 武器研發要更有針對性。

好在中國在武器研發運用方面已經成功地做到了有的放矢, 當前, 海軍的先進艦艇研發, 就是將在較近海域的作戰需求與遠洋作戰相結合, 利用中國升級武器裝備豐富作戰體系。 印度洋是21世紀歐亞的海上指標, 在遠洋護航的道路上解放軍在非洲中東與東亞之間的遠洋行動依靠中轉站, 也能更好地發揮武器裝備的作用。

而美軍高新武器裝備是巨額經費研發的產物, 每一項核心技術突破都需要美元的強勢支撐, 但是美國經濟近些年發展放緩, 美軍面臨了前所未有的財政懸崖,

各軍種都在為爭取有限的軍費而戰, 否則本軍種的武器研發就要被其他軍種甩後面。 在爭奪經費的前提下, 美國空軍擁有造價數億美元的F-22戰鬥機, 美國海軍擁有數十億美元的核潛艇、百萬美元的巡航導彈, 美國陸軍的一些項目, 升級起來就沒有這麼順利了。

比如, 美國陸軍多種輪式戰術車輛(TWV)都面臨換代, 但是美國國會、五角大樓對其並不完全支持, 老是讓陸軍優化改進原有研發專案, 克服預算緊縮的不利環境。 美國陸軍輪式戰術車輛發展由陸軍部副部長和陸軍參謀長領導, 第一副參謀長辦公室(DACS-ZB)具體組織實施, 《陸軍輪式戰術車輛戰略》已經實施了多年, 但是沒有在預算緊縮的背景下實現現代化和維持正常運轉, 戰術車輛需求、採購、集成、維護和管理部門的計畫和行動都發展不順利, 聯合輕型戰術車、防地雷反伏擊車和未來車型的項目發展, 都非常的局促。

比如, 美軍一直說要淘汰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HMMWV)“悍馬”。 但是目前“悍馬”仍是陸軍主要的輕型戰術車輛, 陸軍還將為其繼續投資, 還要將數量控制在目前客觀需要的水準, 平衡多用途輪式救護車、武器運載車、指揮通信車等車型的數量關係, 平衡陸軍各兵種“悍馬”的現代化水準, 平衡頂置裝甲型與非裝甲配備數量與任務需求的關係,

更先進的“聯合輕型戰術車”發展也大受影響。

這些現象都與美國《外交學會》網站的觀點相似, 面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在高新武器領域的快速追趕, 美國顯得辦法不多。 雖然美國依然是高新武器發展最快的國家, 但其與後起國家的相對優勢加速衰減。 因此, 美國應該清醒認識到, 在沒有人員損失的情況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打擊任何人和任務事物的能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高新武器現代戰場應用尷尬, 警醒美國深刻反思, 積極調整策略。 (要塞陣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