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魅力廈門|老劇場文化公園 留住城市的根,留住城市的魂……

廈門思明區鷺江街道“賴厝埕”, 有一處始建於1942年的鷺江劇場, 曾經是廈門的文化地標, 承載了半個世紀老廈門人的文化娛樂生活, 2014年, 廈門市政府將這個已經變成危房的老劇場拆遷, 在原址上建設了一個老劇場文化主題公園, 成功留住了這個老劇場的根與魂。

爬滿乾枯爬山虎的舊牆上

訂滿了各式各樣的路牌

雜亂中卻顯得意趣盎然

一塊塊大小不一

破舊卻富有味道的門

錯落有致的樹立著

再加上各種老磨坊

構成了老劇場文化公園

入門最吸引人的一個景致

設計師 以樂:這裡的每一塊路牌, 可能就是一條路的歷史, 然後這每一扇門, 每一扇窗, 都有它一家人的故事。 所以當時就是說我們看到這些門, 我們覺得說把它扔掉很可惜, 如果現在用到家裡可能用不上, 我們就重新一片片把它立在這, 然後和這些路牌、還有這些書法、五個福字, 所以我們把它取名叫做五福臨門。

以樂是老劇場文化公園的設計師, 這裡的一草一木, 一磚一瓦都出自於他之手, 他告訴記者, 他當時接手這個地方的設計時, 理念就和當地政府不謀而合, 要保留老廈門味。

設計師 以樂:我們大部分是做廢物利用, 利用的都是舊城改造所拆卸下來的一些老物件,然後重新把它復原在這,讓來到公園的人感覺到,是一個有回憶的地方,一個有思考、有童年的地方。

老劇場文化公園的前身是廈門鷺江劇場,從公園裡這座名為"放映電影的人"的主題雕塑以及外形如電影膠片似的的文化牆,就可以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的電影文化娛樂和曾經走過的歲月,不少老廈門人回到這裡,還是能找到當年的感覺。

由於充滿了回憶,又加上設計精巧,空間合理,這裡成為了許多廈門人休閒聚會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可以圍坐一起,泡閩南功夫茶,天南海北聊天,孩子在邊上盡情玩耍,濃濃的人情又在這裡回來了,因此,這樣的公園也被稱為"城市的透氣孔"。

此外,老劇場文化公園還是承載廈門歷史、展現市井生活的"街區博物館",看著眼前這些載滿回憶的物件,人們仿佛坐上了"時光機"。

但是,如果僅僅展示老物件,或許還遠遠不夠,經過三年的打造,老劇場文化公園也成為廈門老城區有機更新的一個典範。

☟☟

用閩南傳統雞公碗和朽木結合設計而成的景觀。

這一處名為"時間的牆 傳承的窗"的作品,都是有機更新的代表作品。

老劇場文化公園裡的藝術裝飾作品《時間的門 傳承的窗》。該作品已成為承載活動演出的舞臺。新華網發(思明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果這些磚砌成的牆

僅僅只是一個展示

那麼留住的只是城市的根

公園要留下的還有城市的魂

在這面牆上留出的14扇窗,是用來展示閩南的非遺項目,而牆前的舞臺則是閩南曲藝匯暨閩南文化沙龍活動的舞臺。

老劇場文化公園

已從年久失修的危房成為一個

傳承歷史文化的文化公園

成為這座島城

不可或缺的風景

時光在這裡慢下來

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下來

城市的根與魂就在這保留下來

利用的都是舊城改造所拆卸下來的一些老物件,然後重新把它復原在這,讓來到公園的人感覺到,是一個有回憶的地方,一個有思考、有童年的地方。

老劇場文化公園的前身是廈門鷺江劇場,從公園裡這座名為"放映電影的人"的主題雕塑以及外形如電影膠片似的的文化牆,就可以讓人感受到那個年代的電影文化娛樂和曾經走過的歲月,不少老廈門人回到這裡,還是能找到當年的感覺。

由於充滿了回憶,又加上設計精巧,空間合理,這裡成為了許多廈門人休閒聚會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可以圍坐一起,泡閩南功夫茶,天南海北聊天,孩子在邊上盡情玩耍,濃濃的人情又在這裡回來了,因此,這樣的公園也被稱為"城市的透氣孔"。

此外,老劇場文化公園還是承載廈門歷史、展現市井生活的"街區博物館",看著眼前這些載滿回憶的物件,人們仿佛坐上了"時光機"。

但是,如果僅僅展示老物件,或許還遠遠不夠,經過三年的打造,老劇場文化公園也成為廈門老城區有機更新的一個典範。

☟☟

用閩南傳統雞公碗和朽木結合設計而成的景觀。

這一處名為"時間的牆 傳承的窗"的作品,都是有機更新的代表作品。

老劇場文化公園裡的藝術裝飾作品《時間的門 傳承的窗》。該作品已成為承載活動演出的舞臺。新華網發(思明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果這些磚砌成的牆

僅僅只是一個展示

那麼留住的只是城市的根

公園要留下的還有城市的魂

在這面牆上留出的14扇窗,是用來展示閩南的非遺項目,而牆前的舞臺則是閩南曲藝匯暨閩南文化沙龍活動的舞臺。

老劇場文化公園

已從年久失修的危房成為一個

傳承歷史文化的文化公園

成為這座島城

不可或缺的風景

時光在這裡慢下來

傳統文化在這裡傳承下來

城市的根與魂就在這保留下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