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丨獻禮十九大,河南日報整版報導孟津!

近日, 《河南日報》以《一村一品添鄉韻 產業花開富農家》為題, 整版報導孟津縣探索“黨建+”、扮靚美麗鄉村、加出“乘數效應”的工作成效。 請看全文:

中國要美, 鄉村必須美!

時下, 一場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鄉村美不美, 核心看黨委!

基層黨組織該如何發揮核心作用, 以黨建工作實績促美麗鄉村建設, 各地也在積極探索。

孟津縣是河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 近年來, 該縣緊緊圍繞中央省市要求, 以“黨建工作統領群眾工作, 維護社會穩定, 推動農村發展”為目標, 通過黨建示範點、示範帶、示範區建設, 將黨建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 刷新了美麗鄉村, 加出了“乘數效應”, 使孟津大地處處山青水綠陣地紅!

融入“黨建元素” 美麗鄉村紅旗飄黨徽耀

一場綿延數日、噤若寒蟬的秋雨, 使黃河兩岸盡顯清秋景象。

扼居黃河最後一段峽谷出口, 因黃河在此大浪到頭、小浪入底而得名的孟津縣小浪底鎮, 卻是另一番景色。

8月29日, 秋雨瀝瀝, 從孟津縣城出發沿孟橫路向西進入小浪底鎮境內, 掩映于道路兩側青煙綠樹、白牆灰瓦中, 以黨旗為藍圖, 紅色、黃色為主色調的黨旗牆、黨建示範點提示碑,

猶如一團火炬, 給清秋獨添了幾分熱鬧。

沒有發達的工業炫耀, 沒有先進的農業兜底, 小浪底人因地制宜把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美麗鄉村建設上, 成了遠近聞名爭相學習的對象。 然而就是這麼一張“獨特”名片, 也時常有被人超越的壓力。

“如何把小浪底打造成一張與眾不同、獨特而亮麗的名片?我們進行了反復思考。 ”孟津縣小浪底鎮黨委書記張敬民說, 孟津縣委提出“大張旗鼓抓黨建、理直氣壯抓黨建、責無旁貸抓黨建”理念, 讓他更加堅信“農村基層黨建”才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引擎”, 只有把黨建元素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中, 用“黨標”引領航向, 用“村標”凝聚群眾, 美麗鄉村建設才會動力不斷、朝氣蓬勃、陽光燦爛。

對此, 小浪底鎮堅持問題導向, 針對黨員教育管理不嚴問題, 奏響“引領曲”;針對組織活動“沒主題”“跑了題”問題, 奏響“主題曲”;針對幹部隊伍不穩問題, 奏響“學習曲”;針對陣地缺失問題, 奏響“保障曲”;針對集體經濟不強問題, 奏響“致富曲”;針對党建、美麗鄉村“兩張皮”問題, 奏響“創新曲”。 “六曲”同奏, 以增強美麗鄉村建設的帶動力、戰鬥力。

為了讓黨的旗幟飄起來,今年以來,小浪底鎮採取村子自籌一點、鎮裡和幫扶單位支援一點、組織部門爭取一點的辦法,在鎮機關、各村、孟橫路、小浪底專用線等主幹道沿線推進立體黨旗、宣誓廣場、党建遊園建設,把黨史、誓詞、黨旗等亮出來,讓黨的旗幟占領主陣地,弘揚主旋律。

截至目前,小浪底鎮在主幹道沿線佈局立體黨旗、牆繪黨旗8個,全鎮28個農村黨支部全部建成了宣誓廣場,黨建知識小遊園6個,在各行政村建起了黨建示範點8個,在重要幹線建起了黨建示範帶3條,在全鎮建起了党建示範區。

如今進入小浪底,到處是紅旗飄飄、黨徽閃耀,黨建示範點、示範帶、示範區……諸多黨建元素已成為小浪底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構建特色村標 一村一品添鄉愁增鄉韻

今年4月份,一場由孟津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孟津發佈”發起,以“您村有村標嗎?這20個村標您覺得哪些村的好”為主題的“村標”評選,迅速火遍孟津大地。

短短幾天時間,就有近兩萬人關注、投票、點贊、留言,評選引發的持續效應還在發酵中。

微友“開封閒人”說:“村標各有千秋,美麗鄉村令人嚮往!”

微友“漢魏居士”說:“通過村標讓遊客有了留影牆,讓遊子有了思鄉的影子,這個創意好!”

微友“珍惜”說:“無論身在何處,看到村標就想到了家鄉!”

微友“王峰”說:“村標展示孟津美,多年遺忘夢重歸!”

微友“鄉愁”說:“誰能說這小小的一個村標,不是通往家鄉的‘船票’!”

…………

文化是一個鄉村賴以生存、繁衍、發展的血脈,也是美麗鄉村的基因和靈魂。一個缺乏文化個性,沒有文化韻味的鄉村,縱然生態再美,也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美麗鄉村。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小浪底鎮依託黨建引擎,緊緊圍繞“全鎮成為公園、村村成為景點”的目標,注重挖掘鄉村文化,堅持文化為魂、遊園為韻,不定統一標準,不做機械複製,不搞千村一面,努力做到一村一色、一村一韻,打造了“花海明達”“鄉愁石門”“老家廟護”等一批特色彰顯的美麗鄉村。

村標,作為鄉村的“圖騰”,在每一個人心中留下了淡淡的鄉愁。今年以來,小浪底鎮將村標建設當作美麗鄉村的亮點進行謀劃,結合各村歷史典故、文化底蘊、風土人情,由各村自己設計就地取材建設村標。這次參與評選的20個村標,均來自小浪底鎮。

為了避免村標重複,小浪底鎮專門建立了微信群,將各村委會負責人拉到群裡,設計好的村標都要發到群裡,大家集思廣益,一旦確定下來,其他村莊便不能再使用類似村標,各村委會負責人設計了近100個村標,最終確定了28個村標。截至目前,28個村,村村有村標。

相留村位於小浪底鎮東部、孟津縣城與小浪底鎮之間,從孟津縣城向小浪底鎮走去,還沒進入鎮區範圍內,就看到一處漢魏風格、白牆灰瓦的相留村村標樹立在村口。據傳,相留村是漢相駐留地。

王灣村的村標是一處帆船標誌,黃鹿莊嶺村的村標一旁還有兩個梅花鹿造型,柳樹灘村村標旁有棵柳樹,大柿樹村村標旁有棵老柿樹,東官莊村村標的背面刻上了鄉約……

小浪底鎮鎮長王明明說,各村村標風格不同,各有側重,各具特色,不僅有村名來源、歷史傳說,還有鄉村簡介、村規民約,這增添了鄉愁,增加了鄉韻,成了展示美麗鄉村的新名片。

加出“乘數效應” 遍地開花錢包鼓農民富

走進明達村,以黨旗為元素製作成的“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村務公開欄”與村內紅磚灰瓦的民房色調相映成趣。

相比其他地方規模宏大的黨建廣場,依託地形特點建設的明達村黨建廣場,則顯得小而精巧,且毫無違和感地融進了美麗鄉村中。

石碾、石滾這些古色古香而又容易激起人心底裡鄉愁的元素點綴其中;廣場旁邊就是村民的自留地。勞作後的村民、帶孩子耍的村民、茶餘飯後散步跳廣場舞娛樂的村民,不約而同聚在這裡,構成了一幅別樣的鄉村圖,村民們在耳濡目染中也感受著黨的力量!

“自從黨建廣場建成後,群眾娛樂活動有了場地,村黨支部的一些會議也在這裡開,使過去的‘秘密’變得透明,黨員們敢於亮明身份暢所欲言,群眾也可以圍觀發言,這樣的形式太好了!”明達村黨支部書記楊里安說,通過陣地建設,黨支部的號召力也明顯增強,過去支部開會通知了半天人也到不齊,現在通知開會,只要能參加的黨員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另外,這還改變了過去宣傳視窗五花八門、過多過濫的問題,不僅黨員點贊,群眾也舉雙手歡迎。

老村廟護,另闢蹊徑,把老房、老牆、老院通過修繕還原,將過去的“老髒、老舊、老亂”打造成了老屋老房、老爹老娘、老物老件、老活老事、童真童趣、紅色記憶等老家印象,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尋覓鄉愁鄉韻。

在外打工的村民李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遇,利用廢棄的老房子和鄉親合夥開起了“廟護大食堂”,黃土泥牆、高桌板凳,紅薯面饃、手擀麵條,鄉土氣息濃郁的環境、飯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品味記憶中的“老家味道”。

“這麼偏僻的地方,每天都有五六桌客人,從五月開業至今,每月都有一兩萬元的毛收入,這比出去打工強多了,真是沒想到。”嘗到甜頭的李娟,也正謀劃著如何將鄉韻做足,將生意做大。

石門村是個移民村。近幾年,該村黨支部依託秀美鄉村風光,發展起了軟籽石榴種植,帶動老百姓致富。

石門村村民楊川說:“我家種植了幾畝突尼斯軟籽石榴,以前是自己推著小車到路邊去賣,這幾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搞採摘節,足不出戶石榴就賣出去了,而且價格不低。”

“党建+美麗鄉村”加出了“乘數效應”。今年以來,先後有來自鄭州、開封、濟源等省內外的50余批3000餘人次,到小浪底鎮參觀學習。洛陽市、孟津縣還多次在小浪底鎮召開現場會,“党建+美麗鄉村”這一新模式也迅速在孟津縣開花結果。

鄭州市新密礦區辦事處在朱坡村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

縣規劃局黨員在梁村黨建廣場重溫入黨誓詞

目前,在黨建引領下,孟津縣已湧現出了一批以鄉愁文化、和諧文化、民俗文化、生態建設、文明禮儀、文化產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題的高品位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初步形成了“線上有亮點、點上有特色、面上全改善、全縣大提升”的建設格局,一鎮一韻、一村一景初步顯現。

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文化興的孟津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為了讓黨的旗幟飄起來,今年以來,小浪底鎮採取村子自籌一點、鎮裡和幫扶單位支援一點、組織部門爭取一點的辦法,在鎮機關、各村、孟橫路、小浪底專用線等主幹道沿線推進立體黨旗、宣誓廣場、党建遊園建設,把黨史、誓詞、黨旗等亮出來,讓黨的旗幟占領主陣地,弘揚主旋律。

截至目前,小浪底鎮在主幹道沿線佈局立體黨旗、牆繪黨旗8個,全鎮28個農村黨支部全部建成了宣誓廣場,黨建知識小遊園6個,在各行政村建起了黨建示範點8個,在重要幹線建起了黨建示範帶3條,在全鎮建起了党建示範區。

如今進入小浪底,到處是紅旗飄飄、黨徽閃耀,黨建示範點、示範帶、示範區……諸多黨建元素已成為小浪底鎮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構建特色村標 一村一品添鄉愁增鄉韻

今年4月份,一場由孟津縣委宣傳部官方微信“孟津發佈”發起,以“您村有村標嗎?這20個村標您覺得哪些村的好”為主題的“村標”評選,迅速火遍孟津大地。

短短幾天時間,就有近兩萬人關注、投票、點贊、留言,評選引發的持續效應還在發酵中。

微友“開封閒人”說:“村標各有千秋,美麗鄉村令人嚮往!”

微友“漢魏居士”說:“通過村標讓遊客有了留影牆,讓遊子有了思鄉的影子,這個創意好!”

微友“珍惜”說:“無論身在何處,看到村標就想到了家鄉!”

微友“王峰”說:“村標展示孟津美,多年遺忘夢重歸!”

微友“鄉愁”說:“誰能說這小小的一個村標,不是通往家鄉的‘船票’!”

…………

文化是一個鄉村賴以生存、繁衍、發展的血脈,也是美麗鄉村的基因和靈魂。一個缺乏文化個性,沒有文化韻味的鄉村,縱然生態再美,也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美麗鄉村。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小浪底鎮依託黨建引擎,緊緊圍繞“全鎮成為公園、村村成為景點”的目標,注重挖掘鄉村文化,堅持文化為魂、遊園為韻,不定統一標準,不做機械複製,不搞千村一面,努力做到一村一色、一村一韻,打造了“花海明達”“鄉愁石門”“老家廟護”等一批特色彰顯的美麗鄉村。

村標,作為鄉村的“圖騰”,在每一個人心中留下了淡淡的鄉愁。今年以來,小浪底鎮將村標建設當作美麗鄉村的亮點進行謀劃,結合各村歷史典故、文化底蘊、風土人情,由各村自己設計就地取材建設村標。這次參與評選的20個村標,均來自小浪底鎮。

為了避免村標重複,小浪底鎮專門建立了微信群,將各村委會負責人拉到群裡,設計好的村標都要發到群裡,大家集思廣益,一旦確定下來,其他村莊便不能再使用類似村標,各村委會負責人設計了近100個村標,最終確定了28個村標。截至目前,28個村,村村有村標。

相留村位於小浪底鎮東部、孟津縣城與小浪底鎮之間,從孟津縣城向小浪底鎮走去,還沒進入鎮區範圍內,就看到一處漢魏風格、白牆灰瓦的相留村村標樹立在村口。據傳,相留村是漢相駐留地。

王灣村的村標是一處帆船標誌,黃鹿莊嶺村的村標一旁還有兩個梅花鹿造型,柳樹灘村村標旁有棵柳樹,大柿樹村村標旁有棵老柿樹,東官莊村村標的背面刻上了鄉約……

小浪底鎮鎮長王明明說,各村村標風格不同,各有側重,各具特色,不僅有村名來源、歷史傳說,還有鄉村簡介、村規民約,這增添了鄉愁,增加了鄉韻,成了展示美麗鄉村的新名片。

加出“乘數效應” 遍地開花錢包鼓農民富

走進明達村,以黨旗為元素製作成的“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村務公開欄”與村內紅磚灰瓦的民房色調相映成趣。

相比其他地方規模宏大的黨建廣場,依託地形特點建設的明達村黨建廣場,則顯得小而精巧,且毫無違和感地融進了美麗鄉村中。

石碾、石滾這些古色古香而又容易激起人心底裡鄉愁的元素點綴其中;廣場旁邊就是村民的自留地。勞作後的村民、帶孩子耍的村民、茶餘飯後散步跳廣場舞娛樂的村民,不約而同聚在這裡,構成了一幅別樣的鄉村圖,村民們在耳濡目染中也感受著黨的力量!

“自從黨建廣場建成後,群眾娛樂活動有了場地,村黨支部的一些會議也在這裡開,使過去的‘秘密’變得透明,黨員們敢於亮明身份暢所欲言,群眾也可以圍觀發言,這樣的形式太好了!”明達村黨支部書記楊里安說,通過陣地建設,黨支部的號召力也明顯增強,過去支部開會通知了半天人也到不齊,現在通知開會,只要能參加的黨員都會第一時間趕到。另外,這還改變了過去宣傳視窗五花八門、過多過濫的問題,不僅黨員點贊,群眾也舉雙手歡迎。

老村廟護,另闢蹊徑,把老房、老牆、老院通過修繕還原,將過去的“老髒、老舊、老亂”打造成了老屋老房、老爹老娘、老物老件、老活老事、童真童趣、紅色記憶等老家印象,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尋覓鄉愁鄉韻。

在外打工的村民李娟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遇,利用廢棄的老房子和鄉親合夥開起了“廟護大食堂”,黃土泥牆、高桌板凳,紅薯面饃、手擀麵條,鄉土氣息濃郁的環境、飯食,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品味記憶中的“老家味道”。

“這麼偏僻的地方,每天都有五六桌客人,從五月開業至今,每月都有一兩萬元的毛收入,這比出去打工強多了,真是沒想到。”嘗到甜頭的李娟,也正謀劃著如何將鄉韻做足,將生意做大。

石門村是個移民村。近幾年,該村黨支部依託秀美鄉村風光,發展起了軟籽石榴種植,帶動老百姓致富。

石門村村民楊川說:“我家種植了幾畝突尼斯軟籽石榴,以前是自己推著小車到路邊去賣,這幾年,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搞採摘節,足不出戶石榴就賣出去了,而且價格不低。”

“党建+美麗鄉村”加出了“乘數效應”。今年以來,先後有來自鄭州、開封、濟源等省內外的50余批3000餘人次,到小浪底鎮參觀學習。洛陽市、孟津縣還多次在小浪底鎮召開現場會,“党建+美麗鄉村”這一新模式也迅速在孟津縣開花結果。

鄭州市新密礦區辦事處在朱坡村開展黨員活動日活動

縣規劃局黨員在梁村黨建廣場重溫入黨誓詞

目前,在黨建引領下,孟津縣已湧現出了一批以鄉愁文化、和諧文化、民俗文化、生態建設、文明禮儀、文化產業和鄉村旅遊為主題的高品位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初步形成了“線上有亮點、點上有特色、面上全改善、全縣大提升”的建設格局,一鎮一韻、一村一景初步顯現。

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文化興的孟津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