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賈鵬雷:農村電商核心是零售 零售核心在體驗

9月6日消息, 2017中國農村電商與農產品上行(重慶)峰會在重慶舉辦, 億邦動力總裁賈鵬雷出席本次活動並發表了《從十三五規劃來看中國農村電商發展新機遇》主題演講, 他指出當整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城市電商發展到非常成熟階段的時候, 大家都開始搶農村電商。 電商的核心就是兩個邏輯, 一個是效率一個是體驗, 體驗無非是成本, 重要的是流量才是電商中的核心, 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 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億邦動力總裁 賈鵬雷

溫馨提示:本文為速記初審稿, 保證現場嘉賓原意, 未經刪節, 或存紕漏, 敬請諒解。

中國農村電商與農產品上行(重慶)峰會作為本屆亞洲通訊行銷產業大會新增內容, 由中國電子商會聯合億邦動力主辦, 中國電子商會智慧三農專業委員會和億邦商學院承辦。 此次峰會以“服務三農、助力上行”為主題, 定位為國內智慧三農創新高端峰會。

依託“互聯網+”政策效應, 為農企拓展上行管道、共用農村電商成果的平臺, 是國內農村電商與農產品上行領域高水準的行業盛會。

以下是演講實錄:

賈鵬雷:

尊敬的領導, 王甯會長, 玉璽董事長, 胡燕司長, 秘書長等等, 專委會的成員大家下午好!為什麼會有這個主題呢, 是2016年國家十三五電子商務規劃, 億邦動力也是規劃的牽頭起草單位, 前面胡司長和王甯會長從國家和政策的角度已經做了很多介紹, 我簡要的做一個發言。

今天從全國各地來了60多家農業電商, 農村電商, 農民電商方面的企業, 這些企業基本上在某一個領域或者品類或者行業, 某個區域都做得非常優秀, 億邦動力我們看到了整個電商發展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下一步趨勢。

在這個過程當中, 我一看我們的會員單位就非常自信, 整個迎來了很好的一個發展時期。 我第四次來到重慶, 第一次來到重慶的時候, 當時是工信部, 當時叫資訊產業部, 當時在重慶開全國資訊產業應用與推廣會議, 好像是冬天, 當時都在推廣整個電子化, 今天來到這裡遇到很多的老領導, 胡司也好王甯會長也好, 我十年前在一個IT媒體當副總編, 當時在工信部領導之下開展工作的, 今天我們在這裡重逢, 中間十年直接碰到工信部的領導, 這次又碰到了, 是巧合, 我們做的是電子化。 今天整個電商到了這一步, 是見證過去20年中國電子化的基礎上而開展起來的,
如果沒有過去的電子化就不會有未來電子商務的大發展, 包括很多的故人, 我以前的老同事, 今天在這裡又重逢了。

在報告裡面涉及到十三五大變化, 總結以來四個字“電商扶貧”。 十三五規劃, 國家角度來講看重的是扶貧, 至於是電商扶貧還是其他的高科技扶貧並不重要。 我們看到的是電商和扶貧怎麼結合, 既然要看到電商和扶貧怎麼結合, 就要實際的看待今天全國的電商都在農村做動作。 我們要看到這些動作做完以後, 現在遇到的挑戰留下的機會是什麼。 農村電商在過去形成很多好的發展模式, 最大的發展模式當然就是阿裡和京東這兩個超級巨頭帶來的, 讓這些企業在超大的平臺上享受超大平臺提供的公共設施,

把很多農村的農產品也好, 包括農民的服務也好, 通過這個管道賣出去。 聽說春桃在雙十一的時候賣出很多很奇怪的東西, 賣出過電線杆, 我當時聽了以後覺得很奇怪, 什麼人會買電線杆呢, 怎麼交付的就不清楚了, 這是實際的情況。

在過去很多年很多人開始自主創業做自主品牌, 包括像生鮮農業品牌, 但是留下很多的問題, 當整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城市電商發展到非常成熟階段的時候, 大家都來開始搶農村電商, 電商的核心就是兩個邏輯, 一個是效率一個是體驗, 體驗無非是無比好, 體驗無非是成本, 重要的是流量才是電商中的核心, 無論是大平臺還是小平臺, 最重要的就是流量。 尤其是在今年流量枯竭, 原因不是說沒有流量,是我們習慣在城市找流量,城市流量完全枯竭的時候,大家都開始發力在農村找流量,一邊找流量,但是一邊並沒有因為農村的實際情況調整自身的業務模型,這導致實際上對現在農村來講,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不是一個健康的選擇。很多電商到了農村主要是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把它的貨賣到農村去了,讓它的APP在農村用戶裡面裝了,但是農民的就業問題,農村的消費者升級,以及農民怎麼再就業,或者是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點,這些問題上絕大部分的平臺,尤其是大平臺沒有做到更好。我不止聽到過一次兩次,很多的農業企業受到地方政府批評,某某平臺在這裡做工作拿走了錢,但是沒有留下什麼,就是讓我們花錢占很大的坑,但是沒有做出特別大的事。具體的表現有哪些特徵呢?

第一種下行太多,上行太少,把很多工業品或者是在農村不可能自己生產的產品,大批量的往上銷售,一方面滿足提升了生活品質,但是對各地政府來講,對村民來講最需要的就是產品怎麼上行的問題,所以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作為突破口,不僅僅是這一年,未來兩三年都是這樣。農村電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需要一個抓手,就是農產品上行,根本解決農村怎麼跟電商結合的問題,怎麼解決數字鴻溝的問題。下行太多農產品上行太少,這個問題希望通過更社會化的方式,更加平等的方式,不是由大平臺和巨頭來牽頭的方式,而是由在座很多的中小微創業企業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是巨頭太多,中小企業太少,我們都知道每年都有扶貧基金,尤其是國家級的電子商務示範縣,或者是基於扶貧政策的社會縣,這些基金在過去基本上被大平臺拿走了,大平臺具備雄厚的歷史經驗,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品牌力,在農村的確獲得支持,我是希望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希望看到我們的中小平臺或者是專業的服務商,農產品服務商,在這裡面能夠有更多的機會。

第三,江蘇有一家公司,他們20年前就在做農村的電器零售,後來這家公司轉型以後做了這件事,他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以更好的價格,更好的品牌把電器類的商品通過供應鏈的方式輸送給全國農村的鄉鎮門店,讓鄉鎮門店的電子產品變成更加的品牌化,價格更好,並且提供很多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夠讓村裡的人用起來更舒服。第二,解決了農村務工人員怎麼走出來的問題,就是村裡的年輕人,或者當地製造業沒有轉型的時候怎麼尋找新的機會,怎麼提升新的學習能力,尋找很多就業的方向,他們做了很多這樣的努力,包括億春,他們在湖南做了很多的工作,基於農村村支部的黨建整個系統,把各個村支書,每村每會連接起來,讓村幹部在裡面幹很重要的角色,通過搭建一條從村裡到鎮裡的政務系統,實現農村對政府辦事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湖南山區丘陵地帶,一個村到鎮裡很遠,但是通過這個辦法可以在APP上就可以實現,類似這樣的工作做得非常的好。最重要的是給農村的勞動力和年輕人提供很多資訊,讓他能夠有機會接收到更多先進的知識。

全國性的事情做得很多,或者全國性的業務做得很多,但是當地語系化的工作做得不夠,或者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比如我們在農村做事情的時候,你遇到的對手往往不是本地的對手,往往是遇到全國性的對手,這個對手一來氣勢洶洶,資源雄厚,具備巨大的號召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一系列工作,無論從媒體本身來講去發聲去支持,還是說政府來講助力說怎麼樣服務本地的企業,本地農村電商服務類的公司,生產要素,包括給創業者給更多的支持,而不是把這些支持給外地的大公司,因為只有為本地的平臺服務,才能瞭解本地的情況。現在我們看到更多少的小的公司做得很好,做的當地語系化,品質很好很健康。

農村電商的從業者,我打過很多的交道,發現一個普遍的特點,大家都不會很努力,包括黃剛老師,供應鏈物流都很強,這是具有明星效應和IT價值,但是更多的公司不具備,因為在村裡做久了更不具備,他講村裡的媒體關注度很少,也不是產業巨頭,關注你一下就夠了,不用長期關注,我覺得這個事不夠。從專委會角度來講,專委會今天的任務用高頻的活動,包括一系列打造IP的策劃,來推出我們很多電商產品,大家具備很強的品牌力,有了注意力才有生產力,我們要有一個突破,要敢說,我做一分爭取講兩分或者多講一點吸引更多的資源。我們在看到過去幾年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問題,希望說能夠通過這個平臺論壇,包括以後一系列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改善。

我們看到的是現狀,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其實從零售來講,我們講農村電商核心是零售,當然我們也有批發有P2P都有,但是抓手一定是零售,零售核心就是體驗。很多的公司通過微商的管道,通過社群的管道,類似這樣的方式把很多的農產品去中心化實現上行,這是非常有益的嘗試。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平臺叫拼多多,前身是拼好貨,主力的品類就是農產品上線,在實現這個模式創新的時候,兩年時間,上一年交易額大概是70億,一家兩年的公司月交易額達到70億,可以想由於電商帶來的裂變多麼大。最主要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出現,本身也是因為流量的匱乏而出現的東西,這個模型大的背景,今天在座的各位全部在用微信,意味著他是最大的一個入口,在一個入口之下,如何更有效的用好工具和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來實現商品和人的連接,這是最有效的方式。社交電商類型很多,原來做的電商後來做的社群,有先做社群再做的電商,有做系統的,門店、供應鏈,以及用戶之間的連接,包括還有賦能給別人的,賦能給農村做電商的都有。

第二個趨勢,農村電商,由於整個媒體模型的改變,帶來的流量變化,今天在座的所有企業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沒有公眾號,你怎樣去把自己的用戶,怎麼傳遞有趣的東西,隨便賣貨,並且還要做好服務。社交電商內容電商所呈現的方式都是去中間化的。未來的電商,一個最好的電商不是說產生一個兩個巨頭,有無數家小型公司活得非常的健康。

第三,智慧零售,各種探測監測技術的智慧零售,有兩大背景:一個背景怎麼樣把零售產品盡可能推送到離你很近,推送到辦公室,推送到家裡,將來你這個冰箱都不用買了。另外,整個社會化數位化的基礎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商品、場景在數位化的基礎之上基本說通過電商實現。在過去20年做中國電商非常的好,今天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在智慧三農專委會的群組裡面能夠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謝謝大家!

把握企業情緒,共同探討破局之路>>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原因不是說沒有流量,是我們習慣在城市找流量,城市流量完全枯竭的時候,大家都開始發力在農村找流量,一邊找流量,但是一邊並沒有因為農村的實際情況調整自身的業務模型,這導致實際上對現在農村來講,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不是一個健康的選擇。很多電商到了農村主要是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把它的貨賣到農村去了,讓它的APP在農村用戶裡面裝了,但是農民的就業問題,農村的消費者升級,以及農民怎麼再就業,或者是讓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點,這些問題上絕大部分的平臺,尤其是大平臺沒有做到更好。我不止聽到過一次兩次,很多的農業企業受到地方政府批評,某某平臺在這裡做工作拿走了錢,但是沒有留下什麼,就是讓我們花錢占很大的坑,但是沒有做出特別大的事。具體的表現有哪些特徵呢?

第一種下行太多,上行太少,把很多工業品或者是在農村不可能自己生產的產品,大批量的往上銷售,一方面滿足提升了生活品質,但是對各地政府來講,對村民來講最需要的就是產品怎麼上行的問題,所以為什麼選擇這個主題作為突破口,不僅僅是這一年,未來兩三年都是這樣。農村電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但是需要一個抓手,就是農產品上行,根本解決農村怎麼跟電商結合的問題,怎麼解決數字鴻溝的問題。下行太多農產品上行太少,這個問題希望通過更社會化的方式,更加平等的方式,不是由大平臺和巨頭來牽頭的方式,而是由在座很多的中小微創業企業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是巨頭太多,中小企業太少,我們都知道每年都有扶貧基金,尤其是國家級的電子商務示範縣,或者是基於扶貧政策的社會縣,這些基金在過去基本上被大平臺拿走了,大平臺具備雄厚的歷史經驗,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品牌力,在農村的確獲得支持,我是希望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希望看到我們的中小平臺或者是專業的服務商,農產品服務商,在這裡面能夠有更多的機會。

第三,江蘇有一家公司,他們20年前就在做農村的電器零售,後來這家公司轉型以後做了這件事,他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以更好的價格,更好的品牌把電器類的商品通過供應鏈的方式輸送給全國農村的鄉鎮門店,讓鄉鎮門店的電子產品變成更加的品牌化,價格更好,並且提供很多供應鏈金融服務,能夠讓村裡的人用起來更舒服。第二,解決了農村務工人員怎麼走出來的問題,就是村裡的年輕人,或者當地製造業沒有轉型的時候怎麼尋找新的機會,怎麼提升新的學習能力,尋找很多就業的方向,他們做了很多這樣的努力,包括億春,他們在湖南做了很多的工作,基於農村村支部的黨建整個系統,把各個村支書,每村每會連接起來,讓村幹部在裡面幹很重要的角色,通過搭建一條從村裡到鎮裡的政務系統,實現農村對政府辦事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湖南山區丘陵地帶,一個村到鎮裡很遠,但是通過這個辦法可以在APP上就可以實現,類似這樣的工作做得非常的好。最重要的是給農村的勞動力和年輕人提供很多資訊,讓他能夠有機會接收到更多先進的知識。

全國性的事情做得很多,或者全國性的業務做得很多,但是當地語系化的工作做得不夠,或者是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比如我們在農村做事情的時候,你遇到的對手往往不是本地的對手,往往是遇到全國性的對手,這個對手一來氣勢洶洶,資源雄厚,具備巨大的號召力,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一系列工作,無論從媒體本身來講去發聲去支持,還是說政府來講助力說怎麼樣服務本地的企業,本地農村電商服務類的公司,生產要素,包括給創業者給更多的支持,而不是把這些支持給外地的大公司,因為只有為本地的平臺服務,才能瞭解本地的情況。現在我們看到更多少的小的公司做得很好,做的當地語系化,品質很好很健康。

農村電商的從業者,我打過很多的交道,發現一個普遍的特點,大家都不會很努力,包括黃剛老師,供應鏈物流都很強,這是具有明星效應和IT價值,但是更多的公司不具備,因為在村裡做久了更不具備,他講村裡的媒體關注度很少,也不是產業巨頭,關注你一下就夠了,不用長期關注,我覺得這個事不夠。從專委會角度來講,專委會今天的任務用高頻的活動,包括一系列打造IP的策劃,來推出我們很多電商產品,大家具備很強的品牌力,有了注意力才有生產力,我們要有一個突破,要敢說,我做一分爭取講兩分或者多講一點吸引更多的資源。我們在看到過去幾年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問題,希望說能夠通過這個平臺論壇,包括以後一系列的工作做出更多的改善。

我們看到的是現狀,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呢,其實從零售來講,我們講農村電商核心是零售,當然我們也有批發有P2P都有,但是抓手一定是零售,零售核心就是體驗。很多的公司通過微商的管道,通過社群的管道,類似這樣的方式把很多的農產品去中心化實現上行,這是非常有益的嘗試。大家都知道有一個平臺叫拼多多,前身是拼好貨,主力的品類就是農產品上線,在實現這個模式創新的時候,兩年時間,上一年交易額大概是70億,一家兩年的公司月交易額達到70億,可以想由於電商帶來的裂變多麼大。最主要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趨勢出現,本身也是因為流量的匱乏而出現的東西,這個模型大的背景,今天在座的各位全部在用微信,意味著他是最大的一個入口,在一個入口之下,如何更有效的用好工具和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來實現商品和人的連接,這是最有效的方式。社交電商類型很多,原來做的電商後來做的社群,有先做社群再做的電商,有做系統的,門店、供應鏈,以及用戶之間的連接,包括還有賦能給別人的,賦能給農村做電商的都有。

第二個趨勢,農村電商,由於整個媒體模型的改變,帶來的流量變化,今天在座的所有企業幾乎沒有一家企業沒有公眾號,你怎樣去把自己的用戶,怎麼傳遞有趣的東西,隨便賣貨,並且還要做好服務。社交電商內容電商所呈現的方式都是去中間化的。未來的電商,一個最好的電商不是說產生一個兩個巨頭,有無數家小型公司活得非常的健康。

第三,智慧零售,各種探測監測技術的智慧零售,有兩大背景:一個背景怎麼樣把零售產品盡可能推送到離你很近,推送到辦公室,推送到家裡,將來你這個冰箱都不用買了。另外,整個社會化數位化的基礎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商品、場景在數位化的基礎之上基本說通過電商實現。在過去20年做中國電商非常的好,今天希望在這個舞臺上,在智慧三農專委會的群組裡面能夠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謝謝大家!

把握企業情緒,共同探討破局之路>>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