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我評估憂鬱症的9個症狀

導讀: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指出與憂鬱情緒相關的精神科診斷, 包含以下項目:重鬱症、持續性憂鬱症(或稱輕鬱情感障礙症)、適應障礙症和經前期情緒障礙症。

造成憂鬱情緒相關疾病的因素很複雜, 包含“生理”、“心理”、“外在環境”等等, 因此, 很難只採用生物檢測的相關方式(例如:抽血檢查), 直接診斷某人是否有這類疾病。

針對醫學檢測的部分, 目前可透過“自律神經活性檢測”, 觀察某人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 而有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 多半有焦慮、淺眠等症狀, 而這些症狀也常出現在有憂鬱傾向的患者身上。 然而, 這項檢測結果, 也只能做為參考, 無法直指此人是否有憂鬱相關疾病。

整體來說, 精神科醫師必須透過問診、相關量表、生物檢測、觀察臨床表現等方式, 掌握患者的全面資料, 再進行整體的整合、評估,

才可能確診患者是否有憂鬱症狀。

如何評估憂鬱症?

目前社會上常提到的憂鬱症, 其實比較偏向精神科醫學的重鬱症。 一般會根據以下症狀(單項到多項), 評估患者是否有憂鬱症的可能性。

症狀1:憂鬱心情

這種心情是否“幾乎整天都有、每天都有”, 可由個人主觀報告(如:感覺悲傷或空虛), 或由他人觀察(如:泫然欲泣)而顯示。 兒童及青少年的易怒心情, 也可能代表其憂鬱的心情, 父母應特別注意。

症狀2:興趣或喜樂減少

此症狀是指某人對於所有或幾乎所有可能會從事的活動, 發生了“興趣或喜樂都顯著減少”的狀況, 甚至幾乎整天、每日都如此。 (這部分可由主觀報告或他人觀察而說明)

症狀3:體重下降

某人並非刻意節食或減重,

卻有以下狀況:體重明顯下降或上升(如:1個月內增重超過5%)、幾乎每天有食欲減少或增加的情形, 都需要留意。 楊聰財醫師補充, 針對兒童, 若發生「體重不如預期增加」的狀況, 除了日常飲食, 父母也應多關注其心理狀態。

症狀4:睡眠狀況

這裡指的是個人的睡眠時間不穩定、品質不佳, 例如:幾乎每日失眠(不易入睡、半夜醒來後無法再入睡等等)或嗜睡(總是疲倦、無精打采、無法集中注意力等), 而且持續一段時間。

症狀5:思考與行為問題

某人幾乎每日有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的現象, 而且不只有主觀感受到不安定感或被拖滯感, 也可由他人觀察得知。 所謂“精神運動性激動”是指因焦慮而無法平靜的狀態, 而“精神運動性遲滯”則是動作遲緩而陷入僵直的狀態(如:聲音變小、無法好好說話等)。

症狀6:疲倦感

幾乎每天呈現疲累、失去活力的狀態, 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樣子。

症狀7:罪惡感

某人心中幾乎每天會浮現“自己毫無價值”的想法, 或有過度、不合理的罪惡感。 這種感覺幾乎可達妄想程度,

並非單純只對生病的事情產生的自責或罪惡感。

症狀8:思考力降低

幾乎每日可感受到自己思考或專注能力的下降, 或感覺自己變得愈來愈沒決斷力。 此症狀可由主觀陳述, 或經由他人觀察而得知。

症狀9:輕生念頭

不只是出現“害怕即將死去”的想法, 還會反復想到“死亡”這件事, 會重複出現沒有具體計畫的自殺意念, 有的甚至曾嘗試過自殺, 或已有實行自殺的特別計畫。

包含5項症狀才可能是重鬱症

就診斷標準來說, 必須持續觀察兩星期

而且在大部分的時間內

同時出現上述症狀5項(或5項以上)

且這5項(以上)症狀必須包含:

1:憂鬱心情症狀

2:興趣或喜樂減少

以上2症狀之一

才會真正被確診為“重鬱症”

結論:很多時候,你只是不開心、壓抑、鬱悶,而已。

結論:很多時候,你只是不開心、壓抑、鬱悶,而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