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機器人與保險如何雙向“入侵”

□記者 王方琪

日前, 備受關注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落幕, 由此而引起的機器人的話題卻越來越熱。 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副組長王大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機器人的市場化需要保險保駕護航, 同時也給保險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 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機器人替代人工

保險行業是一個集技術和勞力於一身的行業, 既有需要高端技術的精算人員, 也有簡單重複勞動的非技術崗位, 後者可替代性強, 成為機器人攻城掠地的首選目標。

美國麻塞諸塞州的一家保險科技創業公司Insurify發佈了人工智慧虛擬保險代理人Evia(虛擬保險代理專家)。

Evia是一個機器人, 在保險工作人員拍下車牌的照片並通過資訊發送給它後, 它將回饋給工作人員經過篩選的報價資訊。 與人類一樣, Evia會通過問問題驗證投保人的身份, 之後才會開始給投保人發送適合的保險計畫報價。 Evia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解讀保險條款, 如果它無法解答, 將會有一個人類員工替它進行回復。 雖然最後的步驟還是由人類來完成, 但保險代理人的主要工作, 即諮詢和交流, 的確已經被取代了。

一款會說中文的Pepper迷你機器人, 並迅速走紅。 臺灣最大的保險公司——國泰人壽公司計畫在全島“雇傭”10個Pepper迷你機器人, 國泰人壽的執行總裁理查·王說:“這些迷你機器人的工作就是迎接客戶,

並且向他們介紹相關的產品, 從而使他們在等待服務的間歇不會覺得特別無聊。 ”

早在2013年, 就有媒體報導, 上海科技企業研發的“小i機器人”中標平安集團的智慧客服項目, 用戶可以在網頁上與它進行自然語言交流。 小i機器人與招商銀行聯合推出國內首款“微信客服機器人”, 在微信上為信用卡用戶提供24小時諮詢。 如今在網路資訊諮詢、熱線電話、智慧家電等領域, 智慧對話軟體正逐步取代人工客服和傳統機器語言。

王大寧表示, 機器人“入侵”保險業是不爭的事實, 一切以規則、以條文為基本構成單位的行業都會受到機器人的衝擊;一切以熟練工種、熟練動作為生存的工種都會受到機器人的挑戰。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保險行業不僅有條文、有精算, 還要從人的角度出發設計保險產品。 機器人的“入侵”對這個行業帶來的更多的是大浪淘沙, 有創新精神的人會留存下來, 混日子的人才會被淘汰。

他認為, 虛擬保險市場一定會出現, 虛擬的保險洽談人肯定會出現。 引入機器人會使保險業發展得更好, 把低端的工作替代掉, 讓人去從事更有人文關懷的、更具價值的工作。

據介紹, 未來客服崗、錄單崗、核保崗、培訓崗和法務崗都會是機器人進入的市場。

國內保險業應用機器人的實踐

據悉, 如今已有多家國內保險公司引入機器人, 其中包括平安保險、泰康線上、太平洋保險、弘康人壽、安邦人壽等公司, 涉及領域包括智慧核保、智慧保全、智慧客服等環節以及智慧考勤等日常經營管理中。

2016年4月份, 弘康人壽在引入人臉識別技術, 這被認為是險企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案例。 通過後臺將客戶身份證照片和公安部下的身份證認證中心照片進行智慧比對,

以此代替人工認證, 在安全的前提下, 將保全服務智慧化。

人工智慧的一大應用領域還包括核保。 平安在部分保險產品的投保環節已上線智慧核保功能, 在投保的健康狀況調查環節, 當被保險人有部分健康異常, 不符合投保要求時, 可以選擇“以上全否”、“部分是”、“放棄投保”中的“部分是”, 之後就將轉入智慧核保流程。 智慧核保後臺通過問卷方式瞭解客戶健康狀況, 並給出“核保結論”, 即被保險人是否獲准投保。

此外, 更廣泛應用到保險公司中的智慧科技是智慧客服。 一家保險公司推出線上智慧客服機器人, 快速智慧分析精准理解客戶的疑惑, 能在0.1秒的時間內迅速給出回復, 大幅提升解答準確率和效率。

平安壽險通過引入智慧型機器人、遠端審核及視頻通話等線上服務平臺,能滿足客戶所有保單服務需求。平安產險也通過搭建智慧化定損平臺、推出“口袋理賠”和“小安指引”等創新服務產品,全面推行“線上+線下”的理賠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便捷透明的服務。

此外,國內首款保險智慧型機器人“TKer”也已面世,由泰康線上推出,運用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技術能夠實現自主投保、保單查詢、業務辦理、人機協同、視頻宣傳的功能,還能主動迎賓以及智慧會話,未來還將結合健康、運動智慧硬體等提供如血壓、脈搏、體溫測量等健康服務。泰康稱,“TKer”機器人未來也可能服務于泰康線下業務,代替人工完成相關業務工作。

雙向介入

機器人的發展為保險業提供了科技動力,同時,機器人市場化的過程也需要保險業來保駕護航。王大寧認為,不僅是機器人進入保險行業,保險行業也應該進入機器人市場。如果說“入侵”的話,那這種“入侵”是雙向的。

王大寧表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保險需求。王大寧舉例說,從機器人專業角度和公司運營角度,為了養老助殘,我們從國外引入了養老助殘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由於在北歐製造,價格居高不下,如餵飯機器人價格最低4萬,而養老院能接受的價格是2.5萬。為了讓機器人能被國內市場接受,我們需要一系列政策進行本土化,如通過租賃方式來降低養老院和家庭的使用成本。在租賃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為了轉嫁這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就需要保險介入。

“從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講,現在是保險介入的最好時機。”王大寧說,因為機器人是移動的電器,它和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打交道,很有可能會出現比較重大的傷害案例。如果沒有保險介入的話,這種經濟補償的機制就無法建立。因此,不僅應該針對機器人有專屬的保險產品,還對使用機器人的客戶應該有專屬的保險產品。這裡的保險產品不是一種,而是一種組合產品。這一套保險產品應該既包括針對機器人本身的類似車險的財產險產品,也包括由機器人使用中有可能帶來的人身傷害的人身險產品。機器人走入人類家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逐漸迫近,成千上萬家庭會引入機器人,由此帶來的風險,保險應該介入。

“這個市場很大。雖然目前沒有資料支撐,但隨著人工智慧走入千家萬戶,這個市場潛力無限。因此,有前瞻性的保險公司應該儘快介入這個市場。”王大寧表示。

平安壽險通過引入智慧型機器人、遠端審核及視頻通話等線上服務平臺,能滿足客戶所有保單服務需求。平安產險也通過搭建智慧化定損平臺、推出“口袋理賠”和“小安指引”等創新服務產品,全面推行“線上+線下”的理賠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便捷透明的服務。

此外,國內首款保險智慧型機器人“TKer”也已面世,由泰康線上推出,運用人臉識別、語音交互等技術能夠實現自主投保、保單查詢、業務辦理、人機協同、視頻宣傳的功能,還能主動迎賓以及智慧會話,未來還將結合健康、運動智慧硬體等提供如血壓、脈搏、體溫測量等健康服務。泰康稱,“TKer”機器人未來也可能服務于泰康線下業務,代替人工完成相關業務工作。

雙向介入

機器人的發展為保險業提供了科技動力,同時,機器人市場化的過程也需要保險業來保駕護航。王大寧認為,不僅是機器人進入保險行業,保險行業也應該進入機器人市場。如果說“入侵”的話,那這種“入侵”是雙向的。

王大寧表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的保險需求。王大寧舉例說,從機器人專業角度和公司運營角度,為了養老助殘,我們從國外引入了養老助殘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由於在北歐製造,價格居高不下,如餵飯機器人價格最低4萬,而養老院能接受的價格是2.5萬。為了讓機器人能被國內市場接受,我們需要一系列政策進行本土化,如通過租賃方式來降低養老院和家庭的使用成本。在租賃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不確定因素,為了轉嫁這些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風險,就需要保險介入。

“從整個機器人行業來講,現在是保險介入的最好時機。”王大寧說,因為機器人是移動的電器,它和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打交道,很有可能會出現比較重大的傷害案例。如果沒有保險介入的話,這種經濟補償的機制就無法建立。因此,不僅應該針對機器人有專屬的保險產品,還對使用機器人的客戶應該有專屬的保險產品。這裡的保險產品不是一種,而是一種組合產品。這一套保險產品應該既包括針對機器人本身的類似車險的財產險產品,也包括由機器人使用中有可能帶來的人身傷害的人身險產品。機器人走入人類家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逐漸迫近,成千上萬家庭會引入機器人,由此帶來的風險,保險應該介入。

“這個市場很大。雖然目前沒有資料支撐,但隨著人工智慧走入千家萬戶,這個市場潛力無限。因此,有前瞻性的保險公司應該儘快介入這個市場。”王大寧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