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定海古城曾有過這些生動的建築……有些我們今天還能看到!

我們夜宿廊下, 仰首靜觀簷底黑影,

看涼月出沒雲底, 星斗時隱時現,

人與自然, 悠然溶合入夢, 意味深長。

——林徽因

定海古城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後,

那些見證歷史滄桑的古建築漸漸消失, 但也留下了一些彌足珍貴的畫面和照片, 成為我們尋根探史的共同回憶。

定海南城門

定海塔

奎光閣和文筆峰座落在東門左城腳跟的鼇山上, 原是定海城的標誌性建築。

奎光閣

奎光閣始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 不久毀於颱風。 同治十年(1871)重建。 老照片所示即為重建後的奎光閣, 為六邊形三層塔狀建築, 每一層均飛簷翹角, 狀如大鵬展翅。 重簷攢尖頂, 當頂倒覆一塗釉瓷缸, 上置深色琉璃寶葫蘆, 在藍天麗日下耀人眼目。 閣底層朝北開一道正門, 二、三層牆上四面開窗, 整座塔古樸無華、典雅凝重。

文筆峰

文筆峰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是由花崗石砌築成的石塔。 造型似現代雕塑, 頗具特色。 塔基分上下兩層, 下層高一米多, 上層高2米, 上下層之間有寬約1米的走廊, 四周圍以鏤空雕花的石欄。 上層塔基正中矗立一支高六七米的筆狀石柱, 柱礎為一石雕蓮座。 石柱分兩節, 上節較下節為細, 上下節連接處有一倒覆的蓮花狀飾物。 登上上層塔可俯瞰定海城區, 往南則可望見道頭港船隻往來。

硯池和墨井

鼇山下還有硯池和墨井,今尚在。硯池建于道光十年(1830),略呈長方形,面積232平方米。

鼇山與北面的縣學(學宮)遙遙相望,鼇山與學宮之間有大片稻田稱“文稿田”。鼇山上的筆(文筆峰)、山下的墨(墨井)、硯(硯池)和紙(文稿田)“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配套齊全,與主宰文運的奎星、培養儒生的學宮,寄託著古代文人科舉成功的美好願望。

老定海公園

老定海公園建在鎮鼇山下,定海公學東側(今舟山警備區司令部所在地),由邑中士紳捐資籌建,其中劉鴻生先生捐資12000元。民國13年(1924)建成,老照片所示即為建成不久的定海公園。公園西首樓房是定海公學(舟中前身)教學樓;涼亭是雪交亭,亭後是較公園早一年建成的新成仁祠。

公園四周有圍牆,牆上每隔幾步開一花窗,飾以墨綠色的鏤空花格。沿牆遍植柳樹,朝南的大門外砌一照壁,上繪一麒麟狀怪獸。進門有鵝卵石鋪成的甬道,兩旁植矮冬青。院內分東西兩部分,東邊部分為花圃,在雪交亭周圍植桃、李、梅、櫻、合歡等花木,西邊部分是體育活動和群眾集會場所,有足球場、籃球場等。

公園內有兩處明代末年的古跡:雪交亭和宮井。明末,魯王監國駐定海,順治八年(1651)九月初二,清軍攻佔舟山,魯王元妃、義陽王妃杜氏投井殉難,此井稱“宮井”(今存)。其時,大學士、吏部尚書張肯堂一家20餘口在雪交亭(此亭已消失)前自殺,該亭原在北門書院弄原張肯堂住處,亭前夾以一梅一梨,開花則兩頭相接,張肯堂取名“雪交”,隱喻主人的高風亮節。

1939年6月,舟山論陷,定海公園成為日寇軍事機關。

宮井

普慈寺

在龍峰山麓的普慈寺是舟山最早建成的佛寺,建於東晉年間,古時是舟山佛教主刹,“昌國州祝聖道場”。普慈寺擁有佛殿、藏經閣、雷音堂、敬實堂、龍峰亭等諸多建築。千餘年來出過不少名僧,北宋時知韶、南宋時的黑山明、足翁麟和清代的雲岫都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大德。普慈寺在日偽時期被焚毀,如今留下的有寺前的梵宮池和幾棵護院的大樟樹。

東嶽山和東嶽宮

東嶽宮外牆

東嶽山抗英遺址山頂

東嶽山在道頭近海口處,明代有個叫李誠的把總在山岩上題刻“東南第一關”,故而又稱“關山”。東嶽山上原有定海最大的一處道教場所——東嶽宮。東嶽宮規模宏大,老照片上可見東嶽宮的外牆,牆頭外露的是神殿屋頂。舊時,農曆三月半要舉行東嶽會,抬東嶽宮的神像在城鄉巡行,各行各業組成儀仗隊隨行,場面十分火爆。

東嶽山石刻“海幫靈嶽”

城隍廟

城隍廟在今中大街城隍廟弄口,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毀于火,嘉慶八年(1803),知縣殷起瀛重建。城隍是城市的守護神,舊時,凡縣城必有城隍廟。定海城隍廟規模不小,大門前有照壁(如圖所示),門兩側有石鼓,門楣上藍底金字“城隍廟”三字。進門左右兩側有兩個小房間,為“陰司監獄”。裡面還有一道大門,彩繪神荼鬱壘二門神,神態十分威武。進二道大門,中間一座戲臺,台後高處懸一面算盤,兩邊書“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明欺暗算,終歸失算”,據說這字是康有為寫的。

與戲臺隔一個院子,裡面是大殿,供城隍菩薩,神龕兩邊有彩色泥塑的皂隸,有做筆錄的書記官,神案上置有筆硯、令箭等物,還有一個裡面裹有神印的黃布包。神案兩旁各有一披甲持錘的武士。戲臺與神殿的屋脊上均塑有持槍立馬的古代武將;中間屋脊塑“二龍戲珠”,藍底白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城隍廟照壁

定海醫院

1922年8月,旅滬邑商朱葆三、劉鴻生、朱嵐沁、王啟宇等捐資在定海公園新建的成仁祠右側建定海醫院。主樓為一座兩層洋房,另有平房5間。病床20張。醫院設內、外、產、兒等科,醫生2人,護士、助產士各1人,院長周甯甫、醫務主任詹唯一。貧苦人家看病收半費,住院費全免,每年春秋兩季施種牛痘,夏季打防疫針。定海醫院的建立對缺醫少藥的定海人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功德無量。1939年6月,定海淪陷,定海公園被日寇佔用,定海醫院被搗毀。

定海公牆

定海公牆(又稱“封火牆”)原有八道,現存中大街二道,東西大街各一道,共四道;原在南大街(今人民中路)二道,東大街鑊廠弄口一道和中大街一道,這四道公牆已消失。建公牆的起因是一場火災,1891年春節,定海廳署附近一家豆腐店發生火災,當時北風正猛,而城裡民房多為磚木結構,風助火勢,大火很快蔓延開來,燒毀房屋三千餘間,中大街、西大街、東大街的商鋪幾乎焚燒殆盡。接受這次大火教訓,籌資4700餘銀圓,建公牆八道。公牆的作用在發生火災時,阻止火勢蔓延。八道公牆造型一致,高7米、寬6.5米,中砌月洞門寬2.7米,高7米。

定海古城是定海人民的寶貴財產,今年,定海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要全力推進古城活化利用,朝著“保護古址遺跡、挖掘文化底蘊、梳理歷史文脈、留住定海鄉愁、重振古城活力”的目標努力,也希望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共同把古城謀劃好、打造好!

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來留言區一同分享!

編輯:王櫻燃

鼇山下還有硯池和墨井,今尚在。硯池建于道光十年(1830),略呈長方形,面積232平方米。

鼇山與北面的縣學(學宮)遙遙相望,鼇山與學宮之間有大片稻田稱“文稿田”。鼇山上的筆(文筆峰)、山下的墨(墨井)、硯(硯池)和紙(文稿田)“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配套齊全,與主宰文運的奎星、培養儒生的學宮,寄託著古代文人科舉成功的美好願望。

老定海公園

老定海公園建在鎮鼇山下,定海公學東側(今舟山警備區司令部所在地),由邑中士紳捐資籌建,其中劉鴻生先生捐資12000元。民國13年(1924)建成,老照片所示即為建成不久的定海公園。公園西首樓房是定海公學(舟中前身)教學樓;涼亭是雪交亭,亭後是較公園早一年建成的新成仁祠。

公園四周有圍牆,牆上每隔幾步開一花窗,飾以墨綠色的鏤空花格。沿牆遍植柳樹,朝南的大門外砌一照壁,上繪一麒麟狀怪獸。進門有鵝卵石鋪成的甬道,兩旁植矮冬青。院內分東西兩部分,東邊部分為花圃,在雪交亭周圍植桃、李、梅、櫻、合歡等花木,西邊部分是體育活動和群眾集會場所,有足球場、籃球場等。

公園內有兩處明代末年的古跡:雪交亭和宮井。明末,魯王監國駐定海,順治八年(1651)九月初二,清軍攻佔舟山,魯王元妃、義陽王妃杜氏投井殉難,此井稱“宮井”(今存)。其時,大學士、吏部尚書張肯堂一家20餘口在雪交亭(此亭已消失)前自殺,該亭原在北門書院弄原張肯堂住處,亭前夾以一梅一梨,開花則兩頭相接,張肯堂取名“雪交”,隱喻主人的高風亮節。

1939年6月,舟山論陷,定海公園成為日寇軍事機關。

宮井

普慈寺

在龍峰山麓的普慈寺是舟山最早建成的佛寺,建於東晉年間,古時是舟山佛教主刹,“昌國州祝聖道場”。普慈寺擁有佛殿、藏經閣、雷音堂、敬實堂、龍峰亭等諸多建築。千餘年來出過不少名僧,北宋時知韶、南宋時的黑山明、足翁麟和清代的雲岫都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大德。普慈寺在日偽時期被焚毀,如今留下的有寺前的梵宮池和幾棵護院的大樟樹。

東嶽山和東嶽宮

東嶽宮外牆

東嶽山抗英遺址山頂

東嶽山在道頭近海口處,明代有個叫李誠的把總在山岩上題刻“東南第一關”,故而又稱“關山”。東嶽山上原有定海最大的一處道教場所——東嶽宮。東嶽宮規模宏大,老照片上可見東嶽宮的外牆,牆頭外露的是神殿屋頂。舊時,農曆三月半要舉行東嶽會,抬東嶽宮的神像在城鄉巡行,各行各業組成儀仗隊隨行,場面十分火爆。

東嶽山石刻“海幫靈嶽”

城隍廟

城隍廟在今中大街城隍廟弄口,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後毀于火,嘉慶八年(1803),知縣殷起瀛重建。城隍是城市的守護神,舊時,凡縣城必有城隍廟。定海城隍廟規模不小,大門前有照壁(如圖所示),門兩側有石鼓,門楣上藍底金字“城隍廟”三字。進門左右兩側有兩個小房間,為“陰司監獄”。裡面還有一道大門,彩繪神荼鬱壘二門神,神態十分威武。進二道大門,中間一座戲臺,台後高處懸一面算盤,兩邊書“人有千算,天只一算;明欺暗算,終歸失算”,據說這字是康有為寫的。

與戲臺隔一個院子,裡面是大殿,供城隍菩薩,神龕兩邊有彩色泥塑的皂隸,有做筆錄的書記官,神案上置有筆硯、令箭等物,還有一個裡面裹有神印的黃布包。神案兩旁各有一披甲持錘的武士。戲臺與神殿的屋脊上均塑有持槍立馬的古代武將;中間屋脊塑“二龍戲珠”,藍底白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城隍廟照壁

定海醫院

1922年8月,旅滬邑商朱葆三、劉鴻生、朱嵐沁、王啟宇等捐資在定海公園新建的成仁祠右側建定海醫院。主樓為一座兩層洋房,另有平房5間。病床20張。醫院設內、外、產、兒等科,醫生2人,護士、助產士各1人,院長周甯甫、醫務主任詹唯一。貧苦人家看病收半費,住院費全免,每年春秋兩季施種牛痘,夏季打防疫針。定海醫院的建立對缺醫少藥的定海人來說,不啻是雪中送炭,功德無量。1939年6月,定海淪陷,定海公園被日寇佔用,定海醫院被搗毀。

定海公牆

定海公牆(又稱“封火牆”)原有八道,現存中大街二道,東西大街各一道,共四道;原在南大街(今人民中路)二道,東大街鑊廠弄口一道和中大街一道,這四道公牆已消失。建公牆的起因是一場火災,1891年春節,定海廳署附近一家豆腐店發生火災,當時北風正猛,而城裡民房多為磚木結構,風助火勢,大火很快蔓延開來,燒毀房屋三千餘間,中大街、西大街、東大街的商鋪幾乎焚燒殆盡。接受這次大火教訓,籌資4700餘銀圓,建公牆八道。公牆的作用在發生火災時,阻止火勢蔓延。八道公牆造型一致,高7米、寬6.5米,中砌月洞門寬2.7米,高7米。

定海古城是定海人民的寶貴財產,今年,定海區委區政府下定決心要全力推進古城活化利用,朝著“保護古址遺跡、挖掘文化底蘊、梳理歷史文脈、留住定海鄉愁、重振古城活力”的目標努力,也希望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共同把古城謀劃好、打造好!

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來留言區一同分享!

編輯:王櫻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