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里杜鵑 喜聽花山踏歌聲

春來二三月,百里杜鵑紅。 春意漸濃,畢節市百里杜鵑的花次第開了。

3月15日,臨近花節,民族服裝師兼老闆阿哲瑪薇新雇了幾個工人,還是特別忙碌。 一年之中,杜鵑花節、彝族火把節等重要節日活動多,遊客多,購買量大,生意最好。 “今年我聘了個服裝設計師,布料、款式、色彩搭配都有創新,既符合收藏者的口味,又適宜於生活穿著,一定能大賣。 ” 阿哲瑪薇抖開一套棉麻質地的彝族女裙裝,青花瓷的色調搭配,手工盤扣和花邊,大百褶裙擺像“大白露珠”杜鵑花一樣,優雅大氣。

依靠百里杜鵑旅遊業的發展,阿哲瑪薇年收入逾40萬元。

花開富貴來,受益的不止阿哲瑪薇一個人。 2016年,百里杜鵑管理區3503人受益於旅遊發展實現脫貧,5個村實現整體出列。

花山依“花”而興,百姓依“花”而富。 百里杜鵑致力於打造“四季花旅”補齊春季花期的短板,通過廣種玉蘭、牡丹、紫薇、大理、梅、菊、格桑花等四季花卉延伸旅遊產業發展空間,並打造了萬畝“彝山花穀”、奢香軍營山地公園等新景點,讓群眾一年四季都有錢可掙。

同時,實施“旅產富民”、“農旅結合”、“生態移民”三大工程。 整合投入10億餘元,對附源滿族村、石牛彝族村等15個鄉村旅遊示範點和10個景區景點進行升級打造,並運用互聯網和大資料手段實施智慧旅遊景區建設;將農業產業與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有機融合,規劃種植以經果林、綠色蔬菜、烤煙、特色花卉為主的7大農業板塊4.3萬畝,把農產品當作旅遊產品來經營,實現現代農業接上加工業“二產”、連上旅遊業“三產”;投入各類建設和改造資金2.8億餘元,圍繞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狠抓產業集聚,實現移民群眾“即住即掙錢”。

位於“花海文化城”核心區的格佐新村石牛角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內,150多戶群眾於2015年搬遷入住,60多戶群眾開辦鄉村旅館或餐館,10多戶群眾經營超市、酒吧、特色小吃等服務業,其餘群眾或出租鋪面,或就近務工,年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 2016年,百里杜鵑管理區人均純收入已突破8000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