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影像|昔日“牛奶河” 今日江南景 白鷺為證

最近, 通州區台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發現, 穿村而過的蕭太后河引來上千隻白鷺棲息。 早在一個月前, 這些“貴客”就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一個多月過去了, 成群的白鷺仍在此流連, 而且越聚越多, 似乎決定從此紮根蕭太后河。

在蕭太后河棲息的白鷺。

然而,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蕭太后河遭遇工業污染, 不復清澈。 每天數萬立方米污水直排入河, 且沿線汙水處理能力滯後, 使蕭太后河臭不可聞。 別說大群白鷺落腳, 就是小魚小蝦, 也漸漸絕跡。 如今, 白鷺來了, 見證從千年前流淌至今的蕭太后河重新煥發美麗。

2016年拍攝的蕭太后河, 污水橫流。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描述的當時的美景。 今天的北京通州, 你難以同時看到黃鸝和白鷺, 但是, 你可以盡情地欣賞成群的白鷺嬉戲。

白鷺現身通州, 更是為這座濱水而生的新城增添了生機與靚麗。

白鷺美麗可愛, 討人喜歡。 我國20種鷺科鳥禽中, 屬白鷺最珍貴。 不過, 這種優雅的白色大鳥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地和潮濕的森林裡,

因其對環境較為挑剔, 又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 成群結隊來此安營紮寨的白鷺, 是蕭太后河整治最直接、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代言人。

蕭太后河中的白鷺在水中覓食。

蕭太后河中的白鷺在水中覓食。

翩翩起舞的白鷺。

“春江水暖鴨先知”,魚兒和鳥兒們最先感知到了環境的改變,生態的改善,才有了如此迅速的變化。蕭太后河恢復歷史風貌的同時,更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治理目標。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不僅是通州區,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濕地此前也曾有上百隻白鷺現身。

今年年底,蕭太后河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為了保留漕運歷史,五環以外的3.4公里河段還有望實現河面行船通航,供遊客乘船觀賞。屆時,蕭太后河將恢復“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景象。

攝 | 潘之望

編 | 潘之望

“發現北京”大型系列攝影活動已經展開,點擊參賽——

翩翩起舞的白鷺。

“春江水暖鴨先知”,魚兒和鳥兒們最先感知到了環境的改變,生態的改善,才有了如此迅速的變化。蕭太后河恢復歷史風貌的同時,更實現了“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治理目標。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不僅是通州區,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后河馬家灣濕地此前也曾有上百隻白鷺現身。

今年年底,蕭太后河全流域將形成水面921畝,新增綠地4290畝。為了保留漕運歷史,五環以外的3.4公里河段還有望實現河面行船通航,供遊客乘船觀賞。屆時,蕭太后河將恢復“水清、岸綠、景美、蘊深”的景象。

攝 | 潘之望

編 | 潘之望

“發現北京”大型系列攝影活動已經展開,點擊參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