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雙一流”建設須回歸教育本源!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面對“雙一流”, 不同的人也會給出不同的解讀。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也談到了他所理解的“雙一流”。 那麼, 面對“雙一流”, 這位高校掌門人又會為我們帶來哪些解讀呢?

“雙一流”是高等教育的整體規劃

“必須肯定, ‘雙一流’是一件好事。 甚至可以說, 這是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戰略。 ”在採訪中, 王樹國對“雙一流”戰略的提出給予了很高評價。

王樹國談到, 大學是先進思想文明和社會發展的引領者, 應該摒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態,

沉下心來主動思考國家提出“雙一流”建設的目標和意義, 聚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為提升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準做出貢獻。

“大學關心誰能進入首批‘雙一流’名單很正常, 畢竟這關係著高校自身的發展。 ”但在王樹國看來, 大學的領導者更應該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待“雙一流”。 這不是哪所大學單獨的問題, 更不是哪所大學能率先進入一流的問題, 而是隨著中國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 中國高等教育也要率先走近舞臺中心, 這是中國高等教育整體面對世界競爭的問題。

在今年兩會期間,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對媒體表示, “雙一流”名單由政府根據高校服務於國家的戰略比選確定, 實行動態篩選, 不搞終身制和身份固化。

在王樹國看來, 這段講話正在試圖將社會輿論拉回正確的軌道。 “不要過分關注名單, 關鍵還是看你是否持續為國家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王樹國強調, 我們一定要注意的是, “雙一流”不是某個學校的計畫, 而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計畫。 “在這一過程中你的貢獻在哪裡?這才是考驗大學真本事的時候。 因此, 此刻我們應該認真反思自身的短板在何處, 需要解放的思想關鍵點又在哪裡。 ”他說。

“後配給”帶來科研新秩序

也正是吸取了之前資源配置方式的一些教訓, 自2016年起, 西安交通大學在不同學院的資金分配上, 實行了“後配給”制度。

“在此之前, 各學院的經費需要每年提前向學校申報預算,

再由學校進行論證來確定, 學院按照論證後的計畫實施。 但後配給制則是學校根據各學院上一年的工作業績增量, 以及各學科與國內高校兄弟學科的增量對比, 下撥一定量的經費到學院, 這筆錢完全由學院自主支配。 ”王樹國說, 這一制度最大的好處是, 可以促使各學院不再專注於每年可以得到多少經費, 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將本職工作做好。

“因為經費的事情不用操心, 只要工作做好了, 相應的支援就會到位。 ”王樹國希望“雙一流”建設也是這樣的。 “高校不要太多關注能不能進入名單, 只要能取得大的進步, 國家自然會把資源配給下來。 如果形成這樣的機制, 大家就不會為一份名單而絞盡腦汁了。

後配給制的另一個好處在於, 可以促進不同高校的個性化發展。 “每個學校的學科基礎不同, 因此很難用一個標準衡量, 這是我們搞評估體系所遇到的最大難題。 ”王樹國說, 而後配給制度不是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高校。 “文科類大學可以講它們在人文社科領域的貢獻, 理工類高校可以講它們在理工領域的貢獻, 只要講出來, 就能獲得相對應的資源。 ”

王樹國特別強調, 在這種模式下, 一定要特別關注新興學科的發展。 這類學科雖然所占比重小, 論文發表量、科研成果與老牌學科比也有較大差距, 但它們一般都具有戰略意義, 因此需要大力支持。

此外, 這種制度也不是“撒胡椒麵”, 搞平均主義, 而是要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前提下,

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做後配給。 “西安交大也不是全部實行後配給制, 很多工作還需要進行統籌, 但也不能把所有工作都實行學校統一管理。 ”我們要給學院放一點空間, 允許它們做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工作。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需要結合起來。 ”王樹國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