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協作當道的職場,郵件依然重要,商學院教授教你發郵件的正確姿勢

編者按:隨著當今國際貿易飛速發展, 商務信函作為傳遞商業資訊的主要手段, 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專業的商務信函好比公司的形象大使, 會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助於打造成功的公司形象, 加快業務拓展。 本文編譯自Enrique Dans在LinkedIn上發表的題為“It’s time to rethink the corporate email”的文章。

與協作環境相比, 商務郵件往來劣勢明顯、效率低下, 但依舊是十分常見的職場溝通工具。 這類公司一般工作效率極低, 猶如一台笨重遲緩的機器。 員工也時常會想, 如果每一封郵件都要回復, 這一整天也不用幹其它事兒了。 郵件往來扼殺了工作效率, 也決定了該公司與時俱進的能力。

單獨考慮這一個“惡習”, 問題好像並沒有那麼嚴重, 但如果類似的“不良風氣”氾濫成災, 形勢便會急轉直下。 在許多公司裡, 濫用“抄送”, 使郵件往來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是位居高位的管理者, 越容易將郵件抄送給更多的人。

當電子郵件免責聲明、一系列晦澀難懂的法律聲明、保密協議和其它毫無價值的資訊, 全都自動附在郵件裡, 收件人便難以分清郵件內容的“輕重緩急”, 事後也難以回想起一次重要談話的內容。

“電子郵件免責聲明”早已不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對於這個話題的討論無數, 普遍認為:是否具備法律效應, 尚待商榷。 實際上, 在郵件底部附上“電子郵件免責聲明”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只是那些“沒事找事”的法律顧問在“自導自演”罷了。 它們除了佔用空間, 並無它用, 並且會給收信人留下了一種“過時”的印象。 問問你公司的法務, 為什麼每封郵件的底部都有“免責聲明”, 如果他們告訴你, 這是必不可少的, 趕緊把他們給炒了, 另尋他人吧。 你會省下一大筆時間。

在對外通訊時, 另一個慣常的做法便是“no-reply”郵件。 也許是出於郵件行銷的目的, 你給客戶發送了郵件, 但郵箱地址卻是“no-reply”(提示收信者不必回復, 回復了對方也不會接收, 或者說也沒人負責查看)。 但如果收信人對郵件內容很感興趣,

或者想進一步諮詢一下, 他們上哪兒找你?一言以蔽之, 這是應當杜絕的陋習。

在郵件底部插入logo已經夠糟了, 添加一堆“社交連結”, 每個連結還另附圖片檔, 更是令收件人苦不堪言。 問題不在於所占的空間, 附上圖片檔, 迫使收件人不得不接收一些毫無用處的資訊,

並且日後若想檢索、定位特定資訊時, 會造成一定的困難。 正確的做法是, 在郵件底部, 以文本的形式, 附上寄信人的聯繫資訊(電話、位址等), 但不要有任何圖片。

如果貴公司的市場部堅持認為, 這個logo很“萌”, 光是設計就花了不少錢, 要求你一定要在各種場合上“秀”出來。 告訴他們, 拿出更好的點子, 比如將這個logo紋在每位員工的額頭上。

電子郵件已經成為了我們與人交流的主要手段。 由於“習慣”使然, 一些壞習慣久久難以根除:沒有人質疑它們的實用性。 在郵件往來時, 我們要做到十分謹慎:不到萬不得已, 儘量不要使用;若要使用, 一定要回避那些惹人厭煩、佔用時間的內容。 無論何時何地, 三思而後行, 永不為過。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永不為過。

(36氪編譯組出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