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教微平臺|不要讓孩子無止境的善良,更不要讓孩子去“欺辱”善良!

我們從小教導孩子要善良, 但是在複雜的今天, 又有多少孩子甚至大人, 被善良害死了?難道要從小教孩子不善良?這也違背我們做人的原則!那麼請你至少告訴孩子,

在這四種情況下, 要收起自己的善良!同時, 從另一面看, 我們更要教育孩子, 不要去“欺辱”善良, 說到底, 這是品質問題。

你弱勢他強勢

有一天, 有位媽媽去學校接孩子遲到了, 一個人販子抓住機會, 趁機哄騙她的孩子。

騙子說:“哎呀, 小朋友, 我東西丟在廁所了, 現在你能不能幫我去找一下。 ”

他是想把孩子引到廁所裡, 好讓同伴下手。 結果他連續問了三遍, 這個小孩子一直搖頭。 他惱了, “你這孩子, 沒學過什麼叫助人為樂嗎?”

小孩瞪了他一眼, 跑到老師身邊去了, 人販子看這個孩子機警, 馬上轉換目標。 沒到十分鐘, 他們騙到另一個小孩兒, 正打算開車走人的時候, 被員警抓了個正著。 原來這個小孩子跑到老師身邊, 很篤定地跟老師說, 這幾個人是壞人。 老師半信半疑, 但是為了安全著想, 還是報了警。

結果沒想到, 他們真的是壞人。 老師就問這個小孩, “你怎麼知道他們是壞人的?”小孩子說:“媽媽說過, 如果有大人找你幫忙, 不要理他, 因為如果大人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

一定會尋求成人幫忙, 而不是比他還弱小的孩子。 ”

成年男子一般不會找孕婦幫忙, 健壯的成年人一般不會讓老人幫忙, 大人一般不會找孩子幫忙, 尋求幫助一定是因為你比他強, 所以他才找你幫忙。 如果你本就是弱勢, 而強勢的一方反而要你幫忙, 那麼說明他一定另有所圖, 這時候, 請務必收起你的善良!

善良有時也會壞事

有個廣為人知的故事。 遊客在禁獵區保護組織的護送下, 來到了神秘的可哥西裡。 一隻可愛的小藏羚羊跑了過來, 好奇地探頭探腦。 看到可愛的小動物, 遊客們頓時騷動起來, 紛紛上前拍照, 拿出食物和飲水, 要喂這只可愛的小動物。

突然之間, 一聲怒吼響起:“走開!”禁獵區的保護隊長沖過來, 趕跑可愛的小藏羚羊, 不許遊客們餵食。 遊客怒了:“你這是幹什麼?怎麼可以如此粗暴的對待小動物?我們愛護這些小動物, 又有什麼不對?”

“你們這是在造孽!”保護隊長喝斥道:“如果你們對待野生動物太友善, 它們就會以為人類都是善良的,

一旦遭遇盜獵者, 就有可能慘遭獵殺。 ”這樣啊, 遊客們驚呆了。 ——你的善良, 必須要經得起人心的複雜!

看起來是善良的事情, 卻可能因為人的複雜貪婪而變成壞事, 行善務必要考察清楚, 你的善良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避免進入封閉環境

有天下雨, 有個孕婦見門口有個乞丐在淋雨,於心不忍,於是請他進來歇歇腳。乞丐感恩戴德地進了她的家,吃飽飯之後,他發現只有孕婦一個人在家,於是威脅孕婦給他一筆生活費。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下,只有他們兩人在,她失去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傷害,破財消災,付了一萬塊錢給乞丐。

當一個場合,從開放變成封閉,缺少了大家的監督,很難想像,人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在人前可能是謙謙君子,但是到了人後,明顯你弱他強的封閉環境中,你只能任人擺佈。所以,助人為樂可以,但是儘量避免在封閉的空間裡。

以怨報德也很常見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那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斗米,救了急。

窮的這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升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升糧食回家了。

回家後,他的兄弟說,“這一升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多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

所以,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幫助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反觀自身,切勿“欺辱”善良

看看上面幾種類型的人:不顧提示,在動物園中隨意投食;習慣性向他人索取;得到幫助卻總認為還不夠;以怨報德......在我們教育孩子遇到以上四種情況請收起善良的同時,我們是否反觀過自身?我們是否培養了孩子大器、感恩的品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我們是應該的,在我們危難時,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回以感恩之心,只有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敞,千萬不要將孩子培養進死胡同。

告訴孩子:看到他人行善良之事時,對他人報以微笑;得到他人幫助時,對他人報以感謝;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盡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愛心打了水漂,才能讓善良之人有持續行善的動力,才能讓善良不斷傳遞。

不要讓孩子無止境的善良,更不要讓孩子去“欺辱”善良!

有個孕婦見門口有個乞丐在淋雨,於心不忍,於是請他進來歇歇腳。乞丐感恩戴德地進了她的家,吃飽飯之後,他發現只有孕婦一個人在家,於是威脅孕婦給他一筆生活費。在這樣封閉的環境下,只有他們兩人在,她失去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傷害,破財消災,付了一萬塊錢給乞丐。

當一個場合,從開放變成封閉,缺少了大家的監督,很難想像,人到底會做出什麼事情。在人前可能是謙謙君子,但是到了人後,明顯你弱他強的封閉環境中,你只能任人擺佈。所以,助人為樂可以,但是儘量避免在封閉的空間裡。

以怨報德也很常見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窮的這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那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都是鄰居,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斗米,救了急。

窮的這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升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升糧食回家了。

回家後,他的兄弟說,“這一升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碗米不夠,兩碗米不夠,三碗四碗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生活裡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多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

所以,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幫助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反觀自身,切勿“欺辱”善良

看看上面幾種類型的人:不顧提示,在動物園中隨意投食;習慣性向他人索取;得到幫助卻總認為還不夠;以怨報德......在我們教育孩子遇到以上四種情況請收起善良的同時,我們是否反觀過自身?我們是否培養了孩子大器、感恩的品質?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幫助我們是應該的,在我們危難時,他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回以感恩之心,只有這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敞,千萬不要將孩子培養進死胡同。

告訴孩子:看到他人行善良之事時,對他人報以微笑;得到他人幫助時,對他人報以感謝;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時,盡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只有這樣,才不會讓愛心打了水漂,才能讓善良之人有持續行善的動力,才能讓善良不斷傳遞。

不要讓孩子無止境的善良,更不要讓孩子去“欺辱”善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