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伊朗,走在同一片天空下的陌生人13(15萬字持續更新)

傍晚, 一個人拐進一條胡同。

有一種不太好的感覺。

在市場裡走了兩圈, 沒找到換錢地方。 天色漸晚, 只好又一個人離開。

這是我第一次傍晚在伊朗的城市裡趕路,

感覺有點奇怪。 周圍的建築有一種無形壓迫感朝人伸張著, 給人不安與恐怕。 他們的建築意象跟國內的很不一樣。

路上少有行人, 從中國人山人海中來到這裡, 零星幾個人點綴在路上的場景, 一時間失去群居氛圍有一種特別的有失落感。 只感覺身邊有人經過, 行色匆匆。 間或著前前後後地擦肩而過。

眼前這景象:

土黃色的牆壁和深灰色的馬路間, 樹也看不到。 城市除了車鳴, 就是路邊雜貨店鐵器擊打的聲音, 清脆, 有力。 每一聲互擊, 都像是力量的較勁與抗爭。

清真寺裡傳出的誦經的聲音, 喇叭高懸城市上空, 刺啦刺啦作響, 傳送給市民信仰。 寺內除了看護的守門人在活動, 其他一片寂靜。

而誦經依然從寺裡傳出, 聲音由遠及近。 音符像水紋一波連續一波, 在空中生產漣漪。

路上的行人只為趕路。 回家或到達目的地。

這個晚上, 我走了很長很長的一段路。

開始毫無目的, 因為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因為伊斯法罕停留的時間, 足夠逛完該逛的景點。 第一個晚上的想法是躺在房間裡好好睡上一覺。 即使沒有睡覺, 樓下吃點食物或者喝點飲料也能打發相應的時光。

可是放完行李就跟隊伍步行來到這麼個地方。 只知道一條大路, 沿著它走上很久, 過一個十字路口, 繼續前行, 然後要在街上大小經營門面裡找自己的住處。

酒店門面很小, 很不顯眼。 用八十個認真才有可能路過而不會錯過。

只能用記憶的方式,

保存著回去的路。

事實上回去的路它並不難, 再難也能找得到。 難的是不巧進了房間的門, 小今和文明也在。

走了將近一個小時的路。 輾轉來到伊瑪目廣場。 沒錢打車, 一邊拿著手機導航, 一邊步行抄小路, 沿途的黑暗加重了行路的負擔, 不過咬著牙還是生硬地走了下來。

到廣場天已經完全黑了, 但是廣場的燈很亮。 腳趾頭被折磨的隱隱作疼。

伊瑪目廣場是一個特別大的廣場。 網上介紹說它是世界第二大廣場, 僅次於中國的天安門。

胡同走到盡頭就是這座廣場, 裡面真是個熱鬧。

從側面的門走進去, 景別就不一樣起來, 人山人海, 車馬相迎。 好多當地人在這裡消夏。 廣場裡的草坪上鋪著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地毯或者床單, 一家老小姿勢千款百種, 依附於其中, 聊天, 飲食, 嬉鬧, 或者看人來人往。

草坪週邊的環形石路, 馬車賓士而過, 一輛接著一輛, 穿行在廣場裡。 駿馬健碩, 車輪裝飾華麗。 遊客坐在車上迎著晚風, 休閒觀賞廣場四周風景。

這個特別大又神奇的廣場,

燈壁輝煌。 置身於其中, 第一感覺仿佛是進了西遊記裡場景一樣, 真切體驗異域之感。

世界各地遊客彙集于此。 各種膚色以及各種語言。

每天訪客絡繹不絕, 本地人與他們交雜在一起。 本地人多為傍晚出來休閒, 從傍晚一直持續到九十點。 遊客則是全天都有, 即便中午特別熱的天氣, 商鋪關閉, 本地人躲在房間裡不出來, 這裡也有遊客。

他們在廣場的各個角落, 閒逛或逗留。 購物或長談。 因為所見之壯觀, 每個遊客都有一翻心裡話要評論, 於是各國人走到了一起交流感歎, 感慨。 然後每個人都想把整個所見的廣場完整地裝在自己的記憶或者影像裡, 把它帶走。 生怕漏掉哪一部份。

伊瑪目廣場來一次是不夠的, 到伊斯法罕的遊客, 伊瑪目廣場至少應該來兩次,一次白天,一次晚上。只有這樣才能完好地體驗到這個廣場所給這個城市帶來的生活模樣,以及坐落在市中心的它是如何禪定著這個四百多年歲月的滄海桑田。

夜晚的伊瑪目廣場,可以散步,可以靜坐,可以購物,可以與人聊天。每一種方式在日落之後熱氣退去的這裡,都能顯得特別的適當,還能感受到一絲歡欣的涼意。

如果選擇散步,只繞廣場內部一圈的話,半個小時時間可以輕鬆揮發,你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快和時間的流逝。走到原點時你只會感歎,哇,要半個小時!

靜坐也是很好的事情,身邊有走路聲,馬蹄聲,廣場噴水池的潺潺水聲,還有各種聊天聲以及天真爛漫的孩子的打鬧聲。廣場四周是商品門市,可是在這裡,你聽不到商業的叫囂聲。沒有一個成人會大聲說話,當地人更願意疲勞一天之後,找塊空地坐下,哪怕一言不發。望著星空,水池,人群,或者四周的花草。只是靜靜地發會呆,也比高言闊論來的更愜意,更美好。

購物以及與人聊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伊朗人熱情友好,讓每個到這裡的人感到備受尊重。你不必主動找人談話,只要你置身人群就會有人與你攀談。問你來自哪裡,將要去哪裡,或者來到他們國家感覺如何,亦或他們從遠處而來僅僅為了跟你打聲招呼:

“你好,你是來自秦嗎?

是的,我是。

哦!你是來自秦!歡迎你來伊朗!”

然後莞爾一笑,愉快地走開。

一段段非常神氣的感受。

在這廣場,我遇到一個年輕人。隨性談了幾句,他跟我聊起了偶像。

這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中等身材,肌肉突出。

得知我來自中國,他很開心。

他說他會中國功夫,執意要演示一段給我看。

這種執意大約來自他的驕傲與自豪。

表演經歷三分鐘,一招一式有模有樣。他的拳姿跟中國電視裡看到的很相近,每招每式都有模有樣。

我們在他表演之後情不自禁地鼓了掌。旁邊觀看的幾個外國人和年輕的本地人也沒有吝嗇自己的掌聲。

這個年輕人說他喜歡中國,他的偶像是成龍。

如果他說李小龍,我並不覺得意外。

他居然知道成龍。倒讓人意外。

他問我,你有沒有偶像。

我回答說我沒有偶像。

他問完後我在腦子裡思索,想來想去沒有想到什麼偶像這件事。隱約覺得偶像這個領域在生活裡尚且還沒涉及,只是一片空白。

事實上我確實沒有什麼偶像,

小夥子說偶像是人生的信仰,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信仰。

他問我信仰什麼?

我說信仰共產主義

他問共產主義是什麼

我說你知道世界上有個馬克思這個人嗎

馬克思講的是資本主義關係。他說

但是他後面核心部分講的並不僅僅是資本主義關係,還講了資本主義終究要滅亡,取代資本主義的是社會主義,人類的最高追求是共產主義。

小夥子看看我,說,是誰讓你信仰共產主義,你自己還是你爸媽?

我被他這一問給問震住了。我說中國有個人叫毛澤東。

他問我毛澤東是誰,他並不知道毛澤東,只知道成龍。

我跟他解釋,這個人就像他們國家的偉大領袖哈梅內伊。

關於偶像和信仰,回酒店的路上我想了一路。

我發現我是個沒有信仰的人。可是有時候又不承認。

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關於信仰這種事情。

活得有沒有精神寄託,也許可以檢驗一個人的信仰。有時候信仰不一定遙遠,不一定要偉大,但一定要在內心裡覺得它真實。真實讓人覺得有意義。而持有假信仰,會讓人覺得空洞。

有時候,它比沒信仰還可怕。

回去的路我又走了很久,走到酒店時兩隻腳被磨起了泡。這是我在國外一個人走過最長的一段黑路,從傍晚走到深夜。

還好一路有信仰和偶像這樣深邃的哲學話題伴隨思考,讓我可以坦然地面對這空無一人的街道。

伊瑪目廣場至少應該來兩次,一次白天,一次晚上。只有這樣才能完好地體驗到這個廣場所給這個城市帶來的生活模樣,以及坐落在市中心的它是如何禪定著這個四百多年歲月的滄海桑田。

夜晚的伊瑪目廣場,可以散步,可以靜坐,可以購物,可以與人聊天。每一種方式在日落之後熱氣退去的這裡,都能顯得特別的適當,還能感受到一絲歡欣的涼意。

如果選擇散步,只繞廣場內部一圈的話,半個小時時間可以輕鬆揮發,你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快和時間的流逝。走到原點時你只會感歎,哇,要半個小時!

靜坐也是很好的事情,身邊有走路聲,馬蹄聲,廣場噴水池的潺潺水聲,還有各種聊天聲以及天真爛漫的孩子的打鬧聲。廣場四周是商品門市,可是在這裡,你聽不到商業的叫囂聲。沒有一個成人會大聲說話,當地人更願意疲勞一天之後,找塊空地坐下,哪怕一言不發。望著星空,水池,人群,或者四周的花草。只是靜靜地發會呆,也比高言闊論來的更愜意,更美好。

購物以及與人聊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伊朗人熱情友好,讓每個到這裡的人感到備受尊重。你不必主動找人談話,只要你置身人群就會有人與你攀談。問你來自哪裡,將要去哪裡,或者來到他們國家感覺如何,亦或他們從遠處而來僅僅為了跟你打聲招呼:

“你好,你是來自秦嗎?

是的,我是。

哦!你是來自秦!歡迎你來伊朗!”

然後莞爾一笑,愉快地走開。

一段段非常神氣的感受。

在這廣場,我遇到一個年輕人。隨性談了幾句,他跟我聊起了偶像。

這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中等身材,肌肉突出。

得知我來自中國,他很開心。

他說他會中國功夫,執意要演示一段給我看。

這種執意大約來自他的驕傲與自豪。

表演經歷三分鐘,一招一式有模有樣。他的拳姿跟中國電視裡看到的很相近,每招每式都有模有樣。

我們在他表演之後情不自禁地鼓了掌。旁邊觀看的幾個外國人和年輕的本地人也沒有吝嗇自己的掌聲。

這個年輕人說他喜歡中國,他的偶像是成龍。

如果他說李小龍,我並不覺得意外。

他居然知道成龍。倒讓人意外。

他問我,你有沒有偶像。

我回答說我沒有偶像。

他問完後我在腦子裡思索,想來想去沒有想到什麼偶像這件事。隱約覺得偶像這個領域在生活裡尚且還沒涉及,只是一片空白。

事實上我確實沒有什麼偶像,

小夥子說偶像是人生的信仰,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信仰。

他問我信仰什麼?

我說信仰共產主義

他問共產主義是什麼

我說你知道世界上有個馬克思這個人嗎

馬克思講的是資本主義關係。他說

但是他後面核心部分講的並不僅僅是資本主義關係,還講了資本主義終究要滅亡,取代資本主義的是社會主義,人類的最高追求是共產主義。

小夥子看看我,說,是誰讓你信仰共產主義,你自己還是你爸媽?

我被他這一問給問震住了。我說中國有個人叫毛澤東。

他問我毛澤東是誰,他並不知道毛澤東,只知道成龍。

我跟他解釋,這個人就像他們國家的偉大領袖哈梅內伊。

關於偶像和信仰,回酒店的路上我想了一路。

我發現我是個沒有信仰的人。可是有時候又不承認。

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關於信仰這種事情。

活得有沒有精神寄託,也許可以檢驗一個人的信仰。有時候信仰不一定遙遠,不一定要偉大,但一定要在內心裡覺得它真實。真實讓人覺得有意義。而持有假信仰,會讓人覺得空洞。

有時候,它比沒信仰還可怕。

回去的路我又走了很久,走到酒店時兩隻腳被磨起了泡。這是我在國外一個人走過最長的一段黑路,從傍晚走到深夜。

還好一路有信仰和偶像這樣深邃的哲學話題伴隨思考,讓我可以坦然地面對這空無一人的街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