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源不夠自己造,於是德國科學家造了個“太陽”| 潮科技

傳說, 天上一共有 9 個太陽, 因為太熱, 後羿射掉了 8 個, 現在只剩下 1 個太陽。 我不知道傳說是不是真的, 我只知道現在有人要造“太陽”了。

本周, 在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Jülich 的防輻射棚內, 德國科學家們正式開啟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陽”項目——Synlight。

據稱, 這項造價為350萬歐元(約合2600萬人民幣)的科技將在人類與氣候變化的對抗中起到關鍵作用。

科學家們正在審核“人造太陽”Synlight

Synlight 系統由149盞強大的短弧氙燈組成, 能發出比日常太陽輻射高10,000倍, 溫度最高可達3000攝氏度。 從外形看來, Synlight就像一個反向的抛物面反射器。

Synlight從外觀上看像一個反向的抛物面反射器

科學家們希望利用Synlight的極高溫度生產太陽能燃料(如氫燃料), 並幫助研究人員們找到一種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德國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的環保部長 Johannes Remmel 在發佈會上表示:

人類必須竭盡所能地利用現有科技去創造可再生能源, 但如果我們不敢投資創新型研究, 這種能源轉換很可能停滯不前。

其實, 類似的基於光學原理的技術早已在美國出現, 例如沙漠中龐大的太陽能發電站。 這些太陽能發電站利用反射鏡吸收太陽光並將其轉化為水能,

從而帶動渦輪機旋轉, 創造清潔電能。

例如, 由穀歌、NRG能源公司、RG能源公司和BrightSource能源公司合作經營的世界上最大的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 就可產生供給14萬戶家庭使用的電力。

令人震撼的美國伊萬帕太陽能發電站(Ivanpah Solar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

同理, Synlight 團隊也在試圖利用“人造太陽”製造氫燃料。

不同於石油和天然氣, 氫燃料燃燒後不會產生二氧化碳, 也因此被科學家們視為“未來的燃料”。

氫能源的優勢

氫燃料是由水蒸氣中的化學物質提取而成的, 而這種提取過程往往需要巨大的能量加持。 如果一個公司從煤炭或天然氣發電廠獲得能源,

那麼其提取的氫燃料就不能被稱作真正的無碳能源。

事實上, 德國人製造的這台“人造太陽”也無法完全解決能源轉換的難題, 因為Synlight本身的運轉就需要大量電能。 英國《衛報》指出, Synlight運轉4小時所需電量相當於一個四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量。

即便太陽能受天氣、緯度、地形影響較大, 科學家們仍對這“最大的潛在能源”抱有信心。

正如德國航空航太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Karsten Lemmer在一份聲明中所說:

未來, 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供電的主要來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