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制鞋機器人問世!8小時能製造600雙耐克鞋

機器人正全面入侵時尚產業生產鏈條, 最先面臨殘酷現實的是將被搶去飯碗的服飾生產工人。

生產一雙Nike鞋的過程中, 操作最為複雜的部分是組合鞋面。 許多運動鞋的鞋面看起來是一塊整體, 沒有任何可見的縫合痕跡, 但實際上, 它們是由多達40塊材料組成, 這些材料堆在一起並通過加熱融合。 即便機械能掌控大部分制鞋流程, 這部分依然超出它們的能力範圍, 仍由人工作業。

如今機器人時代到來。

據彭博最新消息, 美國運動品牌Nike 4年前投資的Grabit初創公司日前研發出利用靜電吸附力來讓機器操控物體並組裝的機器,

該制鞋機器的工作速度是普通工人的20倍, 在8小時的輪班期間, 一台機器在一個工人的控制下最多可生產600雙Nike鞋, 即每分鐘至少生產一雙鞋。

Nike希望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和歐洲。 該公司先是在俄勒岡州設立了一個先進生產技術研發部門。 2015年, Nike又宣佈與其製造合作夥伴Flex合作研發新技術。 Nike公司首席運營官Eric Sprunk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表示, Grabit在戰略上與Nike在推動先進製造技術方面的努力相契合。

根據Nike提供的官方資料, 該公司在全球擁有591家工廠, 總共雇用了超過100萬名工人, 其生產嚴重依賴亞洲的廉價勞動力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 Nike在中國的工廠今年底將引進十幾台制鞋機器以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現在, Nike正在試圖改變制鞋業對大量勞動力的依賴,

讓製造工廠搬到離美國和歐洲的大型消費市場更近的地方。

有分析人士表示, 雖然未透露機器人對傳統生產的具體影響, 但毫無疑問將會持續讓工人失業。 而對Grabit來說, 與Nike的合作表明, 它的技術正在吸引世界上最著名服裝公司的目光, 以後也會更多的服裝工廠仿效。

而Nike的主要競爭對手, 比如愛迪達, 也制定了相似的目標, 正在研發各自的先進制鞋技術。

不久前有歐洲新聞報導稱, 愛迪達宣佈再次將中國部分生產線撤回德國智慧概念工廠Speed Factory, 使用機器代替人工製造, 以期降低生產成本。 愛迪達還計畫於今年在美國開設第二家Speed Factory, 預計兩家Speed Factory工廠的年產能為100萬雙。

愛迪達在今年4月宣佈,

今年秋冬將生產5000雙具有3D列印鞋底夾層的Futurecraft 4D跑鞋, 預估到2018年底這款鞋的累計銷售量將超過10萬雙。

不過, 愛迪達首席執行官Kasper Rorsted反駁了品牌把製造業主體遷回發達國家自動化工廠的傳聞, 稱在現階段純屬幻想。 Kasper Rorsted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愛迪達也不會將生產線搬至美國, 並稱Under Armour、Nike等競爭對手要將生產線搬回美國的決定非常愚蠢。 他強調, 這些品牌將生產線搬回美國只是為了所謂的政治利益, 從實際利益上來看, 高成本的勞動力只會令品牌失去原有的優勢。

受電子商務所掀起的“現買現穿”風潮影響,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23年底Nike集團、愛迪達將近20% 的運動鞋將出自更為自動化的工廠。 大摩引述國際機器人協會資料指出,

未來3年130萬台新機器人將會被安裝在全球各地工廠。 受此影響, 國際勞工組織預估未來20年約有56% 的亞洲勞工, 將受科技浪潮的衝擊而失業。

摩根士丹利還指出, Nike、愛迪達更為低廉的製造成本將讓Asics、New Balance、Under Armour以及Sketchers等競爭對手面臨很大的麻煩。

把握企業情緒, 共同探討破局之路>>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 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 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