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昨天,從北京寄到龍游193塊錢

193元錢, 她把清廉自律的家風寄回龍游

作者:龍游縣紀委 羅冬琴

昨日, 我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

書信, 對於年青人而言, 已不是尋常通訊工具了, 然後我並不驚訝, 因為有約在先。

但拆開信封, 我終究還是驚呆了:除了兩頁信紙, 還放著193元錢……

此時我, 心有著暖意, 鼻子卻有些發酸。

這二十多天前與她的一場相處, 在我心間又泛起波瀾。

她, 是從龍遊山鄉走出去的革命家的女兒;她, 是龍游縣歷史名人的女兒;她, 是卓越的中國共產主義戰士的女兒。

她叫華景杭, 是中國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華崗同志的小女兒。

她與丈夫祁大鈞教授應邀來龍游參加“華崗紀念館開館儀式”。 我與她形影不離地相處了五天:伴她在榮昌廣場懷念從前, 陪她回到廟下老家走過青石板古街, 一起去了龍遊石窟, 一起手挽著手在江濱公園賞夜景……

那些時日裡, 我是與她相處最多的人,

本想把這段美好的日子珍藏於心便好, 但, 此刻, 我不再平靜。

“你好, 小羅, 你大熱天還來接我, 太麻煩你了”。 在火車站出口, 我見她第一面時, 她握著我的手說。

一種溫情微笑、慈眉善目的親切感, 讓我不由得歡樂起來。 次日清晨, 我們早早地就趕往華崗故里廟下村, 她時不時問“秒娃(廟下)快到了沒”。 那時刻, 70多歲的她, 就如一個迫不及待回家找媽媽的小孩——也許, 這就是近鄉情怯。 她渴望回來看看父親小時候出生、成長的地方, 已是多年的夢。

下了車, 我們一行人站在老房子大門外, 陪她一起尋找華崗先輩的印記。

“閨女”, 一位年齡與她相仿的近親迎了出來。

“我想回來看看”。

她們相擁而泣, 那一幕, 在場的人都被深深感動。 老家情懷一點就燃, 老家情絲從斷卻。 然後, 鄉里鄉親不少人拿出給她準備的茶葉、筍乾等老家特產, 她又都一一謝絕了。

華崗紀念館開館那天, 她在烈日下一站幾小時。 高溫炙烤, 對於一個身體欠佳的老人而言, 實非易事。 我給她備了些水果, 她感動之餘對我說,

“小羅, 讓你破費了, 下不為例”。

這讓我很納悶, 客人來了, 吃點水果, 太平常了呀。

事後, 她說起華崗同志生前立了家規, “廉潔自律, 精打細算, 艱苦奮鬥”, 我留下的只有敬佩了。

她說, “無論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 還是新中國成立後, 我父親都幾十年如一日, 嚴謹細緻, 任勞任怨, 勤奮工作”。

有天晚上, 我陪她在江邊散步。 她回憶起她的父親, “那是1953年的春節, 我和我母親同時病重、急需去醫院。 當時, 父親的駕駛員準備用父親的配車送我們母女倆, 被父親嚴厲制止。 後來, 還是鄧穎超同志安排人送我們去的”。

我又一次驚訝地望著她, 而她眼中閃著淚光。

在她臨走的前夕, 我出錢給她訂了從龍遊到杭州的高鐵票。 之後, 我給她彙報銷路費的時候, 心想, 才193元錢, 就一併給她匯了過去。

這讓我想起那晚與她的漫步, 本以為這是段“傾聽過往的故事”, 直到昨日我拆開信封, 看到如數退還的錢時, 不禁感慨“卓越革命家的女兒”的真實家風。

華景杭前輩,不,華奶奶,是我欽佩的人——她始終堅持“廉潔自律”的家風,無論她走到哪裡,都帶著質樸而優秀的風骨和氣質,自律自省,廉潔氣正,坦蕩蕩地笑對人生。

在我眼中,她寄回的不僅僅是193元錢,而是龍遊人一直引以為傲的華崗先生的崇高精神。

華景杭前輩,不,華奶奶,是我欽佩的人——她始終堅持“廉潔自律”的家風,無論她走到哪裡,都帶著質樸而優秀的風骨和氣質,自律自省,廉潔氣正,坦蕩蕩地笑對人生。

在我眼中,她寄回的不僅僅是193元錢,而是龍遊人一直引以為傲的華崗先生的崇高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