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他成功組織宜昌大撤退,完成中國版的敦克爾克

如果不是因為電影《敦克爾克》, 也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他就是盧作孚。 民生公司的創立者。

圖注:盧作孚。

抗戰爆發後, 盧作孚被任命為軍事委員會水陸運輸管理委員會主任。

但一個難題也出現在了他面前: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 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 並確定四川為戰時大後方。 當時進出四川的通道只有一條長江。

而宜昌以上的三峽航道狹窄, 彎曲複雜, 灘多浪急, 險象環生, 有的地方僅容一船通過。 1500噸以上的輪船不能溯江而上, 所以, 從上海、南京、武漢來的大船, 都不能直達重慶, 必須在宜昌“換乘”大馬力小船。

圖注:“民元”輪。

1938年春, 隨著國民政府的西撤, 大批人流、物流, 冒著敵機的轟炸, 從長江上游、華北、華中地區湧向四川, 來到宜昌。

特別是, 1938年10月, 距宜昌僅300公里的武漢淪陷之後, 這股撤退潮一時達到高峰。 只有10萬人口的宜昌城滯留人員最多時達到3萬多人。

1938年秋, 宜昌江邊從一馬路到十三碼頭數裡長的空地上, 被密密匝匝的各種待轉運的貨物擁塞得水泄不通。 而此時日軍正在瘋狂地向宜昌推進, 飛機不停飛到宜昌轟炸。

當時能走峽江的只有民生輪船公司的22艘輪船和2艘外輪。 而民生公司單艘船運載量只有200-600噸。 按當時的運力計算將全部的人員和貨物轉運到重慶需要一年。

更麻煩的是, 再過40多天, 長江就將迎來枯水期。 水位下降以後, 大船根本無法航行。 而日軍隨時都有可能從武漢順江而上。

國民政府軍政部下令民生公司將所有船隻開到武漢下游田家鎮鑿沉,

以封鎖江面阻止日軍從長江入川。

但這一命令被盧作孚拒絕了。

承受著巨大壓力和風險的盧作孚召開緊急會議, 擬定了一份緊急運輸方案, 並親自向各部門作部署。

圖注:盧作孚在召集公司骨幹開會。

當時, 宜昌至重慶去時溯江而上要走4天,

返回順江而下需2天, 來回一趟6天。 為了縮短運載時間, 盧作孚將整個運輸劃分為三段航行, 即宜昌至三鬥坪為第一段, 三鬥坪至萬縣為第二段, 萬縣至重慶為第三段。 每艘船以吃水深度、馬力大小為基本依據, 用一部分船隻先運貨物至三鬥坪, 當即返回, 再由公司調船運至萬縣或直運重慶;對重要物資和大型貨物則由宜昌直接運至重慶, 並在重慶滿載出川抗日的將士, 再順江而下。

為了擴大運力, 他將二等艙鋪位改為坐票, 並對難童實行免費, 對貨物運費也只收平時的十分之一。

針對三峽航段不能夜航的問題, 他們把集貨物的裝卸時間定在晚上, 搶在白天航行, 並增設碼頭和轉運站, 增加3000多工人, 徵用民間木船850餘隻運載輕型物資。

1938年11月,日本內閣發表對華第二次聲明,宣稱要徹底消滅國民黨政府,建立東亞新秩序,在華日軍加緊了對湖南、湖北的攻佔。遭遇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後,日軍對宜昌實施更為瘋狂的轟炸。

民生公司每天都有船隻被炸毀,船員被炸死,但這並沒有炸斷這條航線……

1938年12月,隨著枯水斯的到來,一度擁擠不堪的宜昌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據統計,宜昌淪陷前,民生公司運送部隊、傷兵、難民等各類人員150余萬人,貨物100余萬噸,其中包括2萬噸空軍器材和廣東炮廠的物資。

現在看來,除了佩服盧作孚的強大組織能力之外,其數學上的天賦無疑是創造這一奇跡的基礎。

(三)

戰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轉移至上海,以此作為向沿海、遠洋發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臺灣、汕頭、香港等南洋航線和由上海到連雲港、青島、天津、營口等北洋航線。並在臺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圖注:1945年盧作孚在美國參觀大古力水電站。

他還集資100萬美元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擁有各種船駁150餘隻,噸位72000噸,職工9000余人。

1980年,四川省委為盧作孚作出結論:“盧作孚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1938年11月,日本內閣發表對華第二次聲明,宣稱要徹底消滅國民黨政府,建立東亞新秩序,在華日軍加緊了對湖南、湖北的攻佔。遭遇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後,日軍對宜昌實施更為瘋狂的轟炸。

民生公司每天都有船隻被炸毀,船員被炸死,但這並沒有炸斷這條航線……

1938年12月,隨著枯水斯的到來,一度擁擠不堪的宜昌城幾乎成了一座空城。

據統計,宜昌淪陷前,民生公司運送部隊、傷兵、難民等各類人員150余萬人,貨物100余萬噸,其中包括2萬噸空軍器材和廣東炮廠的物資。

現在看來,除了佩服盧作孚的強大組織能力之外,其數學上的天賦無疑是創造這一奇跡的基礎。

(三)

戰後,盧作孚把長江航線的重點轉移至上海,以此作為向沿海、遠洋發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臺灣、汕頭、香港等南洋航線和由上海到連雲港、青島、天津、營口等北洋航線。並在臺灣、廣州、香港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圖注:1945年盧作孚在美國參觀大古力水電站。

他還集資100萬美元創辦“太平洋輪船公司”,購入海輪3艘,把航線延伸到越南、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擁有各種船駁150餘隻,噸位72000噸,職工9000余人。

1980年,四川省委為盧作孚作出結論:“盧作孚為人民做過許多好事,黨和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