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體檢單上出現這幾個字,千萬別以為自己病入膏肓啦!

本文專家觀點:

魏 瓊,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

王丕琳, 北京天壇醫院乳腺外科主任

張 良, 北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葉定偉,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丁偉群, 華山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陳步東, 北京胸科醫院影像學中心主任

巴 一, 天津市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結節、增生、糜爛、腫瘤標誌物升高……我得重病了怎麼辦!

慢著!先別急著自己給自己下“病危通知”, 你離病入膏肓可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呢!

健康時報記者陸瑤攝

結節?

1、甲狀腺結節:絕大多數是良性

“你體檢也查出有甲狀腺結節了?”這恐怕已經成了中年人體檢後的常見對話。 不過別怕, 每5個人中至少就有1個人有甲狀腺結節, 而且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 惡性結節只占5%。 但良性甲狀腺結節也建議半年至一年做一次甲狀腺超聲檢查。

2、乳腺結節:不一定是乳腺癌

出現乳腺結節不要怕, 不一定都是乳腺癌。 醫生常說“結節是個筐, 啥病都往裡裝”。 乳腺結節包括增生性結節、腫瘤性結節、癌結節、炎性結節等等。 像增生性結節, 就可能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飲食, 保持愉悅的生活態度等等緩解。 所以要先確定結節的性質, 再進行針對性治療。

3、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檢查出肺結節很容易聯想到肺癌。 但其實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96.4%的肺結節為良性結節。 如果是第一次發現肺結節, 建議及時就診, 聽聽醫生的專業性建議。

增生?

4、乳腺增生:檢出率超肥胖

實際上, 乳腺增生不是什麼大病, 屬於一種非炎症非腫瘤性疾病, 與女性的內分泌以及情緒有很大關係。 據《北京市2015年度體檢統計資料報告》,

41.63%的女性檢查出乳腺增生, 異常檢出率還超過肥胖。

但乳腺增生多年不愈的女性還是要注意, 儘管不是每一例乳腺增生都會惡變, 但兩者有一定的聯繫, 所以應當積極進行乳腺保健與治療, 像有重度增生的女性應半年檢查一次, 積極觀察。

5、骨質增生:骨頭上長了皺紋

骨質增生又叫骨刺, 是人體骨骼衰老的表現, 40歲以後才會逐漸出現, 就像人老了臉上要長皺紋一樣, 是人體的自然過程。 總的來說, 只有壓迫其他組織產生症狀並且保守治療無效的骨質增生才需要手術切除。

6、前列腺增生:不會轉為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疾病, 雖然都發生於前列腺, 但在一般情況下, 前列腺增生本身是不會轉變為前列腺癌的。

不過,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50歲後的男性還是推薦每年做個PSA檢查和直腸指檢。

糜爛?

7、宮頸糜爛:一種生理現象

不少人在小廣告上熟悉了這個名詞, 但宮頸糜爛其實早已經被逐出“疾病家族”。 2008年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標明這是一種生理現象, “糜爛”是過去比較便於老百姓理解的描述方法, 但並不是真的宮頸“爛”了。 宮頸糜爛不會導致宮頸癌, 這兩者只是在外觀上相近罷了。

8、胃部糜爛:只是淺表破損

胃部糜爛不是真的胃就“爛了”, 而是指胃腸黏膜非常淺表的破損, 且破損不超過黏膜肌層。 當破損超過了黏膜肌層, 就是“潰瘍”了。 “糜爛”發生的原因是多樣的, 有些健康人胃粘膜也可出現零星的糜爛灶。

被診斷者應即時查明病因, 對症治療。

腫瘤標誌物

9、腫瘤標誌物高了:也未必是腫瘤

腫瘤標誌物的特異性並非百分之百, 並不是說腫瘤標誌物增高就表示肯定患上了腫瘤, 還需綜合評定。 比如, 臨床上就曾有人過分關注腫瘤標誌物, 哪個指標稍高些就緊張的不得了, 即使醫生明確告知不是腫瘤, 他也非要一查再查, 結果查來查去還是什麼腫瘤也沒有, 鬧了一場虛驚。

太擔心了不可取,

但也別完全不管了!

本文參考資料:健康時報2011年09月08日《甲狀腺結節很少癌變》2015年09月03日《骨質增生需要手術嗎?》2016年05月06日《前列腺增生一般不會癌變》2011年12月01日《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細辨別》2016年11月04日《得乳腺增生的比胖子多!》2017年05月16日《乳腺結節不一定是癌》2017年02月28日《宮頸糜爛, 不是病但得管管》2016年01月28日 《別被腫瘤標誌物嚇到》上觀新聞《關於“糜爛”這個詞,你的誤解有多深?》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賈慧慧

不是病但得管管》2016年01月28日 《別被腫瘤標誌物嚇到》上觀新聞《關於“糜爛”這個詞,你的誤解有多深?》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期編輯:賈慧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