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孤行於海《環球夢》第三部:流浪紐西蘭,第二章,《城市之光》—奧克蘭

作者:孤行於海(旅行家)

拉起眼罩, 拔掉耳塞。 剛剛還細若蚊語的聲音驟然變大, 眼前漸次明朗。 乘客們大都醒了——至少身體已經醒來。 廁所外排著長長的隊伍, 推拉門開開合合忙個不停。

看看表, 航程已過去三分之二。 期間, 吾醒過幾次, 還做了斷斷續續的夢。 夢的是什麼想不起來, 只覺得上不來實感, 就像踩在柔軟的棉花上。 淡藍色的玻璃阻隔了光線的透入, 無法分辨此刻身處何地。 沒有變幻的風景, 沒有緊張的顛簸, 沒有通告與指示牌, 機艙處於一種相對停滯的魔法狀態。 人們對此毫不在意, 自顧自地忙著各自的事情,

就像被集體催眠。 百年前搭乘飛機時的那份疑慮和恐懼, 已被徹底遺忘。 一切都如午後的紅茶般閒適與平和。

隔壁的大叔在看報紙, 吾帶看不看地瞟了幾眼:消失的航班仍未出現;幾個國家正為領土爭得面紅耳赤;歌手聚眾吸毒被抓;不動產登記制度讓投機客手忙腳亂……

哪裡都不太平, 吾想, 好消息一個都沒有。 世界這麼大, 卻依然無法容納人的欲望, 而那是世界上最令人絕望的牢籠。 因為囚徒是自己走進去的, 並非被外力所強迫。 他們走進了因為自己的欲望而製造的牢籠, 將鑰匙丟棄到鐵欄外。 沒人知道他們被幽禁在裡面這件事。 沒人能看透別人的內心。 每個人都手握自由, 卻又哪裡都去不了。

看著機艙中的各種面孔:眉飛色舞的中年婦女, 鬱鬱寡歡的消瘦男子, 面容姣好的年輕女孩, 追憶往昔的白髮老人, 還有時不時便莫名哭泣的懵懂孩童。 他們手中的自由曾經、正要、遲早會被欲望所俘獲。

離降落還有一個小時, 吾把眼罩、耳塞、充氣枕、拖鞋一一收入背包, 合上剛剛看了個開頭的《百年孤獨》。 這本被譽為“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直到近兩年才在國內正式授權出版。 此次的旅行讓他終於有時間細細品讀一下了。

經歷了捲土重來的耳鳴和稍重的顛簸, 飛機平穩降落在奧克蘭國際機場。 入境處不大, 只開了三四個窗口, 吾站在一對情侶後面。 男的穿著件鮮豔的夏威夷衫, 配條七分牛仔褲, 戴副大得誇張的墨鏡。

女孩看上去小他兩三歲, 個子也矮了半頭, 穿著淡藍色的素質連衣裙, 戴頂草帽, 腳踩白色帆布鞋。 豐滿的少女時代的面龐已悄然後退, 留下的痕跡被率直而平靜的輪廓所蓋過。

出門時值下午六點, 風和日麗, 綠樹成蔭。 天空藍得很不真實, 就像死囚眼中的世界。 玻璃大廈反射著刺眼的亮光, 儼然站在世界的中心。 幾個食客坐在門外的餐車旁聊天。 銀色的車體中, 熱狗滋滋作響。 空氣裡彌漫著咖啡誘人的香味。

計程車也一塵不染, 擦拭得鋥鋥發亮。 司機們穿著整齊的制服, 紮著領帶, 側立車旁。 雖然由於價格昂貴, 生意門可羅雀。 但他們似乎並不著急。 畢竟四平八穩的人生有時也會擁有巨大的虛脫期。

坐上前往市區的大巴,

吾手中印有伊莉莎白二世的紙鈔已變成兩枚硬幣。 路兩旁都是些低矮的民房, 院子裡種著鮮花、灌木, 擺著微微落塵的圓桌和形單影隻的塑膠椅。 街道上, 學生模樣的女孩正在路口等紅綠燈。 戴著耳機的男子牽著愛犬從與車相反的方向小跑而過。 孩子們在公園的草地上追逐打鬧。 大部分的植物仍未褪去盛夏的綠意。

出門時值下午六點, 風和日麗, 綠樹成蔭。 天空藍得很不真實, 就像死囚眼中的世界。 玻璃大廈反射著刺眼的亮光, 儼然站在世界的中心。 幾個食客坐在門外的餐車旁聊天。 銀色的車體中, 熱狗滋滋作響。 空氣裡彌漫著咖啡誘人的香味。

計程車也一塵不染, 擦拭得鋥鋥發亮。 司機們穿著整齊的制服,

紮著領帶, 側立車旁。 雖然由於價格昂貴, 生意門可羅雀。 但他們似乎並不著急。 畢竟四平八穩的人生有時也會擁有巨大的虛脫期。

坐上前往市區的大巴, 吾手中印有伊莉莎白二世的紙鈔已變成兩枚硬幣。 路兩旁都是些低矮的民房, 院子裡種著鮮花、灌木, 擺著微微落塵的圓桌和形單影隻的塑膠椅。 街道上, 學生模樣的女孩正在路口等紅綠燈。 戴著耳機的男子牽著愛犬從與車相反的方向小跑而過。 孩子們在公園的草地上追逐打鬧。 大部分的植物仍未褪去盛夏的綠意。

三十多分鐘後, 大巴進入城區, 都市的摩登感撲面而至。 吾正接近城市的中心。 按照司機的指點, 他在第四站的皇后大道下了車, 那裡離預訂的TheAttic Backpackers青年旅舍只有一小段步行的路程。

黃昏將至,薄薄的雲幕不知何時已鋪滿頭頂。晚霞將雲染成淺淺的橘色,暖暖的光籠罩著奧克蘭。吾拿出列印好的地圖,依著十字路口的街牌確定自己的位置。轉來轉去,終於在兩個咖啡館間的小巷裡看到了旅舍的標誌。

進門就是個看上去很古老的電梯。配有紅色的鐵閘門,頭頂沒有顯示幕。按下門旁的黑色按鈕,密封的箱體自頭頂款款而下。吾探頭探腦地走進去,帶著貓君那樣的好奇。不知旅舍在幾層,他只好從頭到尾按了一遍。

在原地站了半天,鐵塊一動不動。門大敞著,仿佛剛剛就是它的畢業之旅。吾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靜。直到他試著從裡面將紅色閘門拉上,電梯才開始向上運行。

二層、三層、四層,旅舍原來藏在五層一扇木門後面。服務台裡坐著個穿黑色T恤的體態豐盈的女孩,吾遞上預訂單和房費。已經不是第一次住青旅了,哪裡都大同小異,輕車熟路。

女孩拿來鑰匙,在示意圖上標出三人間的位置,簡單介紹了各種設施。

“明天一早就走,大概六點半。鑰匙怎麼辦?”吾問。

“哦,丟到窗臺上的罐子裡就行。”女孩說。

房間裡沒人,有兩張床上扔著個人物品。吾在最後的床上坐下,傾聽時間的指針叩擊意識的硬核。

經過漫長的跋涉,他終於在這城市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暫時安定下來。陌生的國度,未知的旅行,對他來說,已不再是遙遠的令人惶惑的夢。摘掉平日裡那張既不討厭也不喜歡的面具——權當用作工具的面具,吾得以在陌生的地方自由呼吸。

此時此刻,他無需向誰傾訴胸中的念想。語言早已喪失力量,沉默開始混入現實的空間,就像煙從僅有的門縫悄悄潛入到房間裡那樣。

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的旅程註定如此漫長,也許還要與這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的沉默長久地共存下去。但這沉默對吾來說委實彌足珍貴。人多多少少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來的——吾一直這麼認為——當別人和自己差別太大時會感到生氣,過於相像又會覺得悲哀。所以如果能無需別人的理解而過得下去,那再好不過。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晚餐決定在外面解決,略作休整的吾重新回到皇后大道。

街上車流不息,人潮湧動。路燈、景觀燈、車燈、霓虹燈交相呼應,盡顯都市繁華。男男女女與他擦身而過,白色、黑色、黃色的面龐上帶著不同的表情。在同樣的時間與空間中,吾看到不同的情感那界限分明的邊緣。

道路盡頭是奧克蘭的標誌性建築——碼頭大樓,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樓體由沙岩砌成,外型穩重堅固,線條清晰明朗。半開的窗戶裡透出溫暖的黃色燈光,像煤油燈那般古意盎然。高聳的鐘樓之上,風向標一刻不停地兀自轉動。

樓後是王子碼頭。幾艘遊艇在纜繩的拽曳下起起伏伏,海鷗於水面隨波逐流,潮水一遍又一遍舔舐著木樁。空氣中有海的味道,潮潮的、鹹鹹的。放眼望去,壯觀的海港大橋橫跨于寬闊的水面之上。海的那一邊燈火輝煌。

如此目睹的光景,不過是現實世界極小的一部分,吾想。我們總認為看到的世界便是世界的全貌,其實不是那樣。真正的世界位於更深更遠的地方,就像海的另一邊那樣。也許偶爾能跨過一座小橋,看到些許不同的風景,但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在橋下駐足觀望。

陰沉的雲將頭頂籠罩,風更涼了。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雨已悄悄落下,吾能從溫熱的臉頰上捕獲到它們存在的訊息。夜幕降臨,維多尼亞街和聯邦街交界處的天空塔被五彩繽紛的燈光所籠罩。高聳的塔身與塔底的大型賭場、高檔餐廳、五星賓館共同組成了巨大的“天空城”。人們正以損耗古老的“拉普達”式的人文理念為代價換取愈發“便利”的生活。

站在燈火輝煌的十字路口,吾的視網膜上留下一條條清晰又稍縱即逝的光的尾線。各式各樣的人不知從何處絡繹不絕地到來,站在光的路口等待交通燈發出急促的嘟嘟聲。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車聚集在這裡,它們都擁有各自要去的場所和要回的地方。漆黑的夜色中,越來越多的光將吾包圍。紅的光、黃的光、藍的光,餐廳的光、商場的光、看板的光。他流連於光的世界,他迷失在炫目的城市之光中。

“先生,能給一塊錢嗎?”恍惚間,一個乞丐忽然湊了過來。他看上去十六七歲的樣子,戴頂破舊的針織帽,沒有穿鞋。地面濕漉漉的,很少有人在這樣的天氣中不穿鞋。吾遞上一塊印有女王頭像的硬幣,少年小心翼翼地接過。

“謝謝您,先生。願上帝保佑您!”他說。

男孩拿著硬幣跑開了。循著他去往的方向,吾看到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坐著個更加渺小的身影。那裡一片昏暗,城市之光亦無法企及。仿佛光想回避這一事實,想把什麼塞進心底的小洞,蓋上蓋子。

他們沒有自己的去處,吾想,而我也找不到歸宿。沒有去處,也找不到歸宿——似乎從很久以前就是這樣。有些人生並不能單純地劃分成明亮或者黑暗,在那之間有所謂陰影的中間地帶。時至今日,對他或他們而言,唯一的去處仍是“此刻所在之地”。要真正弄清楚歸宿的所在,還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努力。

在鄰近旅舍的街角買了便當和果汁,坐著古老的電梯回到五樓。廚房的冰櫃裡塞滿了寫好名字的食物。灶臺上擺著大大小小的調料瓶。

吾從架子上拿下玻璃杯,倒進果汁,又從抽屜裡翻出餐盤。有人在灶邊忙碌。有人在座位上玩遊戲。有人在外面的陽臺上聊天。吾只是默默吃飯。什麼都沒想,什麼都沒說。

回到房間,另外兩個住客一個在視頻聊天,一個在收拾行李。吾抬抬手打個招呼,簡單聊了幾句。大家都是孤獨的旅行者。

不一會兒,收拾行李的那人背著小包出去了,還在視頻聊天的人摘掉耳機,問是否可以關燈。

黑暗中,電腦螢幕發出瑩瑩的亮光。有誰拉著行李箱從門口經過。吾想起那個沒有穿鞋的少年和他奔向的小小身影,今夜他們又將存在於城市的哪個角落。

吾躺在床上,靜下心,閉上眼。意識的尾燈像漸漸遠去的末班列車,徐徐加速,越變越小,最終被吸入黑夜的深處。列車走後,吾睡著了,只留下風穿過白樺林的聲音。

孤行於海《環球夢》系列前兩部——《流浪北海道》(圖文版)、《流浪北歐》(圖文版)均已出版上市,當當、京東、亞馬遜、淘寶等上有,請搜索。第三部《流浪紐西蘭》(圖文版)將於2015年10月上市!!

原創辛苦,敬請支持!!敬請廣而告之!!你的一個支持就是我走下去的動力!!

黃昏將至,薄薄的雲幕不知何時已鋪滿頭頂。晚霞將雲染成淺淺的橘色,暖暖的光籠罩著奧克蘭。吾拿出列印好的地圖,依著十字路口的街牌確定自己的位置。轉來轉去,終於在兩個咖啡館間的小巷裡看到了旅舍的標誌。

進門就是個看上去很古老的電梯。配有紅色的鐵閘門,頭頂沒有顯示幕。按下門旁的黑色按鈕,密封的箱體自頭頂款款而下。吾探頭探腦地走進去,帶著貓君那樣的好奇。不知旅舍在幾層,他只好從頭到尾按了一遍。

在原地站了半天,鐵塊一動不動。門大敞著,仿佛剛剛就是它的畢業之旅。吾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靜。直到他試著從裡面將紅色閘門拉上,電梯才開始向上運行。

二層、三層、四層,旅舍原來藏在五層一扇木門後面。服務台裡坐著個穿黑色T恤的體態豐盈的女孩,吾遞上預訂單和房費。已經不是第一次住青旅了,哪裡都大同小異,輕車熟路。

女孩拿來鑰匙,在示意圖上標出三人間的位置,簡單介紹了各種設施。

“明天一早就走,大概六點半。鑰匙怎麼辦?”吾問。

“哦,丟到窗臺上的罐子裡就行。”女孩說。

房間裡沒人,有兩張床上扔著個人物品。吾在最後的床上坐下,傾聽時間的指針叩擊意識的硬核。

經過漫長的跋涉,他終於在這城市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暫時安定下來。陌生的國度,未知的旅行,對他來說,已不再是遙遠的令人惶惑的夢。摘掉平日裡那張既不討厭也不喜歡的面具——權當用作工具的面具,吾得以在陌生的地方自由呼吸。

此時此刻,他無需向誰傾訴胸中的念想。語言早已喪失力量,沉默開始混入現實的空間,就像煙從僅有的門縫悄悄潛入到房間裡那樣。

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十五歲少年”的旅程註定如此漫長,也許還要與這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的沉默長久地共存下去。但這沉默對吾來說委實彌足珍貴。人多多少少都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活下來的——吾一直這麼認為——當別人和自己差別太大時會感到生氣,過於相像又會覺得悲哀。所以如果能無需別人的理解而過得下去,那再好不過。畢竟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晚餐決定在外面解決,略作休整的吾重新回到皇后大道。

街上車流不息,人潮湧動。路燈、景觀燈、車燈、霓虹燈交相呼應,盡顯都市繁華。男男女女與他擦身而過,白色、黑色、黃色的面龐上帶著不同的表情。在同樣的時間與空間中,吾看到不同的情感那界限分明的邊緣。

道路盡頭是奧克蘭的標誌性建築——碼頭大樓,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樓體由沙岩砌成,外型穩重堅固,線條清晰明朗。半開的窗戶裡透出溫暖的黃色燈光,像煤油燈那般古意盎然。高聳的鐘樓之上,風向標一刻不停地兀自轉動。

樓後是王子碼頭。幾艘遊艇在纜繩的拽曳下起起伏伏,海鷗於水面隨波逐流,潮水一遍又一遍舔舐著木樁。空氣中有海的味道,潮潮的、鹹鹹的。放眼望去,壯觀的海港大橋橫跨于寬闊的水面之上。海的那一邊燈火輝煌。

如此目睹的光景,不過是現實世界極小的一部分,吾想。我們總認為看到的世界便是世界的全貌,其實不是那樣。真正的世界位於更深更遠的地方,就像海的另一邊那樣。也許偶爾能跨過一座小橋,看到些許不同的風景,但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能在橋下駐足觀望。

陰沉的雲將頭頂籠罩,風更涼了。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雨已悄悄落下,吾能從溫熱的臉頰上捕獲到它們存在的訊息。夜幕降臨,維多尼亞街和聯邦街交界處的天空塔被五彩繽紛的燈光所籠罩。高聳的塔身與塔底的大型賭場、高檔餐廳、五星賓館共同組成了巨大的“天空城”。人們正以損耗古老的“拉普達”式的人文理念為代價換取愈發“便利”的生活。

站在燈火輝煌的十字路口,吾的視網膜上留下一條條清晰又稍縱即逝的光的尾線。各式各樣的人不知從何處絡繹不絕地到來,站在光的路口等待交通燈發出急促的嘟嘟聲。如此多的人,如此多的車聚集在這裡,它們都擁有各自要去的場所和要回的地方。漆黑的夜色中,越來越多的光將吾包圍。紅的光、黃的光、藍的光,餐廳的光、商場的光、看板的光。他流連於光的世界,他迷失在炫目的城市之光中。

“先生,能給一塊錢嗎?”恍惚間,一個乞丐忽然湊了過來。他看上去十六七歲的樣子,戴頂破舊的針織帽,沒有穿鞋。地面濕漉漉的,很少有人在這樣的天氣中不穿鞋。吾遞上一塊印有女王頭像的硬幣,少年小心翼翼地接過。

“謝謝您,先生。願上帝保佑您!”他說。

男孩拿著硬幣跑開了。循著他去往的方向,吾看到在街心花園的長椅上,坐著個更加渺小的身影。那裡一片昏暗,城市之光亦無法企及。仿佛光想回避這一事實,想把什麼塞進心底的小洞,蓋上蓋子。

他們沒有自己的去處,吾想,而我也找不到歸宿。沒有去處,也找不到歸宿——似乎從很久以前就是這樣。有些人生並不能單純地劃分成明亮或者黑暗,在那之間有所謂陰影的中間地帶。時至今日,對他或他們而言,唯一的去處仍是“此刻所在之地”。要真正弄清楚歸宿的所在,還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努力。

在鄰近旅舍的街角買了便當和果汁,坐著古老的電梯回到五樓。廚房的冰櫃裡塞滿了寫好名字的食物。灶臺上擺著大大小小的調料瓶。

吾從架子上拿下玻璃杯,倒進果汁,又從抽屜裡翻出餐盤。有人在灶邊忙碌。有人在座位上玩遊戲。有人在外面的陽臺上聊天。吾只是默默吃飯。什麼都沒想,什麼都沒說。

回到房間,另外兩個住客一個在視頻聊天,一個在收拾行李。吾抬抬手打個招呼,簡單聊了幾句。大家都是孤獨的旅行者。

不一會兒,收拾行李的那人背著小包出去了,還在視頻聊天的人摘掉耳機,問是否可以關燈。

黑暗中,電腦螢幕發出瑩瑩的亮光。有誰拉著行李箱從門口經過。吾想起那個沒有穿鞋的少年和他奔向的小小身影,今夜他們又將存在於城市的哪個角落。

吾躺在床上,靜下心,閉上眼。意識的尾燈像漸漸遠去的末班列車,徐徐加速,越變越小,最終被吸入黑夜的深處。列車走後,吾睡著了,只留下風穿過白樺林的聲音。

孤行於海《環球夢》系列前兩部——《流浪北海道》(圖文版)、《流浪北歐》(圖文版)均已出版上市,當當、京東、亞馬遜、淘寶等上有,請搜索。第三部《流浪紐西蘭》(圖文版)將於2015年10月上市!!

原創辛苦,敬請支持!!敬請廣而告之!!你的一個支持就是我走下去的動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