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紅箭8以460公里時速擊毀德制豹2坦克?純屬謠言

圖:這個坦克比較高級

圖:紅箭8

今天在群裡看見別人轉發的一篇《“豹2”40年“不破金身”, 稱中國一發“紅箭8”終結》, 其中提到土耳其的豹2坦克被460公里/小時速度的紅箭8擊毀, 且這一速度僅有中國導彈可以做到, 陶導彈僅有360公里/小時。

這當然是錯的離譜, 紅箭8的續航飛行速度在200-220米/秒之間, 折算出來有792公里/小時。 360-460公里/小時乃至於速度更低的反坦克導彈, 並不是沒有, 但那是紅箭-73等最為古老的產品。

正確的理解反坦克導彈的飛行速度, 就要權衡速度設計高低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速度更高的好處顯而易見:目標的反應時間更短, 難以躲避和還擊, 導彈火力組的戰場生存概率理論上可以做的更高。

但是對於反坦克導彈來說, 高速帶來的壞處要遠遠比好處多得多。 首先空氣阻力至少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兩倍的速度就是四倍的阻力, 過高的速度需要很大功率和總能量的發動機, 會使得相同射程的導彈要更大、更笨重。

圖:超聲速飛行下形成激波

特別是飛行器在接近、突破聲速的過程中, 會形成激波;這不僅會形成特別大的額外阻力, 而且會讓飛行器的氣動力特性大大改變。 這意味著導彈得用很複雜、很大的代價, 去搞一套昂貴得多的氣動外形設計和飛行控制系統。

反坦克天生需要較粗的直徑。 聚能爆炸形成的破甲射流,

在設計製造水準確定的情況下, 其穿透深度是由被炸藥包裹的錐形金屬罩直徑決定的。 這無疑也是大大不利於高速阻力的因素——特別是在空氣最為稠密的地表。

圖:聚能破甲原理

這也是現在主流反坦克導彈全數都是亞聲速飛行的原因——快鷹等高速反坦克導彈概念和方案, 歷史上多次被提出和研究,但至今都沒有辦法應用成功,主要也是在這些因素限制下,無法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實現遠高於現有裝備的性能優勢。

圖:注意陶尾部的導線

特別是一二代、部分三代反坦克導彈,採用的是有線制導方式;導彈要通過放出的鋼絲或者光纖等導線接受指令,才能準確的飛向目標。

導彈那麼小的放線器體積內,要容納下3-4公里長的導線,還要在高速下放線順暢自如,而不會出現被拉斷的情況;這對於相關機構的設計和製造、裝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完全考究基礎工業能力,沒有設計上可以取巧的餘地。

圖:早期導彈必須通過彈翼面積彌補速度的不足

因此紅箭73等早期導彈看著外形都很怪異——彈翼特別巨大,原因就是放線速度不能太高,撐死100-120米/秒。飛行速度又要低,又要產生足夠升力讓導彈飛起來,那就只有做大彈翼的面積了。

在後來紅箭-8的研製過程中,突破200-220米/秒下的放線可靠性問題,成為了最核心的技術難關之一。

在紅箭8的研製過程中,陶、霍特導彈對紅箭8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在1976-1978年的反坦克導彈專案規劃過程中,有相當比例的意見是引進霍特、仿製陶導彈;另一方面,紅箭8的很多設計也是參照自這兩款導彈。

圖:紅箭8飛的沒陶快,發動機是次要因素,放線器是決定因素

而陶導彈的最大續航飛行速度達到312米/秒,其設計思路是發動機加速快、最大速度盡可能在保證飛行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接近聲速、關機早、射程中無動力滑翔飛行的比例盡可能大,以提高導彈飛行過程中的隱蔽性,降低被敵人發現和還擊的概率。

但是這個速度對於放線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國內當時做不到。所以回到開頭的文章,紅箭8既沒有跑的那麼慢,也沒有比陶跑的更快。

歷史上多次被提出和研究,但至今都沒有辦法應用成功,主要也是在這些因素限制下,無法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實現遠高於現有裝備的性能優勢。

圖:注意陶尾部的導線

特別是一二代、部分三代反坦克導彈,採用的是有線制導方式;導彈要通過放出的鋼絲或者光纖等導線接受指令,才能準確的飛向目標。

導彈那麼小的放線器體積內,要容納下3-4公里長的導線,還要在高速下放線順暢自如,而不會出現被拉斷的情況;這對於相關機構的設計和製造、裝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完全考究基礎工業能力,沒有設計上可以取巧的餘地。

圖:早期導彈必須通過彈翼面積彌補速度的不足

因此紅箭73等早期導彈看著外形都很怪異——彈翼特別巨大,原因就是放線速度不能太高,撐死100-120米/秒。飛行速度又要低,又要產生足夠升力讓導彈飛起來,那就只有做大彈翼的面積了。

在後來紅箭-8的研製過程中,突破200-220米/秒下的放線可靠性問題,成為了最核心的技術難關之一。

在紅箭8的研製過程中,陶、霍特導彈對紅箭8的影響非常大。一方面在1976-1978年的反坦克導彈專案規劃過程中,有相當比例的意見是引進霍特、仿製陶導彈;另一方面,紅箭8的很多設計也是參照自這兩款導彈。

圖:紅箭8飛的沒陶快,發動機是次要因素,放線器是決定因素

而陶導彈的最大續航飛行速度達到312米/秒,其設計思路是發動機加速快、最大速度盡可能在保證飛行控制穩定的情況下接近聲速、關機早、射程中無動力滑翔飛行的比例盡可能大,以提高導彈飛行過程中的隱蔽性,降低被敵人發現和還擊的概率。

但是這個速度對於放線性能的要求非常高,國內當時做不到。所以回到開頭的文章,紅箭8既沒有跑的那麼慢,也沒有比陶跑的更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