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武漢長江新城、長江主軸、東湖綠心規劃進展首次披露!

“亮點區塊”發佈、長江主軸微峰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 規劃建設長江新城, 規劃優化武漢長江主軸,

規劃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 打造世界一流的城市亮點區塊。 3個月來, 長江新城、長江主軸、東湖綠心成了武漢人關心的熱門話題, 這些新概念詞彙到底意味著什麼?武漢會如何建設?今天, 長江日報邀請知名專家、規劃師、網路大V進行了一場面對面對話, 並首次披露武漢市亮點區塊規劃。

作者:長江日報記者王亞欣 韓瑋

參會部分嘉賓:盛洪濤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局長;黃煥 “城軸心”亮點區塊規劃專班負責人;丘永東 長江主軸工作組負責人;何靈聰 長江主軸規劃技術專家;望開磊 長江主軸規劃技術專家;何寰 長江主軸交通技術專家;李志剛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院長。

“亮點區塊”發佈、長江主軸微峰會現場。 長江日報記者李永剛 攝

武漢亮點區塊在哪裡?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局長盛洪濤介紹, 亮點區塊包括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東湖綠心, 規劃將注重長江主軸單項功能的完善與系統功能的集成相結合, 立體佈局, 發揮綜合效益, 打造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

東湖綠道二期, 將充分對接綠道一期線路, 因地制宜分段設計, 最終構建大東湖區域總長392公里的綠道網路體系, 並以道提升, 以道串珠, 以道開導, 有效促進東湖綠心及周邊城市功能區的融合發展, 全面帶動東湖城市生態綠心建設,

最終將東湖打造成為世界級城中湖典範。

長江新城

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 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 長江新城不是簡單造城, 不是現有功能和建設方式的重複, 要瞄準世界城市發展趨勢規律, 代表今後武漢最高發展水準, 承載國家戰略題材、國際特色職能, 是未來武漢躋身世界城市體系的功能承載區, 是“國際化”大武漢的體現。

長江主軸

重點圍繞主城區長江段, 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 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長江主軸是對現有的長江兩岸進一步提升優化, 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 進一步提升功能和景觀形象, 集五軸一體,

即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和景觀軸, 集中發展高端服務業, 包括商業、金融、資訊、諮詢、文化創意、旅遊等, 是武漢現代化建設之大集成, 是“現代化”大武漢的體現。

東湖城市生態綠心

重點是傳承楚風漢韻, 打造世界級城中湖典範。 通過綠道建設、生態保護, 讓生態為城市服務, 促進城市融入生態。 “東湖綠心”建設是對武漢山水資源的保護, 是武漢利用水資源、優化水空間、治理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弘揚水文化的示範區, 是“生態化”大武漢的體現。

三大亮點區塊各有什麼側重?

武漢東湖風光。資料圖

承載功能不同。“長江新城”要聚集高端經濟、高效產業,承載新功能、新產業、新動能,引領武漢未來發展,吸引全球最高端的要素到這裡集聚。“長江主軸”是對長江兩岸現有的功能和景觀的進一步提升優化,是對現有基礎的延續和昇華。

建設理念模式不同。“長江新城”是“未來城”,展望未來城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建設理念,沒有成熟經驗可供複製。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智慧城市等當前最先進的建設方式,可以在這裡進一步實踐、深化,體現集約、生態、智慧的建設模式。“長江主軸”是對既有建設的提升,是對標倫敦泰晤士河、香港維多利亞港灣、上海黃浦江兩岸等軸線進行的建設,要打造成媲美世界一流城市的主軸線。

建設時序不同。“長江新城”的重點是啟動規劃,用30到40年,一步規劃到位,分步建設。“長江主軸”則是近中期建設,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樣板、三年初見效、五年成規模、十年基本建成”階段目標任務,有步驟地推進。我們計畫,在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時,世界各國到武漢來的嘉賓,能夠看到長江主軸的樣板段,向世界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獨特魅力。

空間區位不同。“長江新城”和“長江主軸”都是依託長江一脈相承的,“長江新城”是長江主軸的空間延續,是長江主軸上的重要支點。“長江主軸”是長江經濟帶的“脊樑”,分為核心段、重點段、主城段、拓展段,覆蓋全市域長江兩岸,近期建設重點是核心段範圍。

武漢兩江四岸。資料圖

“亮點區塊”規劃進展情況怎麼樣?

“長江新城”規劃分三個步驟:

由市政協牽頭,在綜合各方意見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完成長江新城專題報告,市國土規劃局等相關市直部門和各區,配合專題調研工作,力爭4月初完成專題調研報告。

↓↓

由工作專班根據專題調研報告結論開展規劃選址,報領導小組審議,完成選址規劃。

↓↓

選址方案確定後,邀請3-5家國際一流設計機構,開展規劃方案國際徵集工作,最後綜合形成最終規劃方案。

“長江主軸”目前由市重點辦和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共同制定了規劃建設工作方案,前期基礎研究和國際設計聯盟籌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已經初步明確了長江主軸的發展定位、規劃範圍、規劃重點和建設步驟。

“東湖綠心”目前東湖綠道二期的規劃方案初步形成,東湖綠道二期在3月21日已開工,今年規劃再建60公里。“東湖綠心”規劃將重點對綠道設計、景中村建設、東湖水文章、基礎設施配套、文化旅遊體系、東湖與周邊城市功能區的聯動等方面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規劃。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還將在近期專門就“東湖綠心”舉行微峰會。

“長江新城”“長江主軸”“東湖綠心”三大規劃將全程聽取市民意見,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將專門建立“亮點區塊”規劃專題網站,形成基礎資料彙集、公共參與、設計競賽、資訊發佈等一體化的規劃創新平臺。

亮點區塊的規劃引發世界關注。荷蘭規劃專家、武漢市規劃研究院顧問 Bert Smolders說:

在過去十年間,武漢市通過高品質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例如江灘公園以及長江畔的一系列公共建築,進一步提升與強化了武漢獨特的地理優勢。在未來,武漢希望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其主軸——長江的關係,我對此表示讚賞與支持。

因為,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河流與水系往往都成為了造就城市形象的名片,例如歐洲的萊茵河、巴黎的塞納河、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濱水區防洪工程項目等等。這些項目的關鍵都在於,通過具有吸引力的景觀、公共建築設計,讓空間既具有步行可達性又具有功能性,例如兼顧防洪和蓄水等功能。

美國排名前10位的著名設計公司——薩薩基建築與環境設計事務所上海總監魏主凱說:

長江主軸的建設再次凸顯了武漢發展的大氣魄,我相信武漢以水為媒,正在走向一條宜業宜居的綠色發展道路。”

長江主軸究竟什麼樣?

“城軸心”亮點區塊規劃專班負責人黃煥介紹,武漢將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做樣板、三年初見效、五年成規模、十年基本建成”階段目標任務,有步驟地推進長江主軸建設。

武漢江邊建築群。資料圖

長江主軸劃在哪?

長江主軸的市域範圍劃分為核心段、重點段、主城段、拓展段,分別明確近、中、遠期規劃建設重點。

核心段範圍:北至長江二橋,南至長江大橋,面積約26.49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15.18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6.8公里。

重點段範圍:南北拓展至鸚鵡洲大橋和二七長江大橋,面積約61.2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9.67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12公里。

主城段範圍:擴大到白沙洲大橋到天興洲大橋之間的範圍,面積約138.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79.98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25.5公里。

拓展段範圍:向上下游拓展至武漢市域邊界,縱深方向單側寬度原則上控制在1公里以內,初步劃定面積約517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12平方公里。拓展段內重點是明確新城組團、地鐵小鎮、港區、產業、生態等功能結構,提出管控通則。

在此基礎上,為加快啟動主軸建設,選取兩江四岸江灘沿線作為啟動片。

長江主軸怎麼建?

長江兩岸。資料圖

論證設計左岸、右岸兩大交通主動脈

抓緊論證設計左岸、右岸兩大交通主動脈,加速推進在建景觀骨幹路網和城市放射線,推進“公交+慢行”綠色出行示範區建設。

建設一批“城市陽臺”

包括開展建設一批“城市陽臺”、長江水上演藝專案、濱水主題景觀等。

建設漢正街人字形綠軸

高速度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主要有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漢正街中央服務區、中山大道片、歸元片、武昌古城、武昌濱江商務區、青山濱江商務區等七個重點功能區。上述7個重點區片已經確定了一批超高層商務樓宇、漢正街人字形綠軸等建設專案。

現場互動問答

建設長江綠道環線,一輛自行車遊遍大武漢

新華網湖北頻道記者:長江主軸和長江新城如何才能做到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長江主軸是規劃優化長江主軸,所以它是一個存量規劃,對既有存量的提升,強調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我們想通過“四水共治”、海綿城市建設、長江綠道建設、城市通風環境改善及濱江城市綠地系統等多樣化的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體現長江主軸的生態價值。

從我們的規劃內容來看,我們更多地注重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提升,注重空間建設,注重對於現有城市空間品質的提升。

鬥魚TV網友:希望早日實現一輛小自行車遊遍大武漢,跨江的人行道可行嗎?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目前我們長江的尺度,最寬的地方有三四公里,出於結構的考慮,目前在長江主軸範圍內,我們考慮的是沿漢江佈局純人行過江通道,漢正街多福路純人行橋已經規劃。長江上的橋,正在研究適當增加人行道寬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讓大家有更好的過江體驗。

鬥魚TV網友:期待內環建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目前正在規劃建設長江綠道,借江灘改造沿順江方向使綠道連通,使長江綠道與東湖綠道銜接,形成長江綠道環線,借鑒北歐自行車高速路的規劃建設經驗。我們正在論證沿江自行車高速路的可能性。

網友們也沸騰了——

@卓爾不凡-勇往直前:規劃一步到位有點不現實,應該是逐步完善規劃!!

@謝淑立:期待武漢建設得更美好!

@yy111:我為身為一個武漢人而自豪,武漢棒棒噠。

@國米內拉: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大武漢未來有無限暢想!

@血淚無痕:祝未來的武漢更加輝煌,加油武漢!

武漢東湖風光。資料圖

承載功能不同。“長江新城”要聚集高端經濟、高效產業,承載新功能、新產業、新動能,引領武漢未來發展,吸引全球最高端的要素到這裡集聚。“長江主軸”是對長江兩岸現有的功能和景觀的進一步提升優化,是對現有基礎的延續和昇華。

建設理念模式不同。“長江新城”是“未來城”,展望未來城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建設理念,沒有成熟經驗可供複製。海綿城市、綜合管廊、智慧城市等當前最先進的建設方式,可以在這裡進一步實踐、深化,體現集約、生態、智慧的建設模式。“長江主軸”是對既有建設的提升,是對標倫敦泰晤士河、香港維多利亞港灣、上海黃浦江兩岸等軸線進行的建設,要打造成媲美世界一流城市的主軸線。

建設時序不同。“長江新城”的重點是啟動規劃,用30到40年,一步規劃到位,分步建設。“長江主軸”則是近中期建設,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樣板、三年初見效、五年成規模、十年基本建成”階段目標任務,有步驟地推進。我們計畫,在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時,世界各國到武漢來的嘉賓,能夠看到長江主軸的樣板段,向世界展示大江大湖大武漢的獨特魅力。

空間區位不同。“長江新城”和“長江主軸”都是依託長江一脈相承的,“長江新城”是長江主軸的空間延續,是長江主軸上的重要支點。“長江主軸”是長江經濟帶的“脊樑”,分為核心段、重點段、主城段、拓展段,覆蓋全市域長江兩岸,近期建設重點是核心段範圍。

武漢兩江四岸。資料圖

“亮點區塊”規劃進展情況怎麼樣?

“長江新城”規劃分三個步驟:

由市政協牽頭,在綜合各方意見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完成長江新城專題報告,市國土規劃局等相關市直部門和各區,配合專題調研工作,力爭4月初完成專題調研報告。

↓↓

由工作專班根據專題調研報告結論開展規劃選址,報領導小組審議,完成選址規劃。

↓↓

選址方案確定後,邀請3-5家國際一流設計機構,開展規劃方案國際徵集工作,最後綜合形成最終規劃方案。

“長江主軸”目前由市重點辦和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共同制定了規劃建設工作方案,前期基礎研究和國際設計聯盟籌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中,已經初步明確了長江主軸的發展定位、規劃範圍、規劃重點和建設步驟。

“東湖綠心”目前東湖綠道二期的規劃方案初步形成,東湖綠道二期在3月21日已開工,今年規劃再建60公里。“東湖綠心”規劃將重點對綠道設計、景中村建設、東湖水文章、基礎設施配套、文化旅遊體系、東湖與周邊城市功能區的聯動等方面內容,進行系統研究和規劃。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還將在近期專門就“東湖綠心”舉行微峰會。

“長江新城”“長江主軸”“東湖綠心”三大規劃將全程聽取市民意見,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將專門建立“亮點區塊”規劃專題網站,形成基礎資料彙集、公共參與、設計競賽、資訊發佈等一體化的規劃創新平臺。

亮點區塊的規劃引發世界關注。荷蘭規劃專家、武漢市規劃研究院顧問 Bert Smolders說:

在過去十年間,武漢市通過高品質的城市規劃與設計,例如江灘公園以及長江畔的一系列公共建築,進一步提升與強化了武漢獨特的地理優勢。在未來,武漢希望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其主軸——長江的關係,我對此表示讚賞與支持。

因為,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河流與水系往往都成為了造就城市形象的名片,例如歐洲的萊茵河、巴黎的塞納河、位於美國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濱水區防洪工程項目等等。這些項目的關鍵都在於,通過具有吸引力的景觀、公共建築設計,讓空間既具有步行可達性又具有功能性,例如兼顧防洪和蓄水等功能。

美國排名前10位的著名設計公司——薩薩基建築與環境設計事務所上海總監魏主凱說:

長江主軸的建設再次凸顯了武漢發展的大氣魄,我相信武漢以水為媒,正在走向一條宜業宜居的綠色發展道路。”

長江主軸究竟什麼樣?

“城軸心”亮點區塊規劃專班負責人黃煥介紹,武漢將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做樣板、三年初見效、五年成規模、十年基本建成”階段目標任務,有步驟地推進長江主軸建設。

武漢江邊建築群。資料圖

長江主軸劃在哪?

長江主軸的市域範圍劃分為核心段、重點段、主城段、拓展段,分別明確近、中、遠期規劃建設重點。

核心段範圍:北至長江二橋,南至長江大橋,面積約26.49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15.18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6.8公里。

重點段範圍:南北拓展至鸚鵡洲大橋和二七長江大橋,面積約61.23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9.67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12公里。

主城段範圍:擴大到白沙洲大橋到天興洲大橋之間的範圍,面積約138.5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79.98平方公里,長江江段長約25.5公里。

拓展段範圍:向上下游拓展至武漢市域邊界,縱深方向單側寬度原則上控制在1公里以內,初步劃定面積約517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約312平方公里。拓展段內重點是明確新城組團、地鐵小鎮、港區、產業、生態等功能結構,提出管控通則。

在此基礎上,為加快啟動主軸建設,選取兩江四岸江灘沿線作為啟動片。

長江主軸怎麼建?

長江兩岸。資料圖

論證設計左岸、右岸兩大交通主動脈

抓緊論證設計左岸、右岸兩大交通主動脈,加速推進在建景觀骨幹路網和城市放射線,推進“公交+慢行”綠色出行示範區建設。

建設一批“城市陽臺”

包括開展建設一批“城市陽臺”、長江水上演藝專案、濱水主題景觀等。

建設漢正街人字形綠軸

高速度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主要有漢口濱江國際商務區、漢正街中央服務區、中山大道片、歸元片、武昌古城、武昌濱江商務區、青山濱江商務區等七個重點功能區。上述7個重點區片已經確定了一批超高層商務樓宇、漢正街人字形綠軸等建設專案。

現場互動問答

建設長江綠道環線,一輛自行車遊遍大武漢

新華網湖北頻道記者:長江主軸和長江新城如何才能做到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長江主軸是規劃優化長江主軸,所以它是一個存量規劃,對既有存量的提升,強調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我們想通過“四水共治”、海綿城市建設、長江綠道建設、城市通風環境改善及濱江城市綠地系統等多樣化的生態工程建設,進一步體現長江主軸的生態價值。

從我們的規劃內容來看,我們更多地注重城市空間環境品質的提升,注重空間建設,注重對於現有城市空間品質的提升。

鬥魚TV網友:希望早日實現一輛小自行車遊遍大武漢,跨江的人行道可行嗎?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目前我們長江的尺度,最寬的地方有三四公里,出於結構的考慮,目前在長江主軸範圍內,我們考慮的是沿漢江佈局純人行過江通道,漢正街多福路純人行橋已經規劃。長江上的橋,正在研究適當增加人行道寬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讓大家有更好的過江體驗。

鬥魚TV網友:期待內環建一條自行車高速公路。

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目前正在規劃建設長江綠道,借江灘改造沿順江方向使綠道連通,使長江綠道與東湖綠道銜接,形成長江綠道環線,借鑒北歐自行車高速路的規劃建設經驗。我們正在論證沿江自行車高速路的可能性。

網友們也沸騰了——

@卓爾不凡-勇往直前:規劃一步到位有點不現實,應該是逐步完善規劃!!

@謝淑立:期待武漢建設得更美好!

@yy111:我為身為一個武漢人而自豪,武漢棒棒噠。

@國米內拉: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大武漢未來有無限暢想!

@血淚無痕:祝未來的武漢更加輝煌,加油武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