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楊澤西|何處是故鄉?

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 不僅想起來去年冬天, 室友朱朱回合肥老家時發的一個朋友圈——

哪裡有什麼故鄉難離?不過是有愛的人在。

你呢?故鄉?

久違的歸屬感——

你心靈的歸宿?

聽著許巍的《故鄉》, 讀一段冒著家鄉氣兒的故事

下方評論區, 我們最美的相遇

公司同事問于心, “中秋節回家嗎?”, 於心遲疑了一下, 笑著說“回, 當然回了!”

這時候, 幾個女同事立刻變得興奮起來, “可以吃到老爸做的紅燒肉咯”、“這回我要和老媽聊上一夜”、“我要見見那個高中老同學, 聽說他……”……

而于心把頭埋在電腦螢幕上, 默默地寫起方案。

回, 只是一句謊言而已, 欺騙別人, 又哄騙自己。 於心有家, 但是他不能回, 或者不必回。

這是於心工作的第二個年頭, 記得上次他回家是去年的九月份, 他的爺爺腦中風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 其實, 那次於心也差點沒能回去。 電話那頭他的奶奶說, “孬, 你爺爺最近感冒了,

想和你說會兒話”。

于心是個聰明又孝順的孩子, 尤其是在這一方面, 家人的任何謊言都會被他識破, 即使是對方偽裝的再好, 這源於他自己的敏感和細膩。 于心聽到他爺爺虛弱的聲音後瞬間崩潰, 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 得知爺爺住院的消息後, 他立刻請假趕回了家裡。

他的奶奶要時不時回家裡喂豬、羊、雞這些牲畜, 因為這對他們來說也是命根子;而他的父親還要繼續去外地打工, 給他掙錢、買房子、娶媳婦(這聽起來挺不可思議的, 在農村就是如此);而他的母親, 被太陽曬的黝黑、脖子上脫了皮的母親, 仍在堅持去田裡給別人幹農活兒, 只為那一天60塊錢的收入……

於心在院子裡來回踱步, 地上的落葉被他踩的面目全非, 剛下過雨的路面全是他的腳印, 他感覺他的身子特別的重, 儘管他一米八的個子一百二十斤不到, 他的胸口堵得出不過來氣;後院他父母結婚時蓋的土房子像極了一座墳塋。

“我去吧, 我請一個月的假在醫院裡照顧爺爺。 ”從小就被爺爺奶奶養活,

現在輪到於心照顧他們了。 于心給爺爺餵飯、端尿壺、揉搓手指, 整宿整宿的盯著爺爺鼻孔裡的輸氧管……

幸運的是, 老人家在於心的精心照顧下最終康復了, 現在能像正常人一樣活動了。 而他爺爺奶奶卻告訴他, 沒什麼“大事”不要總回家, 男孩子要在外面打拼自己的事業。

於心知道, 他要在城裡買房子, 買車子, 要賺很多很多的錢, 要報答自己的父母, 尤其是他的爺爺奶奶, 他要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能夠享他的福。 於心決定, 每年到過年的時候回家一次, 其實, 事實本是如此, 除了爺爺奶奶這個最大的牽掛外, 真沒有回家的必要, 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而即使他回家, 故鄉再也不復兒時的模樣——那樣一個無憂無慮的鄉村世界。

每次過年回家, 幾乎都會聽到村裡又走掉一個老人的噩耗;而和於心一起長大的發小們早已結婚有了孩子, 他在他們中間顯得是那麼的彆扭。 故鄉的草還是那麼的綠, 故鄉的街道卻比以前新了, 故鄉的人也比以前老了。

他久久地站在村裡的十字路口, 不知道該去往何處?

故鄉在哪裡?這一代人的故鄉在哪裡?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他用一個夜晚的時間寫下了這樣兩首詩:

吆喝

小時候,家在東頭兒

我常跑到西頭兒玩

到了吃飯時

父親一聲吆喝

就把我從西頭兒喚回了東頭兒

那時候,愛吆喝的不光是父親

收廢品的吆喝

修電器的吆喝

賣菜、賣醬油、醋的也吆喝

就連村頭炸爆米花的也吆喝

現在,科技發達了

父親也老了,吆喝不起來了

常常打電話叫我從西頭兒回來

這是幸運的時候;若是我上學在外地

多數時候,父親便不能立馬叫回我

村裡的其它吆喝聲也越來越少了

唯獨沒有停止過的是夜裡狗的叫喚聲

是整個村子的大聲吆喝

一陣又一陣的——

像是在喊回一些丟失的什麼東西

其實還有更大的吆喝聲

不在村子裡,也不在城市裡

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吆喝著我們的名字,叫我們回來

只是我們都太忙,聽不到而已

故鄉老了

我知道,故鄉它是有生命和體溫的

它會老。但我沒想到它會老的這麼快

半年的時間——

它就老的快要認不出我的模樣了

這次我從外地回來

先是村頭的老黃狗追著咬我

路旁的大白鵝伸著脖子攆我

枝頭的兩隻麻雀看見我撲棱一聲就飛走了

就連我最熟悉的那一塊木樁

也說我比它還要瘦,不是半年前的模樣了

愛和我打招呼的李奶奶也癡呆了

見了我,兩眼和死水一樣,不說話

我爺爺竟不知什麼時候拄起了拐杖

聽奶奶說,那個打了一輩子光棍的老鄰居

前幾天剛走,村民們一塊兒把他埋了

從此再也看不到那支濃濃升起的炊煙了

老的最快的就是我的父母

我差點沒能及時叫出“爸媽”

我不知道故鄉會老的這麼快

趁我不在的時候

把村裡的一草一木、一鴨一狗都加速衰老

老的我都快要認不出它們了

我不知道故鄉還會繼續老到什麼程度

會不會也會患上老年癡呆症

等我下次回來的時候

它便再也叫不出我的名字

于心從小就喜歡文學,他喜歡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文字裡,在文字裡他會覺得舒服和安穩,有一種歸屬感;或者說,那裡就是他的故鄉,他真正賴以生存的地方,他的心靈居所。

古今中外,每一個藝術家無不如此,梵古在一朵向日葵裡傾聽陽光的聲音;莫内在一朵睡蓮裡等候黃昏的降臨;徐悲鴻借助一匹虛構的馬奔向遠方,他們都在藝術的世界裡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廣闊的精神家園。

其實現實就是如此——

我們的肉體是假的

我們的房屋是假的

我們的故鄉也是假的

……

而真正的歸宿、真正的居所是我們的靈魂。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文 | 楊澤西

圖:“藝收藏”藝術品交易平臺

作者簡介:

楊澤西,男,1992年生於河南漯河。獲首屆玉平詩歌新銳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野草文學獎”一等獎、2016邯鄲大學生詩歌節一等獎等獎項。詩歌見於《中國詩歌》《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草堂》《大觀》等。著有詩集《第三面》。

歡迎點贊、轉發

轉載請私信後臺

吆喝

小時候,家在東頭兒

我常跑到西頭兒玩

到了吃飯時

父親一聲吆喝

就把我從西頭兒喚回了東頭兒

那時候,愛吆喝的不光是父親

收廢品的吆喝

修電器的吆喝

賣菜、賣醬油、醋的也吆喝

就連村頭炸爆米花的也吆喝

現在,科技發達了

父親也老了,吆喝不起來了

常常打電話叫我從西頭兒回來

這是幸運的時候;若是我上學在外地

多數時候,父親便不能立馬叫回我

村裡的其它吆喝聲也越來越少了

唯獨沒有停止過的是夜裡狗的叫喚聲

是整個村子的大聲吆喝

一陣又一陣的——

像是在喊回一些丟失的什麼東西

其實還有更大的吆喝聲

不在村子裡,也不在城市裡

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吆喝著我們的名字,叫我們回來

只是我們都太忙,聽不到而已

故鄉老了

我知道,故鄉它是有生命和體溫的

它會老。但我沒想到它會老的這麼快

半年的時間——

它就老的快要認不出我的模樣了

這次我從外地回來

先是村頭的老黃狗追著咬我

路旁的大白鵝伸著脖子攆我

枝頭的兩隻麻雀看見我撲棱一聲就飛走了

就連我最熟悉的那一塊木樁

也說我比它還要瘦,不是半年前的模樣了

愛和我打招呼的李奶奶也癡呆了

見了我,兩眼和死水一樣,不說話

我爺爺竟不知什麼時候拄起了拐杖

聽奶奶說,那個打了一輩子光棍的老鄰居

前幾天剛走,村民們一塊兒把他埋了

從此再也看不到那支濃濃升起的炊煙了

老的最快的就是我的父母

我差點沒能及時叫出“爸媽”

我不知道故鄉會老的這麼快

趁我不在的時候

把村裡的一草一木、一鴨一狗都加速衰老

老的我都快要認不出它們了

我不知道故鄉還會繼續老到什麼程度

會不會也會患上老年癡呆症

等我下次回來的時候

它便再也叫不出我的名字

于心從小就喜歡文學,他喜歡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寄託在文字裡,在文字裡他會覺得舒服和安穩,有一種歸屬感;或者說,那裡就是他的故鄉,他真正賴以生存的地方,他的心靈居所。

古今中外,每一個藝術家無不如此,梵古在一朵向日葵裡傾聽陽光的聲音;莫内在一朵睡蓮裡等候黃昏的降臨;徐悲鴻借助一匹虛構的馬奔向遠方,他們都在藝術的世界裡給自己建造了一個廣闊的精神家園。

其實現實就是如此——

我們的肉體是假的

我們的房屋是假的

我們的故鄉也是假的

……

而真正的歸宿、真正的居所是我們的靈魂。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文 | 楊澤西

圖:“藝收藏”藝術品交易平臺

作者簡介:

楊澤西,男,1992年生於河南漯河。獲首屆玉平詩歌新銳獎、第五屆全國大學生“野草文學獎”一等獎、2016邯鄲大學生詩歌節一等獎等獎項。詩歌見於《中國詩歌》《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草堂》《大觀》等。著有詩集《第三面》。

歡迎點贊、轉發

轉載請私信後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