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轉業後就能事少錢多離家近?軍官你別天真了

作者:liber;

最近一段時間, 全國各地的轉業工作已經陸續開始進入流程了, 很多像我一樣的“新轉”都一臉懵逼地被進入程式, 或是急切、或是焦慮地期待著下一個環節直到塵埃落定。 在我也如此這般迷茫之際, 一位老轉給我發了他的一些體會, 我覺得很受用, 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當然, 各有看法, 此文僅供參考。

離開的不是“地獄”

終於離開了戰鬥多年的地方, 無論那地方曾給予我們熱血、激情和榮光, 亦或是曾讓我們感傷、惆悵和失落, 離開了就是離開了, 再也回不去。

前些年, 大部分幹部是被組織要求轉業的, 大多有不舍、不甘甚或憤怒。 但這些年隨著幹部結構的不斷更新, 更多是主動要求轉業, 尤以年輕幹部居多。 很多人轉業的時候是有著莫名興奮和無限期許的:“終於離開這個夢魘般的地方, 我要開始新生活了!”然後在不同的場合抱怨、吐槽曾經的生活,

以期證明自己選擇的正確合理。 有的甚至因為個別領導或同事, 而埋怨原來的單位甚至有些過激的言辭。

其實, 大可不必。 離開了就是離開了, 沒有對或錯, 離開的是勇士, 留下的也是英雄。 每個人對生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 也都有選擇的權利,

離開了只是想嘗試另一種可能的生活方式而已。

而且, 我堅信隨著軍改的不斷深入, 部隊體制編制會更加科學, 管理訓練會更加合理, 一切都會不斷的變得更好。

營盤鐵打依舊在, 任君似水東流去。 “千里井不反唾”(大意是說, 一個要去千里之外的人, 對於他曾經喝過水的那口井, 即使今後再也不喝它的水了, 也不該往那口井裡吐口水。 )不管怎樣, 畢竟部隊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那裡留下了我們的青春、汗水和熱血。

奔赴的也不是“天堂”

在部隊裡待久了, 口耳相傳, 總覺得地方就是“自由”的代名詞, 無拘無束、幸福快樂。 其實不然, 我們大部分轉業幹部最終都會進入體制內, 體制內的工作生活有其固有的規律。 部隊和地方單位(行政及事業單位)有很多共同之處:雖然不必整齊劃一, 但也要步調一致;雖然不必服從命令, 但也要聽從指揮;雖然不必出操點名, 但也要按時上下班。 沒有了訓練、演習、比武, 也有考核、競賽、排名;沒有了半夜緊急集合, 也有通宵達旦地趕材料, 更會有各種彙報、總結、迎檢、辦文、辦會。

在部隊個人時間少、照顧家裡少, 父母妻兒有抱怨, 回到地方後, 個人時間是相對多了, 但照顧家裡並不一定會多, 這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家庭觀和婚姻觀。 回家後什麼都不管不幹, 父母妻兒會覺得還不如在部隊的時候。

總之地方的工作生活並不是與部隊完全不同的“全新世界”。

好, 還是不好?

安置的時候, 大家總會糾結於“哪個單位好?”這個問題, 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好或者不好, 沒有量化的標準, 是一個相對概念, 關鍵在於參照物, 在於和誰比。 怎樣算好?在中央機關好, 還是基層區縣好?在中央機關端茶倒水跑腿打雜好, 還是在基層區縣當一把手好?在一個單位裡努力幹活領導賞識、同事讚揚好, 還是躲在角落裡、被邊緣化好?是每天白天跑得馬不停蹄晚上還得加班寫材料好,還是按時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逛園好?沒有絕對的好不好! 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選擇付出就會有回報,選擇安逸就不要奢求。好的單位也有混得不好的人,所謂不好的單位也有人春風得意。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非要確立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錢多----以前,大家總以為地方單位灰色收入多,總是聽說某某單位逢年過節發這發那,“工資基本不動、xx基本不用”。負責任地講:以前單位之間也許會有福利的差別,但是十八大後,高壓反腐、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各單位都是陽光工資,沒有哪個單位、哪個領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搞所謂的“特殊化”“小福利”。

結論:錢一樣多。

事少----和上段的邏輯一樣,全國各地都在爭相實現“中國夢”,各行業各領域年年月月都在排名比拼,特別是相對較大的城市(重點是省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壓力都很大,相互之間不停地趕超。加之本屆政府承諾的幾個“只減不增”,各地都在壓縮編制、削減人員,事情比以前更多,幹活的人比以前更少(至少不會增加)。

結論:事都不少。

離家近----這個是很多轉業幹部選擇單位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因為基於以上兩點的不可靠性,似乎只有這一點是靠得住的。以前在部隊體會不到單位的遠近,基層同志就是住在營連的,家就是單位、單位就是家。可是回到地方後,有的人走路上班10分鐘,有的人坐公交上班1小時。有句話叫“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住在北京的北六環,上班卻在南五環。”所以如果備選的單位之間其他因素差別不大的話,建議優先選擇離家近的單位。但是,如果你已經買了房子,而周邊又沒有合適的單位可以選擇,且你又買不起二套房的話,那就----呵呵!

結論:可以考慮,但要結合個人實際。

一切不會改變

回來了,就安下心來,除了按照程式進行複習、備考、選崗、培訓等事情之外,曾經給愛人孩子許下的諾言,能兌現的就儘量兌現;曾經因為沒有時間盡孝的,就好好陪陪父母親人;自己想去而沒有去過的地方,可以去轉轉(僅限國內)。雖然離開了曾經的單位,可是你的生活不曾遠去,它一直在你身邊如影隨形。不要期待回來後生活會有翻天覆地、全然一新的變化,一位老轉大哥說過一句話:“想通過轉業改變命運???哥們兒,醒醒吧!”

最後,希望各位兄弟,調整心態,一如既往地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還是躲在角落裡、被邊緣化好?是每天白天跑得馬不停蹄晚上還得加班寫材料好,還是按時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逛園好?沒有絕對的好不好! 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結果,選擇付出就會有回報,選擇安逸就不要奢求。好的單位也有混得不好的人,所謂不好的單位也有人春風得意。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非要確立一個標準的話,那就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錢多----以前,大家總以為地方單位灰色收入多,總是聽說某某單位逢年過節發這發那,“工資基本不動、xx基本不用”。負責任地講:以前單位之間也許會有福利的差別,但是十八大後,高壓反腐、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各單位都是陽光工資,沒有哪個單位、哪個領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搞所謂的“特殊化”“小福利”。

結論:錢一樣多。

事少----和上段的邏輯一樣,全國各地都在爭相實現“中國夢”,各行業各領域年年月月都在排名比拼,特別是相對較大的城市(重點是省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壓力都很大,相互之間不停地趕超。加之本屆政府承諾的幾個“只減不增”,各地都在壓縮編制、削減人員,事情比以前更多,幹活的人比以前更少(至少不會增加)。

結論:事都不少。

離家近----這個是很多轉業幹部選擇單位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因為基於以上兩點的不可靠性,似乎只有這一點是靠得住的。以前在部隊體會不到單位的遠近,基層同志就是住在營連的,家就是單位、單位就是家。可是回到地方後,有的人走路上班10分鐘,有的人坐公交上班1小時。有句話叫“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住在北京的北六環,上班卻在南五環。”所以如果備選的單位之間其他因素差別不大的話,建議優先選擇離家近的單位。但是,如果你已經買了房子,而周邊又沒有合適的單位可以選擇,且你又買不起二套房的話,那就----呵呵!

結論:可以考慮,但要結合個人實際。

一切不會改變

回來了,就安下心來,除了按照程式進行複習、備考、選崗、培訓等事情之外,曾經給愛人孩子許下的諾言,能兌現的就儘量兌現;曾經因為沒有時間盡孝的,就好好陪陪父母親人;自己想去而沒有去過的地方,可以去轉轉(僅限國內)。雖然離開了曾經的單位,可是你的生活不曾遠去,它一直在你身邊如影隨形。不要期待回來後生活會有翻天覆地、全然一新的變化,一位老轉大哥說過一句話:“想通過轉業改變命運???哥們兒,醒醒吧!”

最後,希望各位兄弟,調整心態,一如既往地過好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