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開行、華芯押注晶片產業 與紫光簽1500億合作協定

【財新網】紫光集團800億定增未落地, 而國開行、華芯給予共計1500億元的意向投融資。 3月28日, 國開行、華芯投資分別與紫光集團簽署了《“十三五”開發性金融合作協定》和《戰略合作協定》。 根據協定, 在“十三五”期間, 國開行將為紫光集團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及服務, 意向支援紫光集團融資總量1000億元;華芯投資擬對紫光集團意向投資不超過500億元, 重點支持紫光集團發展積體電路相關業務板塊。

“融資意向是整體框架協議, 具體投什麼專案、融資方案都要分項目來談。 ”紫光集團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

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對財新記者分析,

投資積體電路需要大筆資金, 尤其是像紫光集團, 從設計到製造都需要資本。 受限於政策, 紫光國芯800億定增仍未落地, 現在獲得國開行、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千億融資授信, 無疑是給了紫光集團巨大的資金支持。

紫光集團在存儲領域的佈局首次收到市場關注始於2015年。 2015年7月, 紫光集團擬收購快閃記憶體巨頭美光。 交易最終未能成功, 但國際市場開始將紫光作為存儲行業重要賣家。

2015年11月, 紫光國芯計畫以27.04元/股的價格向九名投資對象增發29.6億股, 募集資金800億元, 其中600億元投入存儲晶片工廠, 37.9億元用來收購臺灣封測廠商力成25%的股權, 162億元用來收購晶片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

隨著臺灣收緊大陸企業半導體投資,

紫光集團收購封測廠商力成、南茂科技均折戟而歸。 紫光集團旗下存儲晶片上市平臺紫光國芯1月24日發佈公告, 紫光國芯認購南茂科技和力成科技私募股份事項均已終止, 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已經不具備繼續推進的客觀條件, 決定予以終止。

紫光國芯1月25日再發公告稱, 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後, 非公開發行方案將發生變化。 紫光國芯將儘快完成其他募投項目的論證及準備工作, 對方案進行必要調整。

實際上, 2017年年初, 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部分條文進行了修訂, 對定價機制、發行股本、時間範圍、融資規模等提出要求, 譬如擬發行股份不得超過發行前總股本的20%、定價基準日為發行期首日。

市場普遍預計, 紫光國芯800億定增在新規下勢必要重新調整。

800億定增雖未落地, 紫光集團卻在存儲晶片領域拋出一個又一個大項目。 2016年, 紫光集團拿下長江存儲, 將武漢新芯的研發、製造能力收入囊中。 公開資料顯示, 2016年12月, 紫光集團旗下紫光控股與國家積體電路產業基金、湖北國芯投資和湖北省科投共同出資設立長江控股。 長江控股註冊資本386億元, 其中紫光控股擬出資197億元, 占股51.04%。 長江存儲是長江控股全資子公司, 實際運營主體是武漢新芯, 擁有12英寸積體電路技術研發與生產製造能力, 未來業務將專注於3D NAND工藝研發和產品的開發、生產。 2016年12月30日, 以武漢新芯為核心, 總投資240億美元的國家記憶體基地專案開工,

總占地面積1968畝, 主要生產記憶體晶片。

2017年2月, 紫光集團又在南京設立半導體產業基地。 該專案占地面積約1500畝, 主要產品為3D-NAND FLASH、DRAM存儲晶片等, 專案一期投資約100億美元, 月產晶片10萬片, 總投資額300億美元。 此外, 紫光集團還將投資約300億人民幣建設配套的IC國際城, 包含科技園、設計封裝產業基地、國際學校、商業設施、國際人才公寓等綜合配套設施。

除了武漢、南京,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還計畫在成都建立晶片工廠。 在顧文軍看來, 在紫光集團的佈局裡, 武漢的存儲基地會放在首要位置, 力爭做大做強;其次是南京基地, 目前已經開工建設;之後是成都。

投存儲需要巨大的資金, 800億定增面臨調整, 融資需要拓寬管道。 趙偉國曾對財新記者表示,

“我們目前有充裕的現金, 也有很多的投資夥伴。 在中國目前投資半導體, 錢不是問題, 核心是要把專案做好、做成功。 ”

3月13日, 紫光集團剛剛與境內外14家銀行簽署了7億美元銀團貸款協議。 據紫光集團介紹, 該筆銀團貸款期限三年, 貸款利率折合年化約3.31%, 最初由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作為牽頭行, 以3億美元意向規模宣佈籌組, 最終獲超額認購。

顧文軍認為, 紫光做存儲道阻且長, 第一步要看與國際廠商的技術合作能否談成, 第二步是能否拿出有競爭力的產品, 第三步是產品能不能賣得好、實現盈利。 現在, 紫光才剛起步, 希望趙偉國有雄心更要有恒心, 有魄力更要有耐力。■

有魄力更要有耐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