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孕婦產檢起風波 HIV陽性醫院未及時告知

【財新網】繼浙江省通報5例因操作不當導致患者HIV(愛滋病病毒)感染的病例後, 又一起與HIV感染有關的悲劇引發公眾關注。

3月27日晚間, 四川省宜賓市衛計委通報稱, 該市一名孕婦懷孕初期即被發現, HIV初篩和梅毒抗體檢測呈陽性, 但孕婦本人及家人都不知情, 之後為孕婦產檢的4名醫師也都未對初期檢驗結果進行核實和追蹤, 直到孕婦分娩後, 其才被確診為HIV陽性, 剛出生的孩子也被診斷為“先天性梅毒, HIV暴露”。

目前, 上述孕婦的家人已向宜賓市衛計委投訴, 理由是為妻子做產檢的醫院——宜賓市婦幼保健院侵犯其知情權,

導致妻子產下可能感染愛滋病的嬰兒。 宜賓市衛計委則回應, 宜賓市衛計委將對涉事醫院相關責任人展開調查, 並做嚴肅處理。

根據宜賓市衛計委初步的調查結果, 在此次感染事件中, 宜賓市婦幼保健院產科門診醫務人員“責任心嚴重缺失, 工作不細緻”, 以致孕婦多次就診, 都沒有醫務人員“認真核實資訊”, “及時告知預防母嬰傳播(愛滋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及相關檢測的資訊”, “導致沒有實施干預措施”。

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方, 宜賓市婦幼保健院也被認定負有責任。 宜賓市衛計委在27日的情況說明中表示, 宜賓市婦幼保健院“沒有盡到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管理不嚴”且“細節上不完善”, “登記資訊過於簡單,

真實性核實不夠”, “導致沒有將該感染孕產婦納入高危妊娠管理, 提供相應的保健服務”。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 HIV是一種能感染免疫系統細胞, 破壞或損傷其功能, 並導致免疫系統衰退的病毒。 當免疫系統不能發揮抵抗感染和疾病的作用, 出現與其相關的機會性感染時, 比如肺結核、惡性腫瘤等, 感染者即進入愛滋病毒感染的最後階段, 成為愛滋病患者。

截止2015年底,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 中國現存活的愛滋病毒感染者共57.7萬人。 針對愛滋病毒感染, 醫學界尚未發現治癒方法, 但能通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儘量延長感染者生命, 使其保持良好狀態, 並減少病毒傳播給性伴侶的風險。

已知的愛滋病毒傳播途徑有三種, 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 如果感染孕婦在懷孕3個月的時候, 就開始使用抗愛滋病毒藥物, 新生兒出生後, 母親和孩子繼續用藥, 則可能降低新生兒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 實現“母嬰阻斷”。 目前古巴、泰國等多個國家, 已被證實消除了愛滋病毒母嬰傳播。

中國曾於2001年啟動預防愛滋病毒母嬰傳播試點, 並在2015年發佈《關於全面開展預防愛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地醫院提高孕產婦愛滋病診斷和病毒載量等服務的可及性和及時性, 力圖率先實現兒童中“零艾滋”。

但此次宜賓孕婦及新生兒感染事件, 卻暴露出地方及醫療機構管理存在漏洞。 而在這之前, 浙江省、青島市等多地也曾發生過因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操作不當,

導致患者感染愛滋病、乙肝等傳染病風險增加的事件。

比如2017年1月26日, 浙江省中醫院一名技術人員, 因違反“一人一管一拋棄”操作規程, 充分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感染, 導致5例患者感染愛滋病毒。 事後相關部門免去了該院院長的行政職務和黨委副書記職務, 造成感染的直接責任人涉嫌醫療事故罪, 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但5名感染者的悲劇已無法挽回。

上述兩起事件都與血液感染有關。 自上世紀90年代, 河南等地“賣血”造成大量愛滋病感染病例後, 有關血液的醫療流程管理漸趨規範, 據國家衛計委透露, 血液傳播已不再是愛滋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 但今年以來相繼曝光的病毒感染事件,

卻讓不少公眾繃緊了神經。

根據宜賓市衛計委發佈的情況說明, 目前宜賓市已組織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專項檢查, 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宜賓市衛生執法監督支隊已對涉案機構和相關人員進行立案, 正依照相關法律按程式進行調查。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