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曾鞏的弟弟曾布真的背叛新政了嗎?

曾布是北宋時期大臣, 為唐宋八大家曾鞏的弟弟, 曾在宋徽宗一朝為右丞相。

曾布西元1036年在江西南豐的一個書香官宦世家出生, 家族中長輩和同輩人幾乎都進士及第。 據歷史記載, 從他們的祖父曾致堯于太平興國八年舉進士起, 77年間曾家出了進士19位。 曾致堯輩7人, 曾布父親曾易占輩6人, 其孫曾鞏輩(也就是曾布這一代)6人。

嘉佑二年, 曾布和自己的兄弟曾鞏一起登臨進士科, 從此之後開始進入仕途。 早些年受到王安石賞識舉薦, 受到宋神宗召見。 因為其政策理念與宋神宗相似而受到神宗的賞識。

王安石開始實行新政之後, 曾布成為王安石新政的有利維護者。 不僅貫徹落實王安石的改革措施, 實行青苗、助役、保甲、農田水利等新法。 在新法遭受到頑固守舊大臣的抨擊的時候, 也多次出面代替王安石與這些人爭鬥, 鞏固新法地位。 一個前期新法的堅決維護者, 到了後來卻成為人們眼中的新法背叛者。

王安石言:“自議新法, 始終言可行者, 曾布也;言不可行者, 司馬光也;餘皆前附後叛, 或出或入。 ”王安石認為, 從實行新法開始, 始終堅持可行的人是曾布, 堅持不可行的人是司馬光, 但是兩人到後來都叛離了自己最開始的決定。

王安石這個新法的最初提出者和執行人都這樣說了。 好像曾布背叛新法的事情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不過小編個人卻並不這麼認為, 小編的看法與梁啟超相似, 認為曾布並不是背叛了新法, 而是察覺了新法的某些不恰當的實行。

梁啟超:“曾子宣者, 千古骨鯁之士”、“其才其學, 皆足以輔之, 南豐可雲有弟, 而荊公之得士, 亦一夔而足者也。 ”並為其辯白:“荊公之冤,

數百年來為之昭雪者, 尚有數十人。 而子宣之冤, 乃萬古如長夜, 吾安得不表而出之。 ”

曾布被說叛離新法, 是在熙寧七年天下大旱之時, 上書宋神宗批判呂嘉問在執行市易法時用重稅來剝削人民。 這個建議並沒有錯, 因為當時呂嘉問嚴格控制市場價格, 將民間商業的流通死死的壓制住, 一旦有人違法便處以重罰。 對市場的嚴格把控, 並不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也並不是市易法的初衷。 所以曾布上書批判, 並沒有錯誤, 也不算是違背新法。

後來宋哲宗親政的時候, 他堅決以章惇為首, 作為新法實行的新一任領導人。 章惇後來作為王安石的繼承者, 在新法施政方面, 改正了王安石的某些錯誤, 使得新法的有益之處越發明顯,

受到後人的讚揚。

如果曾布是新法的反叛者的話, 他這個時候就不會推舉章惇出來主持新政, 而是在站在頑固派一方, 反對新政的重新實行才是。

所以個人認為, 曾布並不是新法的背叛者, 只是在新法出現某些錯誤的時候加以指正, 卻被當時人蓋棺定論, 打上了反叛者的標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