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文明祭掃 綠色清明

又到一年清明時。 每年這個時候, 國民通過祭掃表達對親人的哀思, 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 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 清明節傳統的祭掃暴露出一些問題: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 引發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 消耗了大量物力財力;有的借祭祖掃墓之名, 大搞封建迷信……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對此, 市民建議, 在祭掃和安葬上應增加更多的文明方式。

【調查】

路邊燒紙

污染環境又危險

清明節還沒到, 晚上在路口燒紙的現象越來越多。 家住大興的王麗娜反映, 離她家社區最近的那個大路口最近簡直成了“燒紙專區”,

晚上遛彎回來, 路口的四個角基本上都有燒紙的, 最多時同時能有三四個火堆。

“我閨女小的時候, 看見燒紙總是喊‘著火啦!’現在上學了, 知道火的厲害, 一看見燒紙的, 就說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萬一引起火災怎麼辦?”王麗娜說, 以前閨女小, 沒跟她過多的解釋過, 現在大點兒了, 就會告訴她, 這些人是在祭奠死去的親人, 燒紙是為了讓親人能“看到”家人在想念他們, 燒紙只是流傳下來的一種祭奠方式。 但她8歲的女兒覺得這種方式不但是一種浪費, 而且還可能帶來社會危害。

公安部消防局2016年發佈的資料也顯示, 在清明節期間, 全國共發生火災3190起。

對於燒紙這事, 環衛工人張玲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她說, 每年到清明節前這幾天,

馬路上經常會看到一堆堆的紙灰, 有時候風一吹, 還會在空中亂飄。 每到這時候, 我都會一大早就出來清掃, 以免妨礙大家出行。 ”張玲也希望大家, 能夠用更文明的方式來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祭品“高大上”

祭祀變了味兒

陳先生的愛人老家在河北農村, 上周他陪愛人回去祭祖, 去殯葬用品店買燒紙。 一進門, 店裡種類繁多的祭祀用品著實震撼到了陳先生。 紙錢、紙人、紙家電、紙汽車, 還有紙別墅, 只有你想不到的, 沒有你買不到的, 各種祭祀產品特別齊全。 現在祭祀形式早就變了味兒了。

清明將至, 祭祀用品正是熱銷的時候。 像陳先生反映的一樣, 現在的祭品市場“高大上”的產品五花八門, 紙錢早已不在是簡單的銅錢剪紙,

大面值的紙錢應有盡有。 豪車、豪宅、奢侈品, 甚至還有學歷證書、“美女”、“保安”, 當然, 這些都是紙做的。

記者還發現, 祭祀用品也“互聯網+”了, 通過淘寶網搜索發現, 祭祀用品比實體店見到的齊全多了, 而且相當“霸氣”。 除了滿足衣食住行基本需求外, 祭祀用品還緊跟時代潮流, “冥府茅臺”“冥府XO”等各類“名酒”按套裝銷售。 甚至還有“高檔冥府產品蘋果套裝”, 包含iPhone、iPad, 就連記憶體卡和USB連接線都備好了。

“這根本就不是祭奠先人, 而是把自己庸俗的想法硬塞給逝者, 既褻瀆了亡者, 又侵犯了某些行業的職業尊嚴。 ”針對這種不良的風氣, 此前有民間文藝家提出, 清明節這樣的傳統節日, 不能讓原本嚴肅的祭祖變成了“鬧劇”。

【建議】

利用殯儀場所進行共祭

近年來, 民政部門發起了很多市民文明祭掃的活動, 目的是改變原先以焚燒香冥紙燭為主的傳統祭掃方式, 取而代之的是安靜的、可以體現對故人追思和對生者啟迪的文明祭掃方式。

在北京, 每到清明來臨之際, 不少社區都會組織社區公祭, 通過這種方式來宣導文明祭掃。 比如, 西城區德勝街道安德路北社區舉行的主題為“節地生態安葬, 平安文明祭掃”的社區公祭活動已連續舉行了15年, 居民們也很贊成這種做法, 每年參加的家庭都不少。

天津政協委員瞿麥生表示, 雖然這種文明的祭掃方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 但受條件限制, 目前還不能滿足廣大市民的需求。 民政部門組織文明共祭活動的人數與全市清明祭掃人數相比還佔有很小的比重。

例如, 目前條件下, 殯儀館舉行文明共祭的場地有限, 那些想參加文明共祭的市民往往無處可去。

瞿麥生提出, 可以充分利用各區縣的殯儀場所進行共祭。 市民共祭活動可以社區為單位, 借用單位、學校等地方的禮堂進行共祭活動。

政協委員胥家宏也認為, 要實現文明祭掃, 建立與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符合的殯葬習俗, 最根本的是要移風易俗、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 但移風易俗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 不能操之過急, 可以分階段進行, 比如第一步嘗試禁止焚燒香冥紙燭。

清明祭祀應注重文化傳承

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大約開始于周朝,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也堪稱中國的感恩節,承載中華“感恩”文化。

著名民俗專家趙書介紹,清明祭奠祖先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懷念先人,告誡自己不能忘本;還有就是重溫自己先人的善行,家族的榮耀,激勵自己為家族爭光。所以說,清明祭奠更注重的是這種文化內涵的傳承。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和非要在清明當天掃墓一樣,是一個認識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如今,這種不文明的祭掃行為頻繁出現,與傳統文化傳承管道不暢以及宣傳不到位有關係,清明節裡進行祭掃是一項主要的活動,同時,清明節也是一個意義豐富、風俗多樣的人文節日。

趙書提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今人對清明節的認識要比以往更為寬泛。

清明,除了緬懷追思之外,親近大自然也是清明節的主題。“過去清明節時有個習俗就是折柳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但這種做法破壞環境,如果我們不折柳,變成郊遊踏青、種柳豈不是更文明更有意義。”趙書建議,清明節期間,可以舉辦一些戶外體育活動,例如,市民廣泛參與的長走活動,踢蹴球、放風箏、抖空竹也都是很好的清明活動。

【連結】市屬祭掃點免費提供祭掃服務

為了讓祭掃中帶入更多的文明行為,相關部門也開展多種惠民便民服務活動。據瞭解,祭掃高峰日期間,北京市屬各祭掃點將免費派發100余萬枝鮮花(菊花),宣導鮮花祭掃,代替紙錢、供品。

不僅如此,清明祭掃服務日期間,北京市屬20個祭掃點根據自身條件,會免費為祭掃家屬提供祭掃服務、祭掃用品。免費祭掃服務主要有設立祈願牆、時空郵箱、清明寄語長卷,可以通過電話或書面預約受理家屬委託代祭,提供描字擦碑服務和預約祭掃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還將開展多項殯葬文化活動。比如,在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撒海紀念碑廣場為骨灰撒海家屬代表舉行集體公祭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開展紅色公祭活動,祭奠革命先烈,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在城六區積極組織社區公祭、踏青遙祭活動,以文藝匯演、書法比賽等形式寄託思念之情;在有條件的殯儀館和公墓舉辦開放日和體驗日活動。還將開展清明文化進墓園活動。邀請民俗專家進墓園講解清明文化,安排放風箏、踢毽子、抖空竹等民俗表演。

清明節也堪稱中國的感恩節,承載中華“感恩”文化。

著名民俗專家趙書介紹,清明祭奠祖先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懷念先人,告誡自己不能忘本;還有就是重溫自己先人的善行,家族的榮耀,激勵自己為家族爭光。所以說,清明祭奠更注重的是這種文化內涵的傳承。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習慣燒紙,其實這和非要在清明當天掃墓一樣,是一個認識誤區。很多專家都認為這種做法既不安全也不文明,而且,也並非傳統的祭奠形式。

如今,這種不文明的祭掃行為頻繁出現,與傳統文化傳承管道不暢以及宣傳不到位有關係,清明節裡進行祭掃是一項主要的活動,同時,清明節也是一個意義豐富、風俗多樣的人文節日。

趙書提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今人對清明節的認識要比以往更為寬泛。

清明,除了緬懷追思之外,親近大自然也是清明節的主題。“過去清明節時有個習俗就是折柳枝,編成花環戴在頭上。但這種做法破壞環境,如果我們不折柳,變成郊遊踏青、種柳豈不是更文明更有意義。”趙書建議,清明節期間,可以舉辦一些戶外體育活動,例如,市民廣泛參與的長走活動,踢蹴球、放風箏、抖空竹也都是很好的清明活動。

【連結】市屬祭掃點免費提供祭掃服務

為了讓祭掃中帶入更多的文明行為,相關部門也開展多種惠民便民服務活動。據瞭解,祭掃高峰日期間,北京市屬各祭掃點將免費派發100余萬枝鮮花(菊花),宣導鮮花祭掃,代替紙錢、供品。

不僅如此,清明祭掃服務日期間,北京市屬20個祭掃點根據自身條件,會免費為祭掃家屬提供祭掃服務、祭掃用品。免費祭掃服務主要有設立祈願牆、時空郵箱、清明寄語長卷,可以通過電話或書面預約受理家屬委託代祭,提供描字擦碑服務和預約祭掃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還將開展多項殯葬文化活動。比如,在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撒海紀念碑廣場為骨灰撒海家屬代表舉行集體公祭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李大釗烈士陵園開展紅色公祭活動,祭奠革命先烈,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在城六區積極組織社區公祭、踏青遙祭活動,以文藝匯演、書法比賽等形式寄託思念之情;在有條件的殯儀館和公墓舉辦開放日和體驗日活動。還將開展清明文化進墓園活動。邀請民俗專家進墓園講解清明文化,安排放風箏、踢毽子、抖空竹等民俗表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