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購買俄羅斯蘇35的真相大白,原來是為了這個!

展示飛行的蘇35

冷戰期間, 美蘇兩大陣營針鋒相對, 在武器研發上也暗自比拼較勁。 上世紀60年代中期, 為應對美國研發的F-15, 蘇27的研發就此提上了日程。

蘇27原型機直到1981年才首飛, 比F-15的服役時間晚了七八年, 然而這個“遲到的經典”並未令人失望, 在多次航展上蘇27以其優異的機動性, 做出所有西方戰機都做不到的高難度空中動作, 無形中奠定了這一經典戰機的地位。

蘇35戰機備戰珠海航展訓練時的渦流圖

在蘇27服役後, 曾給西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987年9月13日, 北約成員國挪威的一架P-3B反潛機對前蘇聯進行空中偵察, 一架蘇27奉命起飛攔截, 飛行員開足馬力從P-3B機腹下面高速通過, 硬生生地用垂直尾翼將P-3B的發動機開膛破肚, 從此西方給了蘇27一個“空中手術刀”的綽號。 想想當年我國海軍飛行員能裝備足夠數量的蘇27, 或許也能一展蘇27的絕技。

su27曾經剖開挪威反潛機發動機

在蘇-27設計之初, 蘇聯的電子元件遠遠落後於西方, 為了裝備大功率雷達, 蘇聯設計師破壞了蘇-27的機身結構, 這樣做的後果是蘇-27無法在高速段做出眼鏡蛇、鐘擺、落葉飄等招牌動作, 即使勉強為之, 速度太慢也沒有實戰意義。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 直到蘇27的終極改進型蘇-35問世才算真正意義上發揮了蘇-27的氣動優勢。

中國用狗皮大衣從俄羅斯換來的早期蘇27

蘇35不僅擁有6000小時的壽命, 而且其含金量也比以往的型號更高, 能以長時間的極限狀態飛行, 以及大載重量狀態下的起飛、飛行、降落。 無論是我國之前裝備的蘇30還是殲11系列乃至殲16都只進行了局面機體加強, 機動性上並沒有突出。 而蘇-35雖然還是蘇-27的外形, 但卻擁有全新的機體, 堪稱俄羅斯數十年戰機研發之大成, 依靠我國目前的技術, 想要依靠仿製改進蘇27達到蘇35的水準,

至少還需十年。

我國由蘇27改進而來的殲16

我國擁有數百架殲-11系列戰機, 蘇27的改進在我國空軍裝備發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吃透蘇27更是夢寐以求的事, 引進蘇35的意義不言自明。 有人認為引進蘇35的目的是為了發動機, 誠然借鑒蘇35的發動機也有助益, 然而我國的發動機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 假以時日,適合殲20、殲31的發動機也會應運而生。更重要的時通過引入蘇35,可以瞭解西方的設計標準體系,以及材料、工藝的應用,大掛載重量、長壽命結構的研製探索,促進我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

假以時日,適合殲20、殲31的發動機也會應運而生。更重要的時通過引入蘇35,可以瞭解西方的設計標準體系,以及材料、工藝的應用,大掛載重量、長壽命結構的研製探索,促進我國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